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三家芯片巨頭遭反壟斷調查,中國亮劍了!

針對儲存芯片巨頭的持續漲價,中國反壟斷機構亮劍了。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6月5日報道,中國監管機構正在調查存儲芯片生產商美光科技公司、三星電子和海力士半導體。這三家公司均表示,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員近期走訪了其中國辦公室

另據英國路透社6月4日報道,韓國三星電子證實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調查人員上週造訪了其在中國的銷售辦事處。

芯片(晶片)製造商美光6月1日也表示,中方官員造訪了公司銷售辦事處。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也稱,調查人員還造訪了韓國SK海力士的中國辦事處。報道稱,三星發言人稱,公司正在配合中國監管機構,但並未提供有關造訪的更多細節。

操控價格有前科

據報道,這三家公司是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芯片最大的供應商。此次中方調查人員造訪,正值DRAM芯片價格顯著上漲之際。DRAM芯片用於智能手機及個人電腦的數據存儲。

韓國《亞洲經濟》4日援引《韓國經濟》的報道稱,2017年,三星電子、SK 海力士、美國美光三家芯片企業佔全球DRAM市場份額總和的96%。去年一年,三家公司半導體業務在中國營收依次分別為253.86億美元、89.08億美元、103.88億美元,總計446.8億美元,同比2016財年的321億美元增長39.16%。

報道稱,更早前的2016年下半年,DRAM價格便開啟了持續上漲模式。今年四五月份,一起美國消費者起訴三星電子、SK 海力士、美國美光等廠商人為操控零售價格的訴訟發起。訴訟人表示,上述三家公司的行動導致4G內存價格,在2016年7月1日至2018年2月1日內,DRAM芯片價格上漲了130%。

三家芯片巨頭遭反壟斷調查,中國亮劍了!

半導體業界人士認為,DRAM的價格持續上漲是不合理的市場狀態。一般價格波動週期是半年或者三個季度,價格持續上漲三個季度一般會下跌。波峰波谷交替是正常規律,即供不應求——價格上漲——產能過剩——價格下跌,但從2016年至今兩年裡價格持續上漲,有明顯的操控跡象。

據悉,2005-2006年間,美國司法部曾裁定三星、海力士、英飛凌、爾必達、美光在1999-2002年間存在價格壟斷行為。除美光因率先認罪並協助調查而免於處罰外,其餘四家公司被處以總計7.29億美元罰款。2014年,歐盟也曾向包括韓國三星公司、荷蘭飛利浦公司、德國英飛凌科技公司和日本瑞薩電子公司在內的全球芯片製造商開出罰單。原因是這些企業在兩年左右的時間裡非法串通,共享合約和價格等信息,壟斷歐洲的智能卡芯片市場。最終,英飛凌被罰8200萬歐元(約合1.08億美元),飛利浦和三星分別被罰2000萬歐元和3500萬歐元。瑞薩因揭露壟斷行為而免受處罰。

三家芯片巨頭遭反壟斷調查,中國亮劍了!

有人歡樂有人愁

DRAM就是我們常講的內存,是手機、個人電腦、服務器等電子產品的核心零部件。據參考消息網記者瞭解,自2016年Q3進入漲價通道後,存儲芯片一直持續漲價。僅2017年初至年尾,國內的內存條價格持續飆升近三倍,一度被人們吐槽為“年度理財產品”。以一款電腦上最常用的8GB金士頓內存條為例,目前網上最新售價為899元,相比去年200元到300元的價格,上漲了近三倍。

由於存儲器在2017年的瘋狂增長,三星和海力士2017年可謂大賺特賺:憑藉存儲芯片的“神助攻”,三星不僅沒有因為Note7手機自燃事件虧損,反而利潤瘋漲。僅2017年第三季度的財報顯示,三星淨利潤高達98.7億美元,增長145%,季度淨利潤直逼蘋果公司。海力士淨利潤同比增長411%至27億美元。

而根據全球市場研究機構集邦旗下半導體研究部門的調查顯示,2018年第一季存儲器三大廠商三星、SK海力士、美光在DRAM產業的市佔率分別為44.9%、27.9%、22.6%,存儲三巨頭加起來95.4%的份額顯示出DRAM市場明顯已呈寡佔格局。而中國更是全球最主要的存儲芯片消費國,受存儲芯片漲價因素,2017年,中國進口存儲芯片889.21億美元,同比2016年的637.14億美元增長39.56%。

三家芯片巨頭遭反壟斷調查,中國亮劍了!

