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cao!誰在妖魔化醫生?「深度」

題記——

在這個公眾號裡寫了好幾篇文章,每一篇都用盡了心思,常常在半夜還查資料,想把實在有用的東西分享給大家。

有時候你十多個小時的付出在別人看來不過是一堆字或幾句話而已,任何行業都有難以啟唇心酸無奈的一面,越是光鮮亮麗的外面越是有道不明說不盡的心酸。

多數人往往是喜歡錶面浮華謎語的東西的,極少數人才會想一件事背後是什麼,多數人都是抱著看A片的心態叫囂一個行業、一件事,心裡恨癢癢地罵著男/女主角多麼噁心,又戒不了愛看的癮。

每件事發展起初多時候是良性的,哪怕邏輯上很操蛋,結局無比扭曲,結果是好的。

因為也在多數時候,網民要的就是自己能想通,能想清楚的這麼一個結果。論內褲的重要性

cao!誰在妖魔化醫生?「深度」

今天個大家分享的是一些醫院的運作方式,醫患矛盾解決。

01


  • 大多數老總文化程度低,視金錢為祖宗,視生命為糞土
  • 老總除在天橋底下學的簽名寫的湊合,其他的基本漢字也未認全,管理全靠罰與託
  • 用醫全靠廣告、包裝,一般租賃某行將就木不知名但有醫師資格證的醫師頭銜來拉大旗作虎皮
  • 設備老舊,通常都是三甲醫院或其他醫院淘汰下來或租的
  • 市場部工資高於坐班醫生,市場部通常跟鄉鎮診所黑吃黑
  • 慣用手法,免費體檢、免費治療;接著就是大病上身等手段來恐嚇患者
  • 很少有私立醫院與當地社保掛鉤,有估計也是黑吃黑
  • 最後大家不要相信廣告,尤其是有什麼男科,女科,不孕不育科等等的醫院。這些科室被內部人叫盈利性科室
  • 看病就醫認清事件重點,不要拿態度當蜜吃。維持基本禮儀,解決問題就好了


02

中國醫患

手術刀下,你我都不是浮雲!從北京同仁醫院醫生被砍事件,到廣東的“八毛門”、“錄音門”以及“活嬰被當做死嬰丟棄”和“孕婦保胎護士卻錯發墮胎藥”等事件都在觸動著公眾的神經,醫患關係遭遇空前考驗!

資深媒體人白劍峰繼《誰在妖魔化醫生》之後,再度以犀利筆鋒拷問醫患關係的人性溫度!

從天價藥到小處方,從醫鬧到醫改,從血濺白衣到生死急救,為讀者展現一箇中國醫患的大看臺,對每一個有感於醫患問題的普通人和醫務工作者來說,都是不可錯過的力作。

每一個傷醫事件的發生,都有特定的背景。何時發生?在哪個科室發生?因何傷醫?對此,新京報也梳理了截至2016年5月的媒體公開報道的傷醫事件,並進行了分析:

cao!誰在妖魔化醫生?「深度」


cao!誰在妖魔化醫生?「深度」


cao!誰在妖魔化醫生?「深度」


cao!誰在妖魔化醫生?「深度」

03

誰在妖魔化醫生

首先是患者。近來,一位醫生感慨:有的患者看病時,居然帶著錄音筆、攝像機,將醫生的一言一行都記錄下來,以便隨時“對簿公堂”,這是一種可怕的社會情緒,潛伏著巨大的社會風險,當大多數醫生失去了職業尊嚴感時,那就意味著社會的文明秩序開始動搖。我國有600多萬醫務工作者,如果真的都變成了“殺手”,怎麼會有13億人的健康,怎會有人均期望壽命近73歲的成就,如果醫生整日生活在偏見和指責之中,他們怎麼能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另一點也很遺憾,就是我們患者對醫療效果期望過高,對醫療風險卻不認知,認為進了醫院就進了保險箱,交了錢就得治好病,殊不知現代醫學能認知的,也僅僅是一小部分疾病而已,對於醫生來說,只許成功不許失敗是不現實的,我們的患者動輒發生過激的行為,不僅極大的傷害了醫生的感情,也挫傷了醫生探索未知領域的積極性。我們應該承認,也必須承認,醫療這個東西,
“有時是治癒,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而不是,“每次都治癒,一定會治癒”其次是媒體!前段時間,一家媒體為“考察”醫德醫風,導演了“茶水驗尿”的事件。以茶水冒充尿液化驗,結果竟然呈陽性,引起一片譁然。而事實是,茶水中含有大量干擾物質,如果以茶代尿,很容易呈現假陽性反應,這種做法,既缺乏醫學常識,又缺乏嚴謹的科學態度。而作為一名醫生,沒有任何理由懷疑患者的“惡作劇”,而應該完全相信,患者所陳述的痛苦是切實存在的。媒體記者假扮記者、偽造病史的遊戲,不僅違背了新聞職業道德,也干擾了醫學的嚴肅性。再次是政府。一個好的制度,可以讓壞人不做壞事,一個不好的制度,會讓好人也變得墮落。掛號費體現的是醫生的價值,一名醫生對患者的病情做出判斷,是數十年的學習與實踐換來的,理一次髮尚且幾十塊,而掛號費卻一兩塊,尊重知識尊重人才,豈不是一句空話。很多醫生的高收入,來自灰色地帶,因為陽光下的收入太少,不得已,不得不以藥養醫。整天呼籲藥價降下來,殊不知,醫生待遇不先提上去,藥價怎麼可能降的下來,這是制度設計的問題。
最後是醫生自身。現在很多醫生,已經開始過度防衛,該做的手術不做了,該冒的風險不冒了,該創新的不創新了,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這是個十分危險的信號。醫生不願意再冒險,是整個社會的悲哀。除了醫生自己,沒有誰能詆譭醫生這個群體的形象,也沒有誰能拔高這個群體的形象。此外,為數不少的醫生沒有醫德,也確確實實寒了不少人的心。還有,雙方的專業知識極不對稱,本來就客觀上拉開了醫患雙方的距離,這時醫生應該更多一分人文關懷。醫學不是一門純科學,而是人類情感的延伸。科學追求真,藝術追求美,醫學既要真還要美。醫生必須把,冷靜的理智和熱烈的情感,集於一身。醫患關係越緊張,越需要醫生付出真情,邁出融冰的第一步。因為,沒有情感的醫學是蒼白的。

參考文獻:

[1]《2016醫數年度回顧丨十大(醫鬧)傷醫事件》
[2]《誰在妖魔化醫生—白劍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