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海宁吃一顿皮薄如馄饨的烧卖,12元一笼8个,有机会一定要尝一尝

海宁吃一顿皮薄如馄饨的烧卖,12元一笼8个,有机会一定要尝一尝

第二天早起,我们在海宁市区逛逛,海宁城区不大,但街道干净整洁,经济也很发达。海宁的名称,取自“海洪宁静”,境内的钱江观潮是一大奇景,早有闻名,很多次视频里都看到远远一线潮水涌来拍到岸边,然后打湿了猝不及防的游客,但是我一直未亲见,今天终于可以来亲近亲近了。

除了海宁观潮,这里还出过很多历史文化名人,王国维、徐志摩,金庸都从这儿出身,而且徐志摩和金庸还有亲戚关系。金庸出生的查家是当地名门望族,而徐志摩的父亲更被称为海宁的张謇,类比南通张謇。

海宁吃一顿皮薄如馄饨的烧卖,12元一笼8个,有机会一定要尝一尝

清晨,我们在街上漫步,看看街景,顺带找家早餐店,也不找什么名门大店,单看附近的居民吃的人多不多,就是当地的小吃味道。看到这家烧卖店,还写着海宁总店,难道一个早餐店还有分店?我们打算早上就吃烧卖了。

海宁吃一顿皮薄如馄饨的烧卖,12元一笼8个,有机会一定要尝一尝

门口也不断的有当地的居民在打包外卖,我就更是拿定主意了。看看价目表,烧卖一笼8只,12元,馄饨7元一碗。我们点了一笼烧卖,两碗馄饨。

海宁吃一顿皮薄如馄饨的烧卖,12元一笼8个,有机会一定要尝一尝

烧卖上来了,表皮极白极薄,像一朵朵花,平时看到的烧卖皮没那么薄,顶部都会开个口子,露出里面的馅,而且馅料通常都是糯米和肉混合在一起的,有时候会加些香菇,今天的烧卖皮薄而大,没有开口,感觉像馄饨皮做的,后来我写文章查资料,才知道这家店的烧卖皮都是人工擀出来的。

海宁吃一顿皮薄如馄饨的烧卖,12元一笼8个,有机会一定要尝一尝

馄饨是清汤馄饨,皮薄肉馅小,江南人家的绉纱馄饨都是这样的,一碗有15个馄饨以上,没细数,上面还有紫菜、蛋皮,值这7元的价格。

海宁吃一顿皮薄如馄饨的烧卖,12元一笼8个,有机会一定要尝一尝

夹一个烧卖,皮薄的可