▲三星內存條

內存價格的一路狂升,在存儲器寡頭們賺得盆滿缽滿的同時,位於產業鏈下游的中國各大手機廠商、電腦廠商則要付出更多的費用,甚至於還面臨拿錢也買不到貨的尷尬局面。從去年開始,包括手機廠商在內的企業接連對存儲價格上漲進行投訴。據瞭解,中國監管部門早在2017年12月就約談過三星。然而,芯片價格依然持續高位運行,三星在今年第一季度的運營利潤再創歷史新高,達到147億美元。

按照中國《反壟斷法》,如果監管部門最終裁定三大巨頭存在價格壟斷行為,以2016-2017年度銷售額進行處罰,三家公司將面臨8億-80億元美金的罰金。

存儲芯片兩年漲一倍

今年4月,一起美國消費者起訴三星電子、SK 海力士、美國美光等廠商人為操控零售價格,訴訟人表示上述三家公司的行動導致DRAM芯片價格在2016年7月1日至2018年2月1日內上漲130%。《中央日報》報道稱,DRAM價格現在依然在持續“高空飛行”。4GB DRAM的價格從2016年6月的1.31美元上漲至今年4月的3.94美元,增長3倍左右。據推測,下半年DRAM的價格還將持續上漲。

三家芯片巨頭遭反壟斷調查,中國亮劍了!

▲三星電子 資料圖

中國電信行業專家馬繼華4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DRAM價格在去年經歷的暴漲已超出正常的市場定價範疇。這直接導致手機廠商利潤下降,部分企業經營困難,小企業退出市場,也促進了手機產業進一步集中化。另一方面,芯片漲價也限制了手機行業的產能。

中企對三巨頭依賴度高

韓國《亞洲經濟》報道稱,遭調查的3家公司的半導體芯片業務2017年在中國營收依次為253.86億美元、89.08億美元、103.88億美元,總計446.8億美元,同比2016財年的321億美元增長39.16%。

韓國SBS電視臺4日的報道稱,有分析認為,中國對三星等世界三大存儲芯片企業展開反壟斷調查,與推進中國“半導體崛起”不無關係。最近中國華為、小米等廠商通過包括智能手機在內的各種電子產品成功搶佔國際市場,但由此進口的半導體芯片也呈現“滾雪球式”的增長。去年中國在該領域的貿易赤字高達1900億美元,而三星電子一家就在中國創下253億美元的半導體芯片銷售額,中國市場份額高達46%。

三家芯片巨頭遭反壟斷調查,中國亮劍了!

《中央日報》分析稱,由於DRAM價格的暴漲與供給不足,中國智能手機等信息技術企業正在面臨困境。報道稱,中國企業對這三家企業的依賴度很高。除華為、小米、OPPO、vivo等智能手機企業及聯想等電腦企業之外,連阿里巴巴、騰訊、百度這樣的互聯網企業也為構築數據中心而大量使用芯片。僅去年從韓國進口的該類產品就超過42萬億韓元(約合2500億元人民幣)。

發展要自主可控

一位不具名的半導體行業分析人士4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此前內存價格的上漲對包括手機在內的中國國內產業鏈帶來成本上的巨大壓力。因此,在國內廠商的要求下,反壟斷機構開始出手調查。

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豔輝4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相比歐盟不斷向谷歌、蘋果、高通等以壟斷理由開出罰單,中國反壟斷機構由於人力有限,對市場監督的力度不是太大而是太小。需要更強有力的市場監督機構保證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秩序。

三家芯片巨頭遭反壟斷調查,中國亮劍了!

分析人士表示,這次反壟斷的調查可以參考此前高通案,2015年2月,在經歷了1年多的反壟斷調查後,中國國家發改委宣佈對高通處以人民幣60.88億元罰款。分析人士稱,反壟斷調查對於3家公司的半導體芯片業務會有一定影響,但最終影響如何還要看監管機構的調查結果。近期市場情況也提醒中國半導體芯片產業需要做到自主可控。

集邦諮詢半導體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佔全球市場總份額達96%,分別為44.9%、27.9%、22.6%。與此同時,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內存產品進口國,消費了全球20%的DRAM和25%的閃存。集邦諮詢分析稱,在目前寡頭壟斷的市場情況下,中國政府已經開始加快發展國內的半導體芯片產業,但發展為實際產能還需要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