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履行社會責任 實施教育扶貧”經驗座談會發言摘登

履行社會責任 實施教育扶貧——省文明辦和省會文明委總結推廣典型經驗座談會發言摘登

在全省上下決戰扶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5月31日,省文明辦和省會文明委共同召開“履行社會責任 實施教育扶貧”座談會,目的是進一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開發、精準脫貧戰略思想,落實省委、省政府脫貧攻堅一系列安排部署,總結推廣石家莊外國語學校教育扶貧典型經驗,動員引導全省精神文明戰線和各行各業強化責任擔當,為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助力加油。

發揮文明校園輻射帶動作用 為鄉村振興培養生力軍

中央文明辦三局巡視員、副局長 楊武軍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任務,也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習近平總書記對扶貧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其中強調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把增加收入與提振精神、提升能力相結合,補齊農村“精神短板”,推動貧困地區口袋腦袋“一起富”、物質精神“雙脫貧”。為此,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近年來,河北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中央決策部署,不斷加大精準扶貧力度,注意發揮精神文明建設的特殊作用,為脫貧攻堅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文化和精神支撐。石家莊外國語學校的實踐就是其中一個典型案例。從該校的經驗和成效中可以看到,開展文明校園結對幫扶,對改善貧困地區教育狀況、提升農村地區精神面貌很有意義,為脫貧攻堅發揮了重要作用。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幫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努力培養造就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無論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還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農村青少年健康成長都至關重要。下一步,要進一步總結石家莊外國語學校的經驗,大力推動文明校園與農村地區薄弱學校結對幫扶,更好地發揮精神文明建設作用,幫助廣大農村孩子特別是貧困地區孩子茁壯成長、成人成才。

一要由點及面,充分發揮文明校園輻射帶動作用。文明校園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排頭兵,要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幫助帶動更多的學校特別是農村貧困地區學校的建設發展,使各級學校都成為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陣地。河北省已經有了27所全國文明校園、80所省級文明校園,全國已有494所全國文明校園,接下來還會有更多學校加入到文明校園的隊伍中來。要將石家莊外國語學校的經驗逐步推廣到其他文明校園,通過結對共建、志願服務等多種方式,為更多貧困地區的孩子送去優質資源、創造成才機會。

二要著眼全局,積極為鄉村振興培養生力軍。黨的十九大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大局出發,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村全面振興需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大力提升農民思想文化素質和鄉村社會文明程度,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培養農村專業人才和文化能人。開展教育扶貧,要著眼培養鄉村振興的生力軍,著力提高農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品質和綜合素質能力,激發他們熱愛家鄉、建設家鄉、報效國家的熱情,使他們長大後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貢獻重要力量。

三要整合資源,不斷壯大教育扶貧工作隊伍。開展教育扶貧,一方面要發揮學校積極作用,同時要調動各方面支持參與。要加強統籌協調、深化部門合作、推動資源整合。要積極利用各級文明單位以及城市青少年宮、科技館、圖書館、文化館等公共文化單位的人才優勢、資源優勢,注重發揮退休老教師、退役運動員、民間藝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等群體的特殊作用,積極發揮鄉村學校少年宮的平臺功能,匯聚各方力量,共助扶貧攻堅。

孩子們成長,是我們最大的心願。希望河北在推動教育扶貧、加強農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方面探索更多經驗,為廣大農村孩子健康成長,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作出更多貢獻。

實施教育扶貧 加快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 呂玉剛

一、積極踐行黨中央的號召,為實施教育扶貧攻堅樹立了先進典型。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打贏脫貧攻堅戰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扶貧工作,2012年在河北省阜平縣視察扶貧開發工作時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鉅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教育扶貧是國家確定的五大扶貧工程之一。石家莊外國語學校在“教育共享發展——大家好才是真好”的辦學思想引領下,在2014年開始主動作為,勇於擔當,承擔起教育扶貧的神聖使命,與6個山區縣的12所寄宿制初中和寄宿制小學,開展校際結對、精準幫扶,通過教育扶貧來提升山區學校的辦學質量,進而改變貧困學生及其家庭的面貌,是抓到了點子上,是扶貧的根本之舉,是實施教育精準扶貧的典範。

