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练拳与思想

人的任何运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的,神经系统又始终受精神意志的控制和影响,所谓“意为力之帅,力为意之军”,而在思想上对拳的理解和把控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这个问题,我想从三个方面说说自己的看法。

练拳与思想

图片

一、精神的激发。拳术是精神与肢体的高度统一,两军相逢勇者胜,这里的“勇”,指的就是思想意志。前不久看美国人梅威瑟对菲律宾人帕奎奥的拳击比赛,两个人除了比技战术水平外,思想意志的比拼也非常重要,从电视画面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人梅威瑟比较放松,有自信,反观菲律宾人帕奎奥则显得有些紧张,以至于用深呼吸来缓解紧张,其输掉比赛,也有这方面的因素。

“将军夜引弓,没入石棱中”,是历史上有名的飞将军李广射石的故事,是李广真的把怪石看成了斑斓猛虎,一箭射出去,才能射进石头中。当李广看清是石头后时,就再也射不进去了,这就是精神的作用。

二、是对传统武术文化内涵的理解。一趟拳或是一个武术姿势,我们不光要能熟练地打出来,对它的武术文化内含也应当清楚。如太极拳的野马分鬃,为什么是野马而不是家马,分鬃一定是其野性大发,速度极快时所显露的一种现象。具体姿势为:弓步,一手上拥,一手下按,上下、左右、前后互争。相关经典语录有:若将物掀起,必加一挫之力。明白了这些道理,用时我们靠紧对方,突然一个分鬃式发力,可将对方轻松抖出。

再比如,我们练习形意拳的“鸟台”形时,这个左边一个“鸟”,右边一个“台”,新华字典上没有,百度也搜不出来,有人写成“骀”,也有人写成“鲐”,会给人误认为所练的是兽类或鱼类。而“鸟台”又叫兔鹘,也有叫秃尾巴鹰的。它有竖尾之能,多站在很高的树枝上,时常头朝下,尾朝上倒立着。为的是俯窥野兔和野鸟,以便及时发现,迅速捕获。至于“鸟台”形的技法,有人说是下落捣物之力,有人说是臀尾为一拳,还有说是胯打。对此,尚云祥先生说:此形既不是用臀尾打,也不是用胯打,而纯粹是丹田省气,用的是肋腹打,使两臂由上下落,裹里贴肋,束成一力,前挤,上撑发力。明白了这些道理,我们练拳时才会少走弯路。

三是师承的作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老师如何提高学生的悟性,是一门学问。我们习武中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在追求某种功法或者用法时,花了不少时间,流了不少的汗水,可总是感到像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看的不太清楚,这时老师或是简单的几句话,或是轻轻的一比划,能使人茅塞顿开,这就是教和悟。禅宗慧能六祖有这样一句话:“三藏十二部,曹溪一句亡”。一句话,你开窍了,那武术肯定又上了一个层次。

这种例子在李仲轩先生的《逝去的武林》中,也可以看到很多:像李仲轩跟尚云祥学站桩,站了很长时间都站不好,尚云祥就问他:你抱过女人没有?李仲轩就明白了,这个“抱’,字,不是两条胳膊使劲,而是抱进怀里,整个身体都要迎上去。还有一位练过武术,同日本人打过仗的军官,来拜访尚云祥,尚云祥只对他说了一句话,那个军官就服了,还要每个月发给尚不云祥一份军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