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生豬看漲,屠企還會不會趁勢囤貨?

6月初,各大生豬生產企業接連發布5月份(活體)生豬銷售簡報。就牧原和雛鷹來說,簡報顯示商品豬銷售價格整體上呈現震盪上行走勢。

【數據】

牧原股份生豬均價,5月比4月上漲0.1元

牧原股份的簡報顯示,2018年5月,該公司銷售生豬83.8萬頭,實現銷售收入8.92億元。商品豬銷售均價10.09元/公斤,比2018年4月份上漲1%。

雛鷹農牧2018年5月份銷售生豬18.97萬頭,實現銷售收入2.21億元,其中銷售自養生豬14.78萬頭,通過新融農牧平臺銷售生豬4.19萬頭。

5月份,雛鷹農牧仔豬銷售量為4.52萬頭,銷售均價16.41元/公斤,比2018年4月下降20.11%,銷售收入0.21億元;商品肉豬銷售量為13.38萬頭,普通豬銷售均價10.16元/公斤,比2018年4月上升0.2%,銷售收入1.94億元。

應當提示的是,雛鷹農牧目前的戰略定位為“生豬養殖、糧食貿易和互聯網”三大板塊,該銷售簡報發佈的銷售情況,只代表該公司生豬銷售情況,其他業務板塊的經營情況不包括在內。雛鷹農牧發佈的風險提醒稱,生豬市場的價格變動風險覆蓋整個生豬生產行業,對任何一家生豬生產企業來講都是客觀存在且不可控制的外部風險;生豬市場價格的大幅波動(下降或上升),都可能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重大影響。如果未來生豬市場價格出現大幅下滑,仍然可能造成公司的業績下滑。

今年以來,我國生豬收購價格一直持續低迷,養殖環節大面積虧損。養殖戶稱,差不多每頭生豬要虧損兩三百元。

河南商報記者查閱了牧原股份公佈的2017年5月以來的銷量及價格圖,發現價格最高的時候在2017年12月,每公斤商品豬售價14.75元,2017年5月份售價為13.46元/公斤。而今年5月售價只有10.09元/公斤,與上月的9.99元/公斤相比,還上漲了0.1元/公斤。

【預測】

價格到了底部,但上漲空間有限

目前,市場上有聲音認為,價格仍然沒有到底部,未來仍有下降空間。還有聲音認為已經到了底部,但上漲空間也不大。

河南省肉類協會會長劉承信介紹,去年底省肉類協會曾邀請國內專家為協會企業做過分析,就預測到今年的價格要出現大跌,一些企業也有所預期,“目前生豬價格已經到了一個底部區域,未來一段時間會有所上漲,但上漲的空間很有限。”

他介紹,我國生豬市場經過兩年的高價運行,2015年5月到2017年4月生豬養殖企業效益較好,刺激了2016年、2017年生豬的快速補欄,特別是大型養殖企業跑馬圈地、搶佔市場,擴大的產能比因環保因素淘汰的產能還多,致使今年以來市場供給明顯增加。總之,豬多及豬肉消費習慣的清淡是豬價下跌的主要原因。從走勢看,5月底6月初開始豬價止跌回升,今年豬價會在低價位震盪,應是豬價小年,養殖企業難有盈利。

而來自WIND的信息顯示,6月6日中信證券的晨會報告稱,“牧原股份作為行業裡成本控制最優秀的龍頭企業,已經連續3個月虧損,預計行業虧損幅度更深。”其認為有望換來一波強於季節性水平的豬價反彈,“過去10年的歷史數據顯示,一般豬價自5月起均有望季節性上漲20%左右。我們估計年內豬價仍有18%以上的反彈空間。”

【分析】

生豬屠宰企業,可能會加大屠宰力度

準確而有價值的信息及預判,對企業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一般來說,豬價大跌對養殖戶和養殖企業來說,意味著盈利下降甚至虧損,而對於肉類屠宰企業來說,是可以借用的行情。

劉承信介紹,因為豬價低,生豬屠宰企業會加量生產,特別是有深加工能力的企業,會抓住生豬量大、價低的機會,加大屠宰力度,增加庫存,對深加工企業增加利潤是個利好消息。

河南省內一家中型生豬屠宰企業總經理說:“去年底參加省肉類協會的會議,就聽到了今年生豬價格會出現大跌的預測,如果不是資金方面的原因,我肯定至少會囤3000噸的凍肉。”因為資金的暫時短缺而錯失這波行情,這位總經理多次表達了惋惜。

河南省肉類協會掌握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省規模以上屠宰企業豬肉生產量及銷售量漲幅較大。一季度豬肉生產量同比增長68%,豬肉銷售量同比增長35%,深加工量同比增長24%。

需要說明的是,這些數據中,不含該省大型企業在省外的屠宰及加工量,無屠宰業務的肉類加工企業也不在統計和分析中。

劉承信介紹,由於生豬屠宰八成以上的產量直接供應鮮活市場,大部分只有屠宰而沒有深加工的肉類加工企業,因消費市場不旺,利潤有限,這些企業由於屠宰量小,平均費用就高,仍不能改變利小或虧損局面。

他說,從全省情況看,中小企業停產、半停產現象增加,肉類生產產能向大型企業集中明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