二、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為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創造了寶貴經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統籌推進縣域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對縮小城鄉教育差距,促進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義。要針對突出問題,推出務實管用的辦法,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都有機會接受公平有質量的義務教育。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專門強調,“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2016年國務院印發了《關於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著力解決城鎮擠、鄉村弱等問題,破解城鄉教育二元結構矛盾。今年4月份,國務院辦公廳又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的指導意見》,要求每一所鄉村學校都要確定一所城鎮優質學校對口結對幫扶,加快縮小義務教育城鄉差距,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學校的一體化改革發展。石家莊外國語學校充分發揮自身成功的辦學經驗和優質教育品牌的優勢,實施城鄉結對發展,山區12所中小學統一增掛石家莊外國語學校分校的牌子,納入了石家莊外國語學校的統一管理,形成了“手拉手、面對面、訂單式、緊密型、全方位、常態化、長期性、有目標”的城鄉校際結對幫扶共同體。這些措施有力地促進了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提升了農村教育的水平,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創造了有利條件。

三、石家莊外國語學校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為師生共同發展進步提供了生動教材。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教育扶貧工作要不忘初心,將扶貧與扶智結合起來,始終將教師隊伍建設作為關鍵要素,始終將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作為根本目的,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石家莊外國語學校主動服務國家扶貧戰略,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在教育扶貧工作中的很多實踐案例,成為激勵廣大師生髮展進步的生動教材。要認真總結教育扶貧中的身邊人身邊事,挖掘教育扶貧中所蘊含的大愛精神和價值追求,用這些生動的教材來教育引導廣大師生,共同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

希望河北省教育廳認真總結石家莊外國語學校這些年開展教育扶貧的典型經驗,加大宣傳推廣力度,讓更多的優質學校參與到教育扶貧的事業中來,加快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為脫貧攻堅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問道教育扶貧 擔當學校責任

北京師範大學博士 宋兵波

教育扶貧是國家精準扶貧攻堅戰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石家莊外國語學校的教育扶貧有效解答了當前我國基礎教育扶貧和優質學校發展面臨的四個現實問題,在理論和實踐上實現了三個創新,具有三個方面的現實價值和兩點理論啟示。

一、解答了教育扶貧與學校發展中的現實問題。首先,解答了區域社會教育均衡發展的實踐瓶頸問題。以學校一己之力,撬動6縣12所薄弱學校的轉型升級,撬動並驅動當地其他學校的轉型升級。其次,解答了教育扶貧的傳統路徑和想象力侷限問題。通過引導學校文化建設、提升校長素質和能力、培養種子教師、關注學生成長等系統化、體系化能力建設,從根本上實現一所學校、一個地區的教育整體脫貧問題。第三,解答了優質名校實現持續發展的路徑依賴問題。真正的好學校,所面臨的時代課題應是帶動其他學校共同發展,整體提升區域社會教育均衡化水平。石家莊外國語學校的教育扶貧恰是對這一必然選擇的最好註解。第四,解答了優秀教師後續成長與發展乏力問題。石家莊外國語學校推動校內優秀師資與幫扶學校教師結對子,使優秀教師在教育幫扶中找到新的職業價值,也為他們的專業再成長開拓出寬廣空間。

二、創新了基礎教育學校發展新內涵、新理論。一是創新了學校發展觀。將學校發展與區域社會深度變革與發展作為整體來認識和謀劃,是對新時期學校發展角色定位、路徑選擇、戰略轉型的行動創新。二是創新了教育扶貧新思路、新模式、新機制。構建山區學校校長、教師、學生能力建設的九大幫扶工程,創新了教育扶貧思路,構建了立體化的教育扶貧模式,形成了教育扶貧精準對接、靈活有效的機制。三是創新了學校師生成長新路徑。積極倡導通過幫扶促進本校教師價值呈現和專業提升的理念,形成了雙向激勵作用。

