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2 为宫中旧物,名家旧藏?小小香炉竟成为传世之宝!

明代宣德铜香炉,凭借独特的冶炼方法、晶莹的质地、古朴典雅的造型以及存世数量的稀少,成为香炉中的珍品,备受收藏家的青睐。近年来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价格一路攀升。2003年,嘉德专场拍卖著名收藏家王世襄31件宣德炉藏品,共拍出1179.2万元,其中明崇祯“冲天耳金片三足炉”拍出166万余元。

香炉是古人的焚香用具,千百年来,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自上个世纪90年代,继宜兴紫砂壶之后,宣德炉成为艺术品市场新宠。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日本等地的收藏者竞相高价收购,价格高达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比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涨了千余倍。

宣德炉是明代宣德年间铸造的焚香用具,通常用于宫廷、寺庙、权贵之家烧香、拜佛、祭祖神。宣德炉基本形状为敞口、方唇或圆唇,颈矮而细,扁鼓腹,“了”形耳或兽形耳,铭文年款多在炉外底部,与宣德瓷器款相似。如“宣”、“宣德”、“宣德年制”或“明宣德年制”。

“玉堂清玩”相传为明相严嵩之子严东楼的字号,严东楼自己不铸炉,却爱收集上好铜炉,并将“玉堂清玩”堂款制于其上。“玉堂清玩”款炉传为严氏铜器。赵汝珍《古玩指南》中记,“严氏之炉皆系劫取宣炉之无款者,充为已有,非其所制”。赵汝珍所写的《古玩指南》,被奉为民国古董文化经典,“玉堂清玩”也因此被认为是“宣德炉”的知名款识。故而印有此款的炉,在当时最是名贵,被认为是“不是宣德款的宣德炉”,历代皆仿。

为宫中旧物,名家旧藏?小小香炉竟成为传世之宝!

“玉堂清玩”款

为什么“宣德炉”刻了“玉堂清玩”的款识就那么珍贵呢?铜炉品质好,自是了得。“玉堂”的来头大,历史也久远,亦是缘由。

夏、商、周、春秋、战国时,中国人对玉的崇拜,极为神圣,那时的玉,主要用来做礼器,祭祀天地神怪。后来人们在屋里四壁挂上玉璧,初时是为了好看,只是装饰作用罢了,挂的多了,自然也就称之为“玉堂”了。战国时宋玉的《风赋》中有“……然后徜徉中庭,北上玉堂,跻于罗幢,经于洞房,乃得为大王之风也”。此为“玉堂”一词之首见。《韩非子·守道》:“人主甘服于玉堂之中。”可见,战国时已有“玉堂”的称呼了。

唐朝时,官方翰林院的办公场所,不但墙上挂了玉,名字也叫做“玉堂殿”。到了宋代,翰林院亦称为“玉堂”了。再到明代永乐宣德时期,从帝王到臣子文人等在作诗文时也常常使用,就连瓷器的落款,也有大量“玉堂佳器”的款识。可见,自古“玉堂”即为文房、厅阁、殿堂的称谓,并不指具体指代何人的斋室处所。

为宫中旧物,名家旧藏?小小香炉竟成为传世之宝!

冲耳炉

规格:口径12.5厘米 高6.6厘米 重1420克

年份:17世纪

款识:玉堂清玩

安置:厅室、阁、文房

为宫中旧物,名家旧藏?小小香炉竟成为传世之宝!

冲耳炉款识

然,在赵汝珍先生《古玩指南》一书中,却以为凡是款识为“玉堂清玩”者,即是严东楼用无款的宣德“样炉”,加刻上自己的“玉堂清玩”款识,且认为这些有“玉堂清玩”款的都是真正的宣德炉。这其中有三个问题很值得商榷:一是严东楼的居处叫不叫“玉堂”,目下无从可考,即便有,那同时代或期前期后是否有同名的呢?二是宣德炉当初铸造时有没有做过“样炉”,无可考据。三是严东楼做没做此事,亦无可考。

为宫中旧物,名家旧藏?小小香炉竟成为传世之宝!

