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9 在戰旗村安居樂業

對郫都,我懷有歷久而彌新的情愫。曾經,去紅光公社探尋領袖足跡;到望叢古祠景仰先人功績;農科村裡盡享農家之樂,三道堰旁細品河茶之香;古城留蹤馬街遺址弔古跡,友愛作客田園人家敘友情;犀浦鄉下訪農家,唐昌城中拜文廟。

在戰旗村安居樂業

成都市郫都區農科村徐家大院(圖據農科村頭條)

去年初秋時節,我又慕名來到了唐昌鎮外的戰旗村。

豔陽朗照,村中的房舍、園圃、清溪、花田和林木,宛若色彩斑斕的畫幅,撩人心絃。平坦寬闊的村路旁,幢幢房宅漂亮惹眼:青瓦粉牆,一樓一底,既有川西農舍神韻,亦具現代居室風尚。花木掩屋,碧草映徑;小橋流水,庭院亭閣,分明是川西壩子,卻頗見江南意境。一尊童兒牧牛雕塑,讓人似聞悠揚的田園短笛。“媽媽農場”裡,薰衣草雖已過了盛開的時節,仍留下一抹抹淡紫裝點花田……

在戰旗村安居樂業

村民們“住”得如此舒適,完全顛覆了我對傳統鄉舍的舊有印象,驚愕間不由得連連點贊。在戰旗,安居已然成真,樂業又豈是夢境!

在戰旗村安居樂業

徜徉村中,憧憬中的新農村在眼前鮮活起來。如今一方村落也辦起“大廳”,開展“特色產業在線服務”。特色產品+互聯網,傳統與現代,鄉村與城市,家園與世界,一“線”相通,和諧相融,收穫註定豐厚。“買全川,賣全球”,網絡助力戰旗人將雄心變作了實績。一派古建特色的門坊上,“鄉村十八坊”5個大字格外醒目。進得園去,屋舍錯落有致,場院整潔清爽;道寬路平,花紅葉綠,全然不見讓人煩心的髒亂。竹編坊、醬油坊、湯圓坊、蜀繡坊、榨油坊……一間間展示手工技藝的作坊,踐行“百聞不如一見”的格言,工匠現場獻技,引來遊客觀賞。竹編的精巧,醬油的醇香,湯圓的清甜,蜀繡的優雅,菜子油的濃黏……豐富多樣的土特產品,帶著厚重的鄉土與歷史氣息,從這古老而又年輕的川西村落彌散致遠,走向神州內外。

在戰旗村安居樂業

鄉村十八坊(圖據郫都文旅)

“十八坊”中,“唐昌布鞋坊”當是必訪之處。青布鞋、繡花鞋;方口鞋,操耳鞋……莫道尋常布履,實乃“非物質遺產”!一針針穿連著悠久的歲月,一線線縫結著獨到的匠心。邀來傳統特色產品入駐,不啻為戰旗村開展品牌運營和特色村建設的妙招之一。當那一雙雙精巧而結實的布鞋,被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選購,或留作紀念,或饋贈親友,或穿著行路,那蜀地的郫都與唐昌,自在長久的記憶中了。

在戰旗村安居樂業

唐昌布鞋坊(圖據郫都文旅)

走進“郫縣豆瓣坊”,眼前的場景更令我心頭一震——偌大場地,上百口大缸齊齊排列,缸中紅油晶亮,豆瓣噴香。震撼間,那陣勢竟讓我突發異想——百口大缸仿若百面大鼓,在豪壯宣示——“川菜有國餚之譽,而吾乃川菜之魂!”

在戰旗村安居樂業

郫縣豆瓣坊(圖據郫都文旅)

戰旗村一遊,幾多感慨,幾多懷想。

當年,也是郫都,農科村辦起了全國第一戶“農家樂”,中國鄉村旅遊由此發軔。如今的戰旗村,當是更上層樓,已然超越單純的“農家樂”,家園宛如公園,社區好似景區,走出了一條農企發展的新路徑。秋高氣爽。在鄉村振興的土地上辛勤耕耘又一年的戰旗人,正收穫著豐碩的果實。精彩戰旗,我為你喝彩!

在戰旗村安居樂業

鮮花盛開的村莊戰旗村(圖據郫都發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