三、生成了教育扶貧新價值。一方面是在經驗和具體做法上具有可推廣、可借鑑的實踐價值,都能夠有效提高教育扶貧的力度和質量,擴大教育扶貧的範圍,提高教育扶貧的實效性。另一方面,在教育扶貧機制、路徑和策略方面具有政策參考價值。相關部門要通過政策激勵、扶持、優化,提高地方優質學校投身教育扶貧的內驅力和主觀意願,讓這些以優質學校為主力的教育扶貧力量進一步壯大。第三是在創新基礎教育學校發展理論方面具有認識價值。石家莊外國語學校的探索,對重視認識基礎教育學校在社會發展和進步當中的角色、功能和變革價值,對優化學校價值觀,理解基礎教育學校在社會進步中的地位和角色,都具有重要的理論生長點。

四、帶來了實現未來學校與教育發展新啟示:一是教育脫貧和基礎教育均衡化本質上是建設形成區域社會良性教育生態。在新時代背景下,能夠帶動其他學校共同發展的學校才是好學校,能夠營造一方良性教育生態的學校才是好學校,能夠推進區域社會教育均衡發展的學校才是好學校。因此,建設區域社會良性教育生態是教育扶貧和實現基礎教育均衡化的實質。二是教育扶貧不僅是雪中送炭,更應是薪火傳遞和社會責任接力。教育扶貧要能夠實現幫扶學校和師生的更好發展,更要培育被幫扶學校和學生的社會責任擔當意識,讓他們成為當地教育扶貧的“火種”,以點帶面,形成“星星之火,燎原之勢”,真正成為整體提升當地教育質量和發展水平的內生力量,實現教育的真正脫貧。

教育精準扶貧是優質學校的責任

石家莊外國語學校黨總支書記 李紅霞

石家莊外國語學校自1994年建校至今20多年來,先後榮獲全國文明單位、全國文明校園、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單位等稱號。學校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扶貧開發戰略思想,在2014年總結20年辦學經驗、規劃學校未來發展方向時,在上級部門的支持指導下,充分發揮自身辦學經驗和教育品牌優勢,在“大家好才是真好”的辦學思想引領下,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主動與國家級貧困縣行唐、靈壽、贊皇、平山、元氏、井陘6縣、12所中小學校進行校際結對幫扶。教育扶貧被重筆寫入石外第三個十年發展規劃。

一、聚焦“立德樹人”,培育“時代新人”。教育扶貧要培養全面、充分、健康發展的學生,使其成為有理想、有能力、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我們在前期對12所山區學校調查研究和分析研判的基礎上,根據12所山區學校的實際需要和我校擁有的教育資源,找準結合點,重點圍繞扶志、扶智、扶德、扶技主題,組織系列活動,實施精準教育扶貧。一是開展學校文化建設進行理想教育,結合學校實際和區域特色建設學校文化,激勵學生愛祖國、愛河北、愛家鄉,樹立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情感目標。二是開展“文明校園”創建活動,對標“六個好”創建要求,組織山區學校普遍開展文明班級、“新時代好少年”評選、心理健康教育、勵志教育等活動,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三是開展豐富的興趣、技能培養活動,一方面加強對教師隊伍培訓,使之能夠成為培養學生興趣愛好的引路人,另一方面指導12所山區學校開展鄉村學校少年宮書法、手工、機器人、種植等學生有濃厚興趣的活動。

二、明確幫扶思路,抓住兩個關鍵。在中小學,“培養能夠擔負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校長和教師是關鍵,為此我們圍繞提振校長和教師“精氣神”和練就“真本領”,明確工作抓手,持續精準發力,促進山區學校實現可持續發展。一方面,組織實施“校長素質提升工程”。4年來,我校先後組織山區學校校長和管理幹部集中培訓882人次,國內外考察學習91人次,到石外掛職鍛鍊22人次,參與國家、省、市各級規劃課題研究14項97人次,校長素質明顯提升。另一方面,組織實施“教師素質提升工程”,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和提高教學專業能力為重點。4年來,組織12所學校評選“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三愛教育標兵41名,制定“山區百名種子教師”三年培養計劃,組織骨幹教師到山區學校送課累計1537人次。

