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 五臺山的神話傳說:中臺頂龍翻石

五臺山的神話傳說:中臺頂龍翻石

五臺山的神話傳說:中臺頂龍翻石

五臺山的神話傳說:中臺頂龍翻石

五臺山的神話傳說:中臺頂龍翻石

 中臺頂山腰,堆放著不知多少大大小小的石頭。這些石頭,好象剛剛炸開似 得 ,一塊塊鋒稜銳角,簡直可以做斧子,做刀子,千百年來,誰也沒有動它一動。那麼,這些石頭是怎樣產生的呢?這還要從兩個沒名沒姓的陌生人說起。

一年夏天,廟會眼看就要到了,臺懷鎮上的買賣人家都忙碌起來,有的搭涼棚,有的整鋪面,有的在貨架上增綢補緞,有的往瓷缸裡添醋加油。特別是那些開飯鋪的,賣乾貨的,早已加生了爐灶,增發了肥頭。你看吧,麻花子一條一條擺出來了,堆得象一道嶺;油餅子一筐子一筐子燙出來了,摞得象一座座佛塔。再過一兩天,朝臺的僧尼,禮佛的香客,還原的善人,遊山的學士,就要從四面八方蜂擁而至了。為期一個月的大戲,也將要開演。來這麼多人,誰不吃?誰不喝?再說,過個會嘛,本地人也總要買點東西,記老人們嘗一嘗,讓孩子們吃一吃。這一天,人們吃過早飯,陸陸續續湧到臺懷鎮來,想早些買點東西,免得人多了擁擠。可是,到市面上一看,成山的麻花沒有了,象塔的油餅也沒有了。這是怎麼回事呢?聽賣貨的小夥計說,天破曉,就從鳳林谷來了兩個人,買多少吃多少。這一來,人們議論開了。有的說,那一定是神仙;有的說,也可能是妖怪。大家問小夥計:“這兩個人是什麼樣兒?”小夥計說,一個穿綠,綠裡透紅,好象是暗紅的點點兒;一個穿黑,黑中套紫,好象是淡紫的條條兒。帽子的顏色同各自的衣服差不多,形狀都是三角形的。這就怪了,臺懷鎮從來沒有見過戴三角帽子的人呀!

大家都在疑疑惑惑,掌櫃們卻眉開眼笑。幾天的買賣,一下子都做完了,這一年的紅利肯定比往年高。他們吩咐小夥計把銅錢串起來。不料,小夥計拉開錢櫃一看,立時傻了眼,滿櫃的銅錢變成了樹葉。這家正在發楞,那家也議論起來,大家都覺得有點蹊蹺:放進去的明明是銅錢,怎麼會變成樹葉了叫罵呢?消息很快傳開了,人們都說這不是好兆頭,店鋪紛紛關了門,人們匆匆歸家去,一個熱熱鬧鬧的臺懷鎮,剎時間冷冷清清的了。

五臺山是個佛教聖地。臺懷鎮周圍,坡坡梁梁,溝溝窪窪,到處修蓋著寺廟。鎮西有道山谷,叫風林谷,谷口有座寺廟,叫文殊寺。文殊寺的住持,法名慧海,自打七歲出家,一直在這裡修行,已經五十多歲了。臺懷鎮的稀奇事傳到文殊寺,使慧海和尚大吃一驚。他掐指一算,由不得“啊呀”了一聲:“想不到它們兩個下山來了!”眾人問他怎麼回,他一句話也不說,只是雙手合十, 急忙忙走進文殿,跪在菩薩面前禱告:我佛無量,恕它無知。為佛弟子,豈能見惡不阻,見死不救?容弟子度化於它。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回到方丈院,慧海把一個叫照臨的執事僧人喊來,吩咐道:“明天早上,那兩個人還要到臺懷鎮去。你拿上我的禪杖到鎮上,見面就說:‘仙凡兩界,各有清規,急爾危難,慧海有請。’他們跟你回來,我自有安排。”照臨應聲去了。

行善積德是慧海的座右銘,就連一個小小的毛蟲,他也不肯隨意殘害。這一天,慧海一夜沒閤眼。天剛破曉,他照常在方丈院的菩薩面前焚起香,點起燈,念起經來。這時,照臨拿著禪杖把客人引來了.慧海很不客氣,一不寒暄,二不讓座,張嘴就問:“你們不在巖谷修行,卻來到臺懷鎮上,弄得人心惶惶,市面冷落,不知道損了功德要報應嗎?”

這兩個人,同臺懷鎮小夥計說的一模一樣。他們滿臉怒氣,剛要發作,見禪杖立在那兒,便忍了忍,沒有吭聲。慧海和沿彷彿消了火氣,誠懇地說:“你們百年修煉,廢於一旦,實在可惜。貧僧要留在你們在寺中,待廟會結束,再歸山岩。”客人想說什麼,慧海擺了擺手,讓照臨給他們安頓住處。住處普普通通,是間單獨的屋子。慧海吩咐,待客人進去以後,要把禪杖立到門口,客人的吃食,每天一頓,每頓鬥米,一不用請,二不用叫,天天要照臨一個人去送,不許他人頂替。每當東方染紅,太陽出山的時候,必須把飯送到,不可提前,不可推後,送到飯時,要先敲門,後屋。進屋後,客人在,不許接言;客人不在,不許呼叫。對於這樣奇異的客人,大家偷偷議論了幾天,後來也就習以為常了。臺懷鎮上,日復一日安然無事,漸漸恢復了先前那熱鬧的景象,人們受了一場虛驚。

