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CBA職業化道路任重道遠

原創: 木杉小評 木杉小評 5月5日


CBA職業化道路任重道遠


意料和情理之中,廣東東莞銀行兵不血刃,“不留情面”地拿下隊史第9冠。有人說,不管是半決賽3:0,亦或是決賽3:0,廣東至少會讓1場,以確保豐厚的主場收入。這樣的猜想合情、合理,但作為一個老球迷,我可以負責任地跟你講,對於廣東隊,這幾乎就是天方夜譚!

廣東隊之所以能夠成為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創辦以來最成功的球隊,無外乎以下幾點:

一是良好的青訓體系。近些年中,雖然也曾遭遇失冠、隊伍青黃不接、被輿論詬病等經歷,但這仍舊抹殺不掉國內籃球青訓佼佼者的地位,杜潤旺、徐傑、胡明軒就是佐證,一水的東莞體校出品!

二是得力的國內引援。就說這個賽季,廣東隊在常規賽階段,有著趙睿、胡明軒、德萊尼、孟鐸等一干後衛球員,不算德萊尼,“胡趙”二人分別是中國男籃藍隊和紅隊的優秀後衛。尤其是趙睿,這兩年成長很快,經歷了世界盃外圍賽、男籃亞運會等眾多大賽的洗禮,他終將自身功夫“磨杵成針”,能突能投,屬於新生代雙能衛的優秀代表;再加上從深圳馬可波羅轉會而來的孟鐸,這樣的後衛線配置,誰看誰眼紅!

三是出色的國外引援。常規賽,廣東隊用的是德萊尼和曾效力於浙江的維姆斯。德萊尼不用說,有目共睹,廣東換掉他情理之中;相比之下,維姆斯雖沒有“通天塔”似的身高和臂展,但其較為出色的得分能力,以及勤懇的打球態度,得到了很多球迷的讚賞。因此,季後賽階段,廣東隊留下了維姆斯,引進了馬尚·布魯克斯,看過去年CBA聯賽的球迷都知道馬尚,在肯帝亞時曾與拉杜麗察呼風喚雨,攪得其他球隊不得安寧。當然,光有實力怎麼夠?於是乎,廣東管理層又引進了叱吒兩大聯賽的比球王,這可真是“什麼都夠,實力+顏面再湊”。常規賽階段,就有很多人預測,廣東今年躺贏,當然結果也證實了這一點。

四是管理層的決心和支持力度。杜峰從國家男籃選帥鎩羽而歸,但廣東管理層還是相信自己的教練,於是乎,不僅給足了杜峰支持,還給足了球迷回報。

相比之下,北京首鋼相形見絀。去年第七,今年第五,雖有所提升,但還是一貫的、該贏下來的贏不下來,將球迷期望生生打成失望的那支熟悉的隊伍,號稱“恥辱記錄保持者”。究其原因,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是職業化道路“多而不專”、“遇到南牆”。2017年,首鋼體育開啟了青少年後備競技人才培養的“雛鷹計劃”、建立了新時代中國特色國家隊俱樂部,將壘球、冰球、棒球隊伍送到國外高水平聯賽中“與狼共舞”……看似華麗,其對於首鋼男籃的用心又體現在了何處?難道僅僅是帶來了一個菲利賓打腳師?職業化與成績取捨之間的“矇混過關”,騙誰呢!另外,說起CBA的職業化,甚至還不如中超聯賽。正如秦總為自己開脫時所說,“都聯繫好了的球員,為什麼到了撂了挑子?”這是因為,你聯繫了其他球隊的旗幟性人物,人家當地政府、體育局等就會出面制止、干預,有些地方球隊,是屬於地方體育局直管,例如當年的王哲林,人家福建省體育局出面制止了轉會;如今的周琦、小丁,說句實話,他倆該去哪還會去哪,別炒作和瞎猜了!試問,這又是哪門子職業化?只能說是“中國特色職業化”,啥意思?就是處於灰色地帶,別問,問就沒句明白話!相比之下,中超聯賽就好得多。幾年前,廣州恆大從青島買來了鄭龍、從亞泰買來了于漢超、從上海買來了郜林、從北京買來了黃博文,最終,人家生生打造成了亞洲足球巨無霸。試問,這幾個人,哪一個不是人家球隊的頂樑柱?就憑這一點,中超聯賽在職業化道路上,早已領先CBA。因此,以後CBA賽場再有黑哨,我們可以厚著臉皮說,因為我們還不職業!這也就是為什麼秦總籤不下來國內大牌球員的原因了,作為球迷,我支持你勇往無前的感性,作為旁觀者,建議也要理性和講究方法、策略,不能總是在矯情、甩鍋,甚至不惜在圈內圈外招惹是非和罵名,這對球隊、球員都不好!

二是外援實力不夠。為什麼閔指導能夠帶隊拿下3冠?不是因為他有水平,而是因為他比秦總更懂得中國籃球。體質下的職業聯賽,還得體質說了算!因此,閔鹿蕾主張簽下了“馬·莫”。老馬何許人也想必誰都清楚,莫里斯呢,巔峰賽季一手穩定中投,好似當年尼克斯中投王——阿蘭·休斯頓下凡,試問又有誰能夠防的住?說這些,是給首鋼管理層提點建議,在國內優秀球員無法簽入的窘境下,外援是極好的、提升成績的突破口!但這裡有一個矛盾點,就是雅尼斯教練。我從不否認雅尼斯教練的執教水平,甚至超過了國內眾多一線教練。但其對於團隊籃球的執念,以及固執的脾氣秉性,都在首鋼外援選擇上形成些許制約條件。首鋼現在的確打出了團隊籃球和致勝節奏,國內球員都是奮勇爭先,但還是缺少了一樣東西,這就是“核心”!很多場次,尤其是些重量級對話,首鋼都會敗下陣來,包括創造了多少年以來的恥辱記錄,為什麼?就是缺少了主心骨,傑克遜在中央陸軍時,也只是充當串聯作用的“綠葉”;漢密爾頓屬於“吃餅悍將”,同樣沒有“超巨”屬性;“方超巨”發揮起伏太大,這也是為什麼國家隊後衛順位落後於趙睿的原因;小川想要挑起大梁,但其實力水平,離巔峰小丁有差距;小輝關鍵時刻能夠頂上一手,但急需這些3D球員的穩定狀態。

三是青訓體系青黃不接。雖然總是能夠看到熟人舉辦的“ABCD籃球訓練營”,且從高中耐克、大學生籃球聯賽中發現好苗子,但就沒看到幾個優秀球員進入到北京青年隊,是什麼原因?縱觀北京隊,這幾年也就張才仁、塔瑞克還算達到了上場比賽的水準,其他一干人等實力一般。不像廣東隊,培養出了杜潤旺、徐傑、胡明軒等國青三傑,以及一干眾多能打拼之人。這就好像是一個良性循環,球隊成績越好,吸引力越大,投奔才俊也就越多!

說了這麼多,僅僅是在為中國籃球、首鋼籃球隊出謀劃策。喊出了三年重回爭冠陣容,怎麼實現?得有點對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