荣斋藏“玉堂清玩”款蛐龙耳炉

为宫中旧物,名家旧藏?小小香炉竟成为传世之宝!

蛐龙耳炉款

现今,我们所能看到的“玉堂清玩”宣德炉,以及各种相关说法,大都源出于此。如果有可能的话,早晚时节,待对宣德皇帝之陵墓挖掘考古时,或可以得到证实。如此看来,“玉堂清玩”款识的宣德炉,并不是严氏剽窃所为,也不是宣德炉的样炉,更别说是真正的宣德炉了。但,入明的“玉堂清玩”炉的确有上佳之器。

为宫中旧物,名家旧藏?小小香炉竟成为传世之宝!

宣德炉之所以成为

传世之宝,不仅制作精良,而且用料名贵。据悉,宣德炉的制作有以下特点:首先,原料多。除铜之外,还有金、银等33种贵重材料加入,所以炉质特别细腻,呈暗紫色或黑褐色。其次,炼次繁。一般炉料只经过4炼,而宣德炉却要经过12炼,因此炉质更加纯细,如婴儿肌肤。再次,闪金光。优质宣德炉进行鎏金或嵌金,看上去金光闪闪。

宣德炉的名贵还在于其颜色丰富多彩,有一种从内里透出的奇光,变幻无常。据史料记载,宣德炉有40多种色泽,如藏经色、棠梨色、朱红斑色、枣红色、琥珀色、茶色等。明朝万历年间大鉴赏家、收藏家、画家项元汴曾说:“宣炉之妙,在宝色内涵珠光,外现澹澹穆穆。”

冲耳炉的造型是宣德炉中最为经典的,明清时期以此形造炉者最多。其中,明炉扁宽而沉实,清炉饱满而略高。据此炉之造型,应为明器焉。此炉壁薄扁宽,重心垂中压手,弧而圆满雅致,双耳椭圆,孔如蚕豆,垂腹鼓沉,三足适中;足、款、双耳平行相对,内膛平滑有弦线,内沿舒展有回廊,与《俪松居遗珍》一书中“顺治比丘”炉形相近,且又多了许多古拙之气。此炉皮色枣红,盖朱砂、硼砂等矿物颜料烧炼着色也。岁久,浅淡相渗,参差烟岚,沉浓蕴光,凝肤润脂,怡目怡神养性焉。

为宫中旧物,名家旧藏?小小香炉竟成为传世之宝!

荣斋藏“玉堂清玩”款冲耳炉

为宫中旧物,名家旧藏?小小香炉竟成为传世之宝!

荣斋藏17世纪“玉堂清玩”款冲耳炉内膛

这件17世纪“玉堂清玩”款枣皮红冲天耳炉,是当年国民党离开大陆时,由孔氏家族带去台湾的。后由于联姻种种,将此炉赠予蔡氏家族。后年转荣斋入藏。

宣炉若厅堂尊置,体大为好,20厘米皆可,若文房用度,则以10厘米许为尚。《自珍集》中的天鸡耳炉,款识虽也是“玉堂清玩”,惜炉形欠佳,若作为品种入藏,当可不拘,若作为文房赏用,则嫌俗弱许多,远不如“玉堂清玩”戟耳炉、蚰龙耳炉来得经典。蚰龙耳炉较多,即便贵些也是好找的。戟耳炉尤少,难得一见,即便有卖,其价也甚是昂贵。

为宫中旧物,名家旧藏?小小香炉竟成为传世之宝!

荣斋藏17-18世纪“玉堂清玩”款狮头炉(经4年烧炼所得)

为宫中旧物,名家旧藏?小小香炉竟成为传世之宝!

狮头炉款

同时,宣德年间铸造各式香炉只有3000座,后经战乱大批又被销毁,流传至今的宣德炉真品已非常罕见。因此,如今明代宣德炉已成为藏家可遇不可求的宝贝。目前,在各大拍卖行成交的宣德炉,多是明中期以后的仿品,而且优质仿品成交的价格也很惊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