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土耳其到底哪裡“惹到”特朗普了?被重錘敲打

鄭東超 當代世界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近日,美國和土耳其關係急轉直下,直接導火索是土耳其拒絕釋放美國籍牧師安德魯·布倫森。美國惱羞成怒,揮舞貿易大棒,對土耳其出口至美國的鋼、鋁加徵關稅,以嚴懲土耳其,致使原本走下坡路的土耳其經濟雪上加霜,美土這對北約同盟國關係面臨考驗。

土耳其到底哪裡“惹到”特朗普了?被重錘敲打

近年來,美土兩國無論在雙邊事務還是多邊事務上,共識少、分歧多,影響雙邊關係的負面因素不斷積累增多,60餘年的同盟關係風雨飄曳。但筆者以為,美土不會突破北約框架下同盟關係底線,但兩國關係也難以重回至冷戰時期的同盟關係,會保持疏而不遠的關係。

齟齬不斷的美土關係

美土是冷戰時期的重要盟國。1947年,美國杜魯門主義出臺,主要內容是美國要替代英國,支持希臘和土耳其,防止兩國落入蘇聯之手。1952年,土耳其加入北約,成為北約擴容的第一批成員國。在北約多邊同盟體系中,美土正式結成盟國,直至現在。美土結盟具有鮮明的冷戰背景,共同威脅蘇聯的存在是兩國結盟的原動力。土耳其與蘇聯為鄰,美國將土耳其作為遏制蘇聯的“前哨陣地”。土耳其將蘇聯視為最大的外部威脅,與美結盟,以換取美國對土耳其的安全保證。

進入新世紀以來,特別是2002年土耳其正義與發展黨執政後,美土同盟關係狀況不斷,未向外界展示出盟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同步性,反而暴露出關係裂痕。2003年,美國不顧國際社會強烈反對,發動了伊拉克戰爭。美國繞開聯合國,組織聯盟,發起對伊拉克的軍事攻擊。美國對土耳其寄予厚望,希望土耳其站在一邊,並予以美國實質性幫助,利用與伊拉克的比鄰優勢,在土耳其開闢第二戰場,對伊拉克形成夾擊之勢。但土耳其拒絕美國要求,採取不配合態度,令外界意外,美土關係出席間隙。

土耳其到底哪裡“惹到”特朗普了?被重錘敲打

之後,兩國關係持續惡化。2016年,土耳其突發軍事政變,政變雖未成功,卻暴露出美國對土耳其的冷漠。政變之時,美國並未在第一時間對土予以聲援。土耳其將此次政變幕後主使鎖定為在美國定居的居倫,要求美國將居倫引渡回國,遭到美國反對。土耳其認為,美國公然包庇陰謀推翻土耳其政府的“罪犯”,非盟國所為。引渡居倫成為美土博弈的焦點。去年,土耳其以參與居倫運動為由,逮捕美國駐伊斯坦布爾領館的土耳其籍僱員,引發兩國簽證外交風波,兩國先後暫停發放旅遊簽證,玩起了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遊戲。

土耳其到底哪裡“惹到”特朗普了?被重錘敲打

美土兩國另一個分歧焦點是庫爾德問題。土耳其將庫爾德民族分離主義視為最大的安全威脅,不允許本國的庫爾德族勢力坐大,還時刻警惕敘利亞、伊拉克庫爾德族的動向,避免造成溢出效應。

在庫爾德問題上,美國部分照顧土耳其的國家利益,如承認土耳其庫爾德工人黨為恐怖組織。但在敘利亞問題上,美國極力扶持敘利亞庫爾德武裝組織,以彌補美國在敘利亞缺少地面部隊的短板,以有效打擊伊斯蘭國。這引起土耳其極大不滿,認為美國軍事支持庫爾德武裝不符合土耳其利益。即便如此,美國並未因為土耳其的不滿,放棄對敘利亞庫爾德武裝的支持。究其原因在於兩者利益錯位,美國的主要目標是要消滅伊斯蘭國,滌除對美國安全的潛在威脅。土耳其的主要目標是堅決避免中東地區的庫爾德武裝坐大,以破壞土耳其的領土完整。

此次美土外交危機是兩國矛盾的最新體現。其源頭還是要追溯到2016年的軍事政變。土耳其以美國牧師安德魯·布倫森參與軍事政變為由,將其羈押。美國屢次通過外交交涉,要求土耳其放人,但無果。在這種背景下,美國揮起貿易大棒,向土耳其進口至美國的鋼、鋁加徵關稅,以對土耳其進行懲戒,引發美土間的新一輪外交纏鬥。