三、豐富載體平臺,實現常態長效。培育“時代新人”不可能是一日之功,提升教師素質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教育扶貧需要常抓不懈才能出成效。我校在幫扶中,堅決破除“短期作戰”和“突擊式運動式抓工作”的思維,牢固樹立“長期幫扶”“全面幫扶”“立體幫扶”的理念,通過拓寬幫扶載體平臺,在建立長效機制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一是建立“幫扶結對”工作機制。與12所山區學校建立“幫扶共同體”,石外成立“山區教育幫扶辦公室”,制定十年幫扶計劃(2014-2024),實施九大工程,把石外優質教育資源與12所山區學校共享,實行“手拉手、面對面、訂單式、緊密型、全方位、常態化、長期性、有目標”的持續精準幫扶。二是完善“志願服務”活動載體。動員校園內外志願服務組織力量常態化參與幫扶。4年來,全校幹部、黨員、教師、學生、家長全部參與教育扶貧。教師參與“黨員志願服務”活動418人次,建立起一名黨員帶領一個家庭幫扶一名山區貧困學生的“1+1+1”幫扶模式。三是做強“校園陣地”活動平臺。我校“城市學校少年宮”與幫扶學校“鄉村學校少年宮”結對共建,定期到山區鄉村學校少年宮進行音樂、美術、歌舞、武術等“手拉手”活動,送去體育、藝術、科技、技能學習器材670餘套(件)。

主動幫扶才是真幫 實現三個“沒想到”

贊皇縣第二中學校長 焦立傑

贊皇縣第二中學是2011年由石家莊市政府投資興建的“山區教育扶貧工程項目學校”,學生全部來源於贊皇縣5個鄉鎮107個村。學校佔地120畝,在校學生3600名,教師197名。

石家莊外國語學校對我們山區學校的幫扶工作,我有兩點感受。第一點感受:主動幫扶才是真幫。

主動幫是有目標的幫。2014年4月24日,石家莊市山區6縣教育局長和12所中小學校長齊聚石外召開山區教育扶貧座談會,充分討論了石外對山區12所學校的十年幫扶計劃,並簽訂了幫扶協議,提出要用10年時間將我們山區學校打造成當地最好的學校,使我們看到了學校發展的希望,堅定了辦好學校的信心。4年來,僅石外領導班子和中層幹部深入山區學校搞調研,開展實踐指導就達428人次。我們12所山區學校的校長每學期末都要到石外匯報一學期幫扶的變化和存在的問題,在彙報的基礎上,石外領導班子都會認真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案,並制定出下學期的幫扶計劃。

主動幫是全方位的幫。過去的幫扶形式單一,經常是老師去市內學校聽聽課,或者市內優秀教師來學校講講課。而石外的十年幫扶計劃中有九大幫扶工程,涉及校長素質、辦學理念、辦學特色、學校文化、學校管理、制度建設、教師素質、師德師風等多個方面,通過全方位的幫扶,我們的幹部、教師工作狀態發生了很大變化。特別是石外倡導的“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的“三愛”精神,如今已經成為我們山區學校幹部和老師的一種追求。

主動幫是一家人的幫。在“大家好才是真好”的辦學思想引領下,贊皇二中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也開始幫扶和帶動縣裡其他農村學校。目前我校已與贊皇張楞中學、龍門中學、邢郭中學、西高中學和張楞小學成為結對幫扶學校,實現幫扶思想傳遞,區域連片幫扶,最終促進縣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第二點感受:我們有三個沒想到。

