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1 教育故事:我們都應該成為真正的自己

教育故事:我們都應該成為真正的自己

藍天白雲,美好如初亦安靜自在。陽光下一切猶如初生,擁有著難以抵擋的的勃勃生機,在萬物的滋潤下,心情便猶如清水洗滌過般,純淨自然。

終於可以鬆口氣了, 令人忙碌而又充實的骨幹教師引領課結束了,那如鼓角錚鳴般的緊張感悄然殆盡, 一切都還不錯,聽課的領導和老師都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夜幕降臨,多年的習慣促使我要來了錄像視頻重溫一下上課的整個環節是否井然有序,引導和評價有沒有到位,學生表現怎麼樣?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的確,一切都還好,幸福感溢滿心頭。課堂環節層層推進,朗讀指導也有章有法。漸漸地,我卻笑不出來了,畫面上的我正在引導朗讀,孩子們神采奕奕,可愛的臉龐因為為激動染上了一層紅暈。 小明也許在這樣的場合緊張了,第一遍沒有讀好,磕磕絆絆,眼神中充滿怯意。我親切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摸摸他的腦袋,試圖撫平他心中忐忑和畏意。沒關係,像老師這樣讀,我對他微笑,示意他不要緊張。我給他範讀了一遍,但不知什麼原因,第二遍,他依然磕磕絆絆,聲音像行走在千溝萬壑的峭崖。那時的我,顯然有些不耐煩了,習慣性地皺起了眉頭,微笑的弧度漸漸趨於零,孩子也似乎捕捉到了我的漸進的焦急和不耐煩,眼睛漸漸潮溼,他迅速把頭垂下,我感受它小小的身體抖動的厲害。我耐著性子叫他再讀一遍,但,第三遍依然沒有讀好,這次他的聲音就像天空中的雲,不知道飄到哪裡去了。或許是對孩子的恨鐵不成鋼吧,我不由自主嘆了口氣,將眼神從他身上移開,看了看錶,時間緊迫,不能再耽誤下去了,否則教學環節就完不成了, 我果斷地說:沒關係,今後只要你認真聽,認真揣摩,相信你會讀的很好,請坐,誰再來讀一下呢?“我來,我來”課堂氣氛一如既往地好,我也瞬間恢復了常態,畫面定格在這兒,我看不下去了。

平時口口聲聲標榜在課堂教學中以生為本,要“潤物細無聲”,要聽到孩子們拔節生長的聲音,要靜待花開,輕嗅芳香,課堂上要時刻關注每個孩子的心靈,興趣,思想和情感甚至成長。可到關鍵時刻還是不能免俗的掉入泥淖之中。明明知道課堂上任何時刻都存在著諸多不確定性,孩子的成長才是關鍵,可卻還是為了追求課堂所謂的“完美”,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我心中甚為難受,自責和懊悔交織在一起。我想,如果我當時多一份等待,多一份迴旋,多一份引導,少一份自私的期待,我就能聽到他自信拔節的聲音 。

我暗下決心,一定要給這個孩子一個交代,給他的成長一個交代。

第二天語文課,一上課,我的眼神和小明的眼神碰撞在了一起。小明看到我看他,眼神立馬躲閃起來。我心中驟然一緊,果然傷害到了這個孩子的自信。上課鈴急速的從廣播傳來,前十幾分鐘的小明始終將手緊緊貼在桌面上,小臉憋得漲紅,我察覺到他想舉手又充滿畏懼感的猶豫。

“你們知道嗎?昨天小明在課堂上沒有讀好,他很自責,其實我覺得他讀的已經很好了,他告訴我,他今天再給大家朗讀這一段,你們同意嗎?”我放低姿態,親切地說。“同意”,孩子們純潔的心靈讓我感動。小明額頭上滲出細密的汗珠,他那小小的身體又開始抖動。 我向他投去了無限信任和鼓勵的目光。 “孩子,你可以的” 果然,他很流暢的讀完了這一段話。他甜甜的聲音就像春風吹拂,我立馬帶頭鼓起了掌,他的臉漲得通紅, 笑得愉悅。到後半節課的小明頻頻舉手,我鬆了口氣,我知道,孩子心裡的坎過去了,我也釋然了。

“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說過,我們並不是為了滿足別人的期待而活著。同理,孩子也不是為了滿足你的期待而活著。從某種意義上說你的期待暴露你內心深處的某種控制慾,也暴露你一旦失去控制的不安和恐懼。 課堂上,我們要從內心深處允許那個孩子成為他原本的自己,無論卓越還是平凡,這需要勇氣,讓自己成為自己的勇氣,讓孩子成為自己的勇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