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8 記者視角詮釋慈利發展變遷和精準扶貧“慈利模式”

記者視角詮釋慈利發展變遷和精準扶貧“慈利模式”

記者視角詮釋慈利發展變遷和精準扶貧“慈利模式”
記者視角詮釋慈利發展變遷和精準扶貧“慈利模式”記者視角詮釋慈利發展變遷和精準扶貧“慈利模式”
記者視角詮釋慈利發展變遷和精準扶貧“慈利模式”記者視角詮釋慈利發展變遷和精準扶貧“慈利模式”
記者視角詮釋慈利發展變遷和精準扶貧“慈利模式”記者視角詮釋慈利發展變遷和精準扶貧“慈利模式”
記者視角詮釋慈利發展變遷和精準扶貧“慈利模式”記者視角詮釋慈利發展變遷和精準扶貧“慈利模式”

紅網時刻慈利6月28日訊(記者 王馨翊)6月27-28日,慈利縣迎來一批特殊的客人,由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香港大公文匯報、湖南日報、湖南衛視等中央及省級主流媒體組成的採訪團走進慈利縣,聚焦慈利縣在旅遊和精準扶貧創新發展。張家界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郭天保參加活動。

6月27日下午,採訪團來到張家界大峽谷,在擁有多項世界之最的玻璃橋上空中漫步,憑欄遠眺,感受峽谷奇觀。自大峽谷景區投入市場以來,共接待遊客620萬人,實現銷售收入102374萬元,上繳稅收2.2億元,是慈利縣探索“旅遊扶貧”的致富橋;在羅潭村禾田居山谷,作畫山水,田園牧歌,鄉村換新顏,羅潭村從當初三官寺鄉的貧困村一躍成為“全省脫貧攻堅示範村”“全省美麗鄉村示範村”,打造出一條發展旅遊助力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羅潭模式”......

28日上午,採訪團又來到慈利縣眾創空間、工業集中區張家界金福凱盛鞋業有限公司和湖南神州醫藥有限公司。每到一處,各媒體記者耐心詢問,用心觀察,以他們獨到的視角挖掘慈利的人和事,對慈利實施的“旅遊扶貧”“教育扶貧”“產業扶貧”等全方位扶貧模式產生了濃厚的採訪興致,也真實地感受到了改革開放40年特別是近幾年來慈利縣所發生的巨大變化和老百姓的讚許。各媒體團記者表示,慈利有聽的,有看的,更有寫的,將會通過自己的筆宣傳慈利改革開放所取得的成就,向外界展示一個生態宜居的慈利,一個真實的慈利和一個發展趕超的慈利。“慈利縣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探索出一條‘旅遊+扶貧’的‘慈利模式’,做到了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中央電視臺湖南記者站站長謝寶軍高興地說道。

此次“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大型主題採訪活動由中宣部組織,張家界是湖南唯一入選的報道點,慈利縣多個項目入選本次採訪報道內容。整個主題採訪活動為期兩天,媒體記者通過走訪張家界大峽谷、羅潭村、冰雪世界、眾創空間、縣工業集中區等一批“旅遊+扶貧+產業”項目,宣傳慈利縣的改革開放成果,推薦慈利縣的成功經驗,講述慈利縣的精準扶貧故事。

慈利縣委常委、縣委宣傳部部長吳清英及市、縣兩級媒體記者全程參與此次集中採訪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