一是沒想到教學質量提升得這樣快。從2014年開始,我校就緊跟石外的教學步伐,這就是九大幫扶工程的同步教學工程,同步教學工程使我校教學質量提升很快,一年見效。2015年、2016年我校中考成績非常突出,取得了中考狀元、重點上線人數、普高上線人數三個全縣第一的好成績。

二是沒想到教師素質提升得這樣快。4年來,我們被幫扶的山區學校有120多名教師在縣級以上優質課評比中獲獎,贊皇二中2016年包攬全縣的市評優課一等獎,靈壽二中2017年包攬全縣“一師一優課”的部級優課。所有被幫扶學校教師的科研意識也大大增強。被幫扶學校85名教師獲得各級骨幹教師稱號、25名教師獲得各級名師稱號。全縣4個名師工作室都在贊皇二中。平山二中、元氏七中和井陘障城中學已經成為當地的教研基地。

三是沒想到社會影響擴大得這樣快。通過4年幫扶,兩所學校被評為河北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一所學校被評為河北省依法治校示範校,五所學校被評為市、縣文明校園,三所學校被評為石家莊市平安和諧校園,四所學校被評為石家莊市教育國際交流先進單位,還有石家莊市現代化學校、石家莊市5A級心理健康教育示範學校、石家莊市校園文化建設示範校等35項榮譽稱號。

努力學習 走出大山去幫助更多的人

贊皇縣第二中學八年級學生 張梓瓊

我是贊皇縣第二中學八年級學生,我家在贊皇縣院頭鎮曹家莊村。提起石家莊外國語學校的幫扶,我想講講自己親身經歷的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七年級下學期的時候,我與石家莊外國語學校的張子默同學進行的手拉手活動。我家距離縣城有四十多里地,來贊皇二中之前,我很少到縣城裡來,更不用說是石家莊了。當老師通知我要到石家莊外國語學校的時候,我興奮得一晚上沒有睡著覺。我到學校後先與張子默結對,之後去了她的家。我很緊張,子默拉著我帶我參觀她家的每一間屋子,她的媽媽也跟我說,把這裡當成自己的家,有問題隨時說出來。漸漸地熟悉之後,子默開始做作業,而我在旁邊跟著一起完成。子默很快就完成了作業,看見我還在思考,便跟我開始溝通學習的情況。一天的朝夕相處,讓我跟子默成為了好朋友。

第二件事是今年剛剛開學的時候,石外的丹麥友好學校師生團到我們學校交流。那天當丹麥的學生從車上下來與我們打招呼的時候,我們除了小聲議論,所有的人都只會擺手,一句英語也說不出來了,我的大腦也是一片空白。然後丹麥的學生開始用圖片和英語給我們介紹他們的國家,以及在丹麥是如何學習和生活的。通過圖片,還有偶爾聽懂的幾個單詞或一句話,讓我腦子裡的英語又回來了。當他們說到安徒生和樂高積木的時候,我對丹麥的瞭解從地理書上,逐漸地立體了。之後我們同丹麥的學生一起去操場做遊戲,在參與遊戲的過程中,我跟他們彼此熟悉了,也能用英語和他們進行簡單的交流,直到那時,我才知道原來英語真的可以與人溝通,而不僅僅是考試。

第三件事是上個月剛剛結束的石外高中保送生到我校開展的“陽光小講臺”志願支教活動。在這次活動中,我認識了兩名高三保送生任夢瑤和姚瑞昕。他們在學校進行了兩週的“陽光小講臺”志願支教活動,和我們同吃、同住、同學習,她們在班裡給我們上英語課、歷史課、政治課、班會課,輔導我們做作業時,總是很細心、耐心地講解。歡送儀式上,“任老師”對我說了一句:我在武漢大學等你!我緊緊抱著“任老師”,眼含淚花,在她耳邊輕輕告訴她:我一定會去武漢大學找你的!

因為張子默這個小夥伴,我第一次去了大城市;因為任夢瑤這個小老師,我有了自己的學習目標;因為丹麥學生,我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而這一切都因為石外的幫扶,我一定會努力學習走出大山,用我學到的知識去幫助別人!(河北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