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光明網:“鄉愁”唯有在“鄉土”裡生根——安塞區利用鄉土文化留住年輕人

“鄉愁”唯有在“鄉土”裡生根

——安塞區利用鄉土文化留住年輕人

社會學家費孝通在他的《鄉土中國》一書中,將中國社會性質斷定為鄉土社會,而構成中國鄉土社會的基礎單元就是鄉村。如今,延續幾千年的鄉村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變化。

光明網:“鄉愁”唯有在“鄉土”裡生根——安塞區利用鄉土文化留住年輕人

黃土文化底蘊深厚,安塞風土民情淳樸。光明網記者王麗媛/攝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飛速發展,那些曾見證華夏大地滄桑鉅變、承載我們童年美好記憶的鄉村,日益凋敝、衰落。

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逃離鄉村。這種逃離不僅是身體上的離開,更有對傳統習俗、鄉土文化的摒棄,於是一些珍貴而獨特的鄉土民俗,在時代大潮的盪滌下漸漸作古。

新時代,迎來新機遇。推進鄉村振興,陝西省延安市安塞區把重建鄉村文化自信提上了日程。

光明網:“鄉愁”唯有在“鄉土”裡生根——安塞區利用鄉土文化留住年輕人

村裡小朋友學習農民畫。光明網記者王麗媛/攝

位於陝西省延安市北部的安塞區歷史悠久,是保留中華民族古老文化最集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區域之一。以腰鼓、剪紙、民間繪畫、民歌、曲藝五大藝術品牌為代表的民間文化藝術,獨具特色,蜚聲海內外。

“十三五”期間,安塞縣以建設“文化旅遊名縣”為目標,積極推進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建設“一山一館一戲一村”旅遊核心區,其中的“一村”就是目前已初具雛形的真武洞馮家營民俗文化村。

馮家營民俗文化村黃土文化底蘊深厚,僅腰鼓手就有246名,其中年齡最大的87歲,最小的6歲;剪紙和農民畫能手16名,曲藝表演者6名。

光明網:“鄉愁”唯有在“鄉土”裡生根——安塞區利用鄉土文化留住年輕人

6歲娃娃的腰鼓表演絲毫不亞於成年人。光明網記者王麗媛/攝

馮家營民俗文化培訓展示區建成後,將成為安塞縣第一個集腰鼓、剪紙、民間繪畫、民歌和陝北說書等為一體的陝北民俗文化綜合演繹廣場。

光明網:“鄉愁”唯有在“鄉土”裡生根——安塞區利用鄉土文化留住年輕人

馮家營文化廣場熱鬧非凡。光明網記者王麗媛/攝

目前,山地腰鼓表演場地已投入使用,安塞腰鼓培訓館、民俗文化展覽館、轉九曲、陝北說書等特色農家文化小院正在建設當中。

1月17日,正值寒冬臘月,安塞剛剛下過一場大雪,記者在城南3公里處的馮家營民俗文化村,欣賞到了震撼人心的腰鼓表演。

光明網:“鄉愁”唯有在“鄉土”裡生根——安塞區利用鄉土文化留住年輕人

安塞腰鼓表演。光明網記者王麗媛/攝

頭裹白羊肚毛巾、身穿羊皮坎肩的鼓手們豪邁粗放的舞姿和堅毅有力的擊鼓技巧,充沛展示了生息在黃土高原上的男子漢們的陽剛之美。黃土文化底蘊之深厚,安塞風土民情之淳樸,讓在場的人無不為之動容。

“感謝黨的好政策,我們區大力發展民俗文化,我也多次出省、出國表演。這在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今年我都62歲了,牙也掉光了,但是隻要我身體可以,我就不會離開腰鼓隊,很多年輕人還等著跟我學習呢。”對馮家營民俗文化村村民,也是腰鼓隊嗩吶手周志平來說,文化自信是根植於內心深處的。

光明網:“鄉愁”唯有在“鄉土”裡生根——安塞區利用鄉土文化留住年輕人

觀看民俗文化表演的孩子。光明網記者王麗媛/攝

鄉村振興的關鍵在留住人,尤其是要留住年輕人。如今,安塞區依託鄉土文化帶動旅遊產業發展,不但把村裡的年輕人留在了農村,還吸引了大量城裡人來此尋覓“鄉愁”。(光明網記者王麗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