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0 甘肃依托绿水青山推出七大主题避暑旅游产品和140多条避暑旅游线

进入暑期旅游旺季以来,甘肃以其凉爽的气候和独特的旅游资源成为备受中外游客青睐的避暑旅游胜地。近日,甘肃省旅游发展委员会整合全省各地避暑旅游资源,为游客精心推出“九色甘南·避暑圣地游、奇峡秀水·黄河风情游、清凉高地·避暑名山游、宿营观星·自驾研学游”等七大主题避暑旅游产品和140多条避暑旅游线路,并出台90多项景区促销、酒店打折等避暑旅游优惠措施,为广大游客避暑休闲提供一份出行参考。

一、九色甘南·避暑圣地游

甘肃避暑旅游,首选甘南。甘南的夏季是最美的季节,平均气温在15℃至24℃左右,凉爽宜人,无与伦比。广袤无垠的天然草原,郁郁葱葱的浩瀚森林,雄奇壮观的高山石林,纵横奔腾的一江三河,翠绿碧蓝的高原湖泊,红墙金瓦的宗教寺院......清凉、原始、神秘、圣洁的甘南,遍布高品质的避暑旅游资源,犹如避暑天堂。

线路推荐:兰州—临夏(官滩沟)—夏河(桑科草原、拉卜楞寺)—合作(米拉日巴佛阁、当周草原)—临潭(冶力关)—卓尼(卓尼大峪沟)

二、奇峡秀水·黄河风情游

黄河甘肃段流经甘南、临夏、兰州和白银四市州913公里。兰州黄河风情线,久负盛名的“天下黄河第一弯”,被赞誉为“中华自然奇观”的景泰黄河石林景区都是不容错过的观看黄河美景的绝佳旅游目的地。炎炎夏日,不妨走近黄河,感受甘肃沿黄四市州抬头见山、低头见水的夏日别样景致。另外,游客在兰州市19家景区和景泰黄河石林等还可享受门票优惠活动。

线路推荐:宁夏银川—白银(黄河石林景区)—兰州(兰州百里黄河风情线)—临夏永靖—甘南玛曲(尕海、郎木寺)—四川若尔盖

三.清凉高地·避暑名山游

甘肃是个多山的省份,巍峨的群山、茂盛的森林、繁多的物种,既有北方名山之雄奇,又有江南水乡之柔美。蓝天白云、连天碧草、山川河流,莽莽苍苍,享受群山之间18℃的夏天和天然森林氧吧,令人心旷神怡、乐不思归。天水麦积山、平凉崆峒山都推出了免票等优惠活动。

线路推荐:祁连山—张掖焉支山—景泰寿鹿山—兰州兴隆山、五泉山、吐鲁沟国际森林公园—临夏松鸣岩—甘南扎尕那山—陇南鸡峰山—天水麦积山—定西贵清山—平凉崆峒山—华亭莲花台—庆阳子午岭

四.醉美避暑·温泉养生游

甘肃省内有多处知名温泉景点,武威药王温泉、天水麦积山温泉、武山温泉、清水温泉和定西通渭温泉是其中的代表,堪称陇上神泉,集治疗、康复疗养、休养度假为一体,周围遍布青山绿水原野和小桥流水人家,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浑然一体,夏天泡一泡富含多种矿物质元素的温泉,对于排毒、养颜、提高体质和免疫力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线路推荐:武威—兰州—通渭—武山—麦积—清水—泾川

五.回归田园·乡村休闲游

享受乡村古朴淳厚的田园之美,是一种理想的避暑休闲方式。甘肃70%的旅游资源集中在乡村,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建成旅游专业村564个,农家乐12563户,打造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2个,培育具有典型引领作用的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7个,确定了206个乡村旅游示范村。

线路推荐:陕西—西安—庆阳—平凉—天水—陇南—定西—兰州—白银—宁夏

六.华夏探源·寻根访祖游

天水、平凉、庆阳、陇南、定西5市依托丰富的始祖文化,推出以伏羲庙、卦台山、女娲祠、周祖陵、轩辕谷、大堡子山秦公大墓、泾川大云寺·王母宫等为代表的华夏寻根祭祖之旅,以大地湾遗址、崆峒山、李氏龙宫、渭河源等为代表的华夏文明探源之旅等寻根访祖旅游系列产品,吸引着海内外游客踏上甘肃这片古老的土地,寻找华夏文明的源头和根脉,享受避暑旅游过程中不一样的心灵归宿。为吸引游客,陇南、定西、庆阳、天水等各地都推出了门票优惠措施。

线路推荐:天水(伏羲庙、南郭寺)—陇南(甘肃秦文化博物馆)—定西(陇西李家龙宫、渭河源景区)—平凉(崆峒山)—庆阳(南梁革命纪念馆)

七、宿营观星·自驾研学游

丝绸之路甘肃黄金段从东往西的河西走廊,是户外自驾旅游的天堂。沿着丝路古道,依托G30连霍高速形成与青海省对接的区域旅游大环线,既可一路领略丝绸之路沿线最具代表性的旅游胜迹和黄土高原、戈壁绿洲、冰川雪峰、大漠戈壁、雅丹地貌等雄浑壮美的西北风光,还可在自驾营地宿营观星,感受夏夜旅途之美。同时,这一线路,丝路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等文化交融互鉴,发端于甘肃的敦煌学、简牍学、彩陶学已经成为世界闻名的显学。武威、金昌、张掖、嘉峪关等都推出了优惠政策以吸引广大游客。

线路推荐:兰州—武威—金昌—山丹—民乐—张掖—酒泉—嘉峪关—瓜州—敦煌—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青海/新疆

同时,因当前正值主汛期和暑期,汛期、暑期、旅游高峰期三期叠加,省旅发委在此温馨提醒,广大游客出行需注意安全,时刻关注旅游、交通、卫生、气象等有关部门发布的出行提示,了解当地相关情况及应急救援电话,听从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发布的灾害警示以及景区现场情况,不要前往正在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和景区旅游。(兰州晚报记者 谭安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