美土同盟關係不會就此結束

此次美土外交紛爭與以往最大的不同是,美國對土耳其的施壓,將可能加速土耳其經濟危機的爆發,給土耳其以重大打擊。鑑此,外界聚焦至美土同盟是否走到盡頭,兩國反目成仇,就此分道揚鑣。筆者以為,不容置疑,美土關係處於歷史低谷期,影響兩國關係的積極因素在減少,消極因素在增加。但美土兩國關係不會徹底崩塌,北約外衣下的同盟關係仍會延續,會顯示出一定的韌性。這是歷史慣性使然,也是兩國現實利益需要。

土耳其不會邁出脫美步伐。與美結盟是土耳其冷戰時期外交政策的基石。從現實角度看,土耳其依舊看重自二戰以來的親美外交政策。埃爾多安作為強勢領導人,不願甘做美國的小兄弟,在一些問題上向美國屈服,展示出自主性一面。但實際上,埃爾多安追求土耳其和美國家間的對等地位,不是要與美國分道揚鑣。

一旦土耳其真正採取脫美政策,將會給土耳其帶來系列負面影響:一是土耳其外交政策將推倒重建,自二戰以來親美是土耳其外交政策的主線,如果土耳其主動與美解除盟國關係,土耳其外交政策將會傷筋動骨,元氣大損。二是削弱土耳其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與美結盟對於土耳其擴大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具有積極作用。

美國不會放棄土耳其。鞏固同盟關係是特朗普政府中東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特朗普上臺以來,修復奧巴馬政府時期與沙特受損的關係,前所未有地強化與以色列的關係。土耳其成為特朗普政府鞏固中東盟國體系的薄弱一環。從特朗普中東地區的同盟政策看,與土耳其交惡不符合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戰略方向。

其次,美國不會將土耳其“推出去”,自正發黨上臺執政以來,土耳其追求更為多元的大國平衡外交,保持與美同盟的同時,發展與其他大國關係,特別是俄羅斯的關係。美國將俄羅斯視為在中東地區的強勁戰略對手。近年來土俄關係上升趨勢明顯,土疏美親俄的跡象已經顯露。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不會毫無節制地向土耳其施壓,而會予以土耳其一定的迴旋空間,避免將土耳其逼近死角,進而徹底倒向俄羅斯。特朗普此次重錘敲打土耳其,旨在樹威,而不是真正將土耳其看作敵人,徹底放棄土耳其。

關於美土關係性質的思考

所謂“羅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經營了60餘年的美土關係不會短時間內轟然倒塌。但缺少共同威脅,兩國戰略同盟關係基礎愈發脆弱。冷戰時期塑造的同盟基礎消失殆盡,新的同盟基礎尚未形成。筆者以為,土美關係正經歷重塑期,美土關係性質會在重塑過程中定型。下一步美土關係可能向兩個方向發展,或者經過重新磨合調試,關係觸底反彈,重歸於好,但同盟內容和基礎發生變化。或者持續惡化,徒有同盟之表,難言同盟之實,維繫著同盟關係下的貌合神離,也不會滑落向反目成仇的境地,現在看後一種的可能性越來越大。觀察美土性質發展變化,以下兩個方面值得關注。

美土雙方能否擺脫冷戰思維的窠臼,探索適應新時代背景下的新型關係。結盟是上世紀國際社會大行其道的現象,美土同盟是冷戰產物。其基礎在於擁有共同威脅,為對付共同威脅,倍增對沖力量,結而為盟。擁有共同利益和威脅是國家同盟的基礎。目前看,蘇聯解體,但取代蘇聯,粘合美土關係的共同威脅尚未出現。如果美土脫離當下時代背景,仍以冷戰眼光,定位彼此關係,兩國關係仍會狀況不斷。

隨之而來的第二個問題是,美土如何定位對方在各自外交政策中的地位和作用。自冷戰結束以來,美國並未對土耳其在美國全球戰略和中東戰略的作用進行評估,這一方面是因為土耳其充其量是地區大國和世界中等國家,不足以在美國國內引起專門大討論。另一方面也體現出美國戰略自信,無論冷戰結束與否,土耳其都是美國的“小兄弟”。美土同盟因冷戰而成,冷戰結束,兩國最大的結盟背景不復存在,美國仍舊按照歷史的慣性思維處理與土耳其的關係,顯然會出現問題。土耳其也存在同樣問題,冷戰結束後並未對土美關係進行反思,一味抱殘守舊。因此,下一步兩國關係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雙方如何定位對位,如何在新時代條件下為雙邊關係注入新元素,這是未來影響兩國關係的重要因素。(責任編輯 王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