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7 西雅圖有二十萬中國人,卻連一間中文書店都養不活

我們到了西雅圖的唐人街。

每到唐人街,我們都會會心而笑,因為中國人實在太厲害了,無論什麼地方,他們都能將其變成中國式的小鎮——由此可見中國文化的某種強韌性和影響力——在西雅圖也是這樣。西雅圖的唐人街,完全就是非常典型的中國小鎮,裡面有很多中國老人。

據說,移民到西雅圖的中國人有二十萬,而且層次比較高。我們在西雅圖的唐人街就看到了很多中國人,也看到了很多中國小店。不過這裡不像其他地方的唐人街,它不叫“中國城”,而叫“中國城國際區”,據說是因為這裡除了中國人還有日本人、韓國人等亞裔華僑,當地政府認為不能只突出華人。不過,這裡仍然建了那個標誌性的“中國城”牌坊,也充滿了各種中國元素。唐人街在很多城市裡都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存在,一方面它靠近市中心,佔據了比較重要的地理位置;另一方面它保持了一些中國元素,有著非常明顯的中國味道,但正是這個原因,讓很多華人始終在一個小圈子裡自娛自樂,融不進主流社會,或者說,他們始終覺得沒必要融進主流社會。畢竟,人的生存空間是非常有限的,一個人可以面對的人並不多。有人做過一個實驗,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哪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一輩子可以經常聯繫的人也不超過六十個,甚至更少;人在非常困難時能開口借錢,還可以借到錢的人,不超過十五個。後一種說法,我在過去貧窮的時候就驗證過了。當時,我們家裡裝修樓房,需要兩萬塊錢,我跑了很多地方,問了很多人,能借上錢的除了親戚,就只有一個朋友。許多人平時跟我關係很好,但一提到借錢,我們之間的味道就變了。後來,陳亦新開公司時需要籌款,我就堅決不允許他向我的學生們伸手,只允許他向他的同學借錢,最後好像只有十個人願意借錢給他。我更少,朋友裡只有一個,說明他的人緣比我好。

在西雅圖的唐人街,我們發現了一個讓我們有些遺憾的小細節。

就是我們仍然是找不到中文書店。我們向一位中藥店的老闆打聽中文書店,他給我們指了一個方向,但是,當我們非常開心地走過去時,才發現那裡只有不到十本古龍小說,和一些萬年曆之類帶點迷信色彩的讀物,就連這類讀物也不多。我們問詢那裡的老闆,想知道西雅圖有沒有中文書店,老闆說沒有,因為沒有人讀中文書,開中文書店吃不上飯。他還說,這裡有日本書店,問我們想不想去看看。西雅圖的日本人很少,沒有中國人那麼多,在西雅圖也沒有日本城,卻可以養活日本書店。西雅圖有二十萬中國人,卻連一間中文書店都養不活。這是多麼可悲的事情。書店老闆告訴我們,讀書人越來越少只是沒有中文書店的其中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就是網絡和電子書的衝擊。西雅圖的實體書店也在死去,或已經死去。

在整個北美之行中,我們無論在哪裡都會發現這個事實,而且不但中文書店越來越少,就連英文書店也很少看到。一個又一個事實都在提醒我們未來的一種趨勢,那就是實體書店和紙質書可能衰亡。

西雅圖有二十萬中國人,卻連一間中文書店都養不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