03.03 化工品期現價格受挫明顯,貿易商“花式抗疫”對衝風險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PVC(聚氯乙烯)、PE(聚乙烯)、和PP(聚丙烯)三大化工品種的期貨、現貨價格遭遇重挫,令上下游企業、中間貿易商十分苦惱。

春節後第一個交易日PE期貨L2005合約跌停;;PVC期貨價格一路暴跌,從節前最後交易日的6450元/噸最低跌至6070元/噸,跌幅超過4%。

此次疫情中備受關注的醫療用口罩的主要原材料就是PP,因產業鏈供需失衡,使得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

化工貿易商是化工產業鏈中關鍵環節,但在同時面臨企業經營風險、上游庫存積壓嚴重、下游復工緩慢銷售量急劇下降,回籠資金慢等一系列問題時,不同的化工貿易商結合自身經營特點,通過期貨、衍生品市場上不同的對沖方式,來平抑和穩定產品價格,發揮其貿易商在產業鏈中“減震器”的作用。

期貨套保為上游分擔壓力

每年春節,都是國內聚丙烯行業比較頭痛的時間點。上游的石化廠過年期間不停工維持生產,而下游代理商放假停工,導致過年期間的產量無法消化,社會庫存處於滿庫狀態。

對此,身處產業鏈中間環節的杭州中菁實業有限公司(下稱“中菁實業”)副總經理柴鐵松深有感觸。他對第一財經記者稱:“往年在春節前後產業有25至30天的累庫週期,但今年由於疫情的影響,整個累庫週期增加了兩週,再加上中下游開工時間進一步推遲,物流中斷較嚴重,庫容爆滿,庫存壓力比往年大很多。”

“我們是國內多家聚烯烴上游的代理商,公司每月要向上遊定量開單,近期公司一次性買入現貨1500噸,同時以高於現貨買入價150元/噸的價格在期貨賣出套保,以此對沖現貨庫存貶值風險。” 柴鐵松稱。

“此外聚烯烴市場產銷區分離,由於疫情影響,產銷區物流週期也被拉長。考慮到西北物流恢復時間及在途時間較長,結合對未來供需結構的研判,公司認為期現貨價格最終將統一,便通過上述套保操作將保護庫存價值。”

柴鐵松還提到,利用期貨市場,對自身貨物價格波動可能會帶來的風險做了管理,同時為上游在疫情期間加劇的庫存壓力起到了緩解作用。

衍生品工具跨品種對沖風險

但在品種價格下跌幅度過大的時候,期貨保值不能完全發揮功效。

某大型化工貿易商是國內最大的PVC流通服務企業之一,常年銷售規模達100萬噸以上。

受疫情影響,節後化工品價格大跌,下游短期開工困難,企業庫存積壓、訂單的風險也在增加,對現有庫存套保需求強烈。但是,常規套保資金佔用大,企業又擔心價格在低位反彈。

華泰長城資本相關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在上述情況下,雙方達成了近5000噸聚烯烴看跌熊市價差期權的交易。一方面,組合期權的權利金支出較低,遠小於套保期貨保證金,大大降低了資金佔用;另一方面,若價格反彈,套保端的損失較小,僅限於權利金,期現整體效果更優。

隨著下游企業的復工預期,遠期訂單也在增加,企業又需要提前控制採購成本,上述人士介紹道,華泰長城資本與其達成2000噸的PVC看漲領口期權的套保交易。此舉在儘可能規避價格上漲風險的同時,降低基差不利的影響,也為小幅的價格下跌預留了安全墊,使企業不必擔心未來補庫成本的增加。

此外,為了進一步優化效果,上述企業採用了跨品種的對沖方式,部分敞口選擇了化工品關聯品種裡基本面更弱的品種對沖。具體看來,該公司主要經營的品種是PVC,也有少量PP貿易訂單,當時覺得聚烯烴有更大的價格下行空間,就買了PP的看跌期權。

浙江特產石化(下稱“特產石化”) 是一家大型塑料貿易商,該公司金融投資部副經理宋仕威也對第一財經記者稱,公司春節前庫存維持80%左右的保值比例,隨著春節期間疫情影響加劇,2月3日開盤國內期市開盤首日商品普遍大跌,公司原本決定增加期貨上的賣出保值頭寸,但PP、PE跌停超出預期幅度,使得部分期貨賣出單不能成交,總體保值未達預計比例。好在此時,部分場外期權做市商還能接單,公司選擇用賣出看漲期權、買入看跌期權的策略來對沖剩餘頭寸,基本完成預定的保值目標。”

“經過首日跌停後,特產石化經過對上游生產成本的分析,認為PP、PE價格跌到6600元/噸以下後,上游虧損企業將會增多。在預判價格繼續下跌概率不大的情況下,用期貨保值可能面臨價格上漲的浮虧,從而侵蝕掉現貨端的收益。”宋仕威說。

“公司在整體保值頭寸不變的情況下,在6650元/噸左右逐步平倉期貨頭寸,同時買入等量的虛值看跌、熊市價差期權做保護。從目前行情走勢看,PE在觸及6500元/噸低點後反彈到6800元/噸左右震盪,期貨端相當於節省了約150元/噸的賬面浮虧。”

含權貿易力保下游經營復產

“含權貿易”是運用“期權、期貨、現貨”三種工具,將客戶的一系列需求簡潔有效糅合在一紙現貨合約中,具體是為了滿足客戶對於商品交易數量與價格的綜合風險管理需求而設計出的個性化現貨貿易方案。

明日控股是一家國內塑化供應鏈服務商,疫情期間公司一方面加大采購,緩解上游企業產品庫存壓力,另一方面利用期權含權貿易力保原料不漲價穩定下游企業經營。

受疫情影響,口罩等醫療防護資源需求猛增,多家無紡布廠商訂單量劇增,但工廠復工復產困難重重,除了工人短缺之外,還要受到原料緊缺、價格波動大的影響。

而醫療用口罩的主要原材料就是PP,第一財經記者瞭解到,明日控股在得知湖北兩家大型無紡布生產企業要供應當地口罩生產,接收了大量訂單,但同時又擔心後期隨著疫情變化帶來的原料供應及價格風險問題。便與華泰長城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華泰長城”)共同為湖北省的這兩家無紡布生產企業提供了含權貿易的解決方案,主要方式為買入PP看漲期權避免上漲風險,在現貨合同中增加相應的價格保護條款,約定最高採購價和數量。

據明日控股相關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介紹,最終確定在PP期貨主力合約6893元/噸時買入為期半個月的虛值看漲期權,行權價6963元/噸。“保價期內,客戶可選擇提前平倉日或合同到期日,若期貨價格高於6963元/噸,企業以合同約定的6963元/噸確定最終結算價,鎖定採購成本;若期貨價格低於6963元/噸,則雙方按期貨價格加上事先約定的固定升貼水作為最終結算價,獲得更低的採購價。期間,明日控股通過買入看漲期權的方式管理風險。”上述負責人表示,通過將期權嵌入傳統現貨貿易的“含權貿易”方式,為兩家客戶提供了鎖定1400噸PP原料“最高採購成本”的價格管理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