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5 從口頭禪看透對方心理——學點心理學

口頭禪的形成,大致和使用者的性格、生活遭遇或是精神狀態有關,可以當做個人標誌,同時也影響著他人對這個人的感覺。

語言風格是一個人文化素養的體現,而那些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所屬的語言風格,更能說明一個人的氣質和修養。比如常說“謝謝”,” 對不起“等文明詞彙會讓熱感覺使用者的謙恭和修養:西華把罵人的詞彙做口頭禪的人則顯得有些憤世嫉俗”而喜歡把無聊,沒勁掛在嘴邊的人則給人感覺他的精神狀態不是太好,也許沒有什麼追求。

口頭禪禪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一句口頭禪也許就能間接地反映一個人的性格。也就是說,口頭禪反映一個人的心理,透漏人們的心理特徵。

心理學家認為,口頭禪是人們內心對外在事物的看法。人往往會把外在的信息在內心深處經過自己的加工,然後轉化成自己細化的表達方式這種表達方式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固定的與鹽反應模式。每次當遇到類似的情況出現,早已在心裡預備好的臺詞就會脫口而出,這就是所謂的口頭禪。

口頭禪是人們新力宣洩的方法。比如每天起來照鏡子勸自己加油就是一種積極地心理勸慰,讓自己奮進:換有些人喜歡說“煩死了”“鬱悶”等,這就是帶有消極意味的口頭禪。那麼,這些帶有消極以為的口頭禪就一定不好嗎?不一定。

常常把“煩”“鬱悶”在嘴邊的人不一定真的煩躁和鬱悶。他們之所以這樣說話,只不過是想緩解一下內心的壓力。現在生活壓力都很大,通過這樣的口頭禪來宣洩一下內心的不滿和鬱抑鬱,讓心裡有一個舒緩宣洩的通道,這樣更有益於人的心理健康。

心理宣洩如果還不能達到效果,有些人還會說一些諸如“我完了”,“死定了”等詞彙。這樣說的目的是為了實現心理安慰和自我心理療治。人們之所以會說這樣極端的話,是出於人們的心理防禦機制。

如何從口頭禪中發現他的內心所想呢?雖然目前還不能完全正確的判斷,但是換是有一些規律可循的,也許說下面口頭禪的人就是這樣想的:

口頭禪是“應該“、必須“、””必定會”、“一定要”等的人,與強調“真“的相反,這種人非常自信,做事比較理智,表現非常冷靜,抱有不說服對方不罷休的心態。另外,若果說“應該”比較頻繁的話,也可能是內心不確定的表現。長期擔任領導職務的人,常說這類口頭禪。

口頭禪是“聽說”、“據說”、“聽人講”等的人,往往善於個自己留餘地,說話不說死,必究謹慎。這種人見識廣,大決斷力有些弱,他們大多處事比較圓滑,當然有時候也是內心比較矛盾的表現。

口頭禪是“可能”、“大概”、“或許”等的人,一般自我防衛能力比較強,不願意暴露自己的內心,善於交際,處事冷靜,所以工作和人際關係都不錯。有時候,這樣說話是為了以退為進,一旦說中,他們就會變得非常自信,頗為自得。

口頭禪是“但是”、“不過”的人,性格比較任性,喜歡辯解,往往在內心為保護自己 設置一個堡壘。如果這種人從事公共關係,則顯得比較委婉和圓滑。

不要小看這小小的口頭禪,說得好可為自己的人格魅力增色不少,否則,會很可能失去很多機會,因此,一定要優化自己的口頭禪。比如在大家聊天的時候,一個朋友正在興致勃勃的說話,如果你突然冒出一個沒勁的口頭禪,對方就會感覺你對他的說話不感興趣,興致就會大減。若你說不錯,那效果就大不同了。

從口頭禪看透對方心理——學點心理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