再說慧海和尚,原有一個師史,法名慧山,早外出雲遊去了。現在,慧山法師掛錫峨眉,當了一寺之主,邀請慧海和尚前去講經。五臺山的七月廟會剛剛過半,慧海和尚惦記著兩位客人,本不想遠行,然而,兄命難違,只好收拾起程。臨行時,他把照臨叫到面前,再三囑咐:“兩位客人非同小可。我走之後,你照前行事,不可有違,切記,切記。”

照臨是個老實本份的僧人,手腳勤,心眼軟,說話和和氣氣的,做事挪挪兌兌的。一天,大家做完早課,東方的山頭上露出了一線紅光,該客人送飯了。這時,伙房走來兩個小沙彌,抬起飯筐就走,急急忙忙向客房奔去。原來,這是兩個機靈鬼,只是由於生活貧困才出了家。他倆早就在暗地裡嘀咕:“那兩個客人,怎麼一頓就吃得下一斗米呢?”他們總想瞅個機會,看個究竟,便採取了搶先一步、不令而行的辦法。

客房裡,客人還沒有起“床”。他倆滾動了一下粗壯的身軀,只見一也陽光射進來,又飢腸轆轆了。這時,小沙彌來到門前,見門前立著一柄禪杖,覺得有點礙腳,便悄悄放到遠處。他們沒有敲門,推門而進,只聽“啊呀”一聲,就再沒有出來。

原來,這兩位客人是兩條大蛇,棲息在中臺山腰。前些年,它們在山野裡捕食野兔和山雞,常常是十天九捱餓,一天吃半飽。後來,又吞食牧坡上的羊、牛、驢、馬,胃口越來越大。今年,臺懷鎮的油香飄來飄去,一股一股的,實在口饞難忍,便化作人形,竄到臺懷鎮上。它們估計,自己的根基不淺了,臺懷鎮上吃幾天有何不可。誰想,沒過兩天,慧海和尚的禪杖就把它們拘到文殊寺來,圈到屋子裡,一步也動不得。它們正在滾來滾去,發洩著怨恨,小沙彌拿走了禪杖,又推門進來。兩條粗大的蛇,一條烏黑烏,黑中套紫,紫色為條環;一條菜綠菜綠,綠裡透紅,紅色為斑點。它們見兩個沙彌進得門來,尖叫一聲倒在地上,便張開血盆大口,吞了下去。

再說照臨,做完早課後又接待了幾位香客。及至來到伙房,聽說小沙彌給客人送飯去了,就有幾分不放心。等了好大一陣子,不見小沙彌回來,他有心前去探望,但送飯時間已過,不能去了。這一天,從早到晚,他始終沒有看見那兩個小沙彌,心中燒一股,涼一股,坐臥不安,好象要有什麼大禍臨頭了。第二天,他照常去送飯,沒有感到什麼異樣,只是發現立在門口的禪杖不見了。可是,待到晚上,寺內有兩個人失蹤了。第三天晚上,又有兩個人失了蹤。文殊寺籠罩在恐怖氣氛中,照臨不知如何是好,慌忙登上文殊殿,點起兩盞燈,焚燃三炷香,撲咚跪地,禱告起來。你看那三縷香菸,也真有些意思,竄同殿門後,一縷直衝天際,一縷飛向中臺,一縷直指西南去了。

峨眉山上,慧海和尚正在講經,忽見一縷香菸眼前飄過,掐指一算,家中出事了,便辭別慧山法師,趕回五臺山來。他知道,中臺頂上,文殊菩薩常來常往,文殊菩薩是容不得半點兒作惡行為的。正行走間,忽地遠遠望見,中臺山麓升起一團墨墨黑的雲朵。雲朵越滾越大,剎那間 ,炸雷驚天動地而響,狂風拔樹搖山而起,暴雨劈頭蓋腦而下,一道道紅色的光、黃色的光、綠色的光、黑色的光,橫來豎往,上下交射,好象天空與地面之間,有什麼人揮舞著長長的劍,在拚死格鬥......

文殊寺裡,大家都躲進禪堂,一時手腳無措。照臨也瞠目結舌,沒了主意。這時,忽見慧海和尚歸來,一下子有了主心骨,不禁悲喜交集,涕淚交流。慧海說:“大家不要慌,快隨我到文殿去!”不多時,雷住了,雨停了,風也不再刮,中臺頂那裡,傳來了“哇-哇-哇-”的渾天響聲。鳳林谷口,洪水推著石頭,石頭搗著蛇節,一湧而出,浪頭大概有兩房那麼高。奇怪的是,這麼兇的浪頭,遇牆牆倒,遇崖崖塌,遇到文殊寺,卻一左一右分開了。

陽光普照大地,一切都平靜了下來。鳳林谷口,洪水落下去,露出了節節蛇身,黑色的,綠色的,粗一截,細一截,壓在石頭下,沒入沙土中......從此,中臺山腰出現了那一片石頭,人們叫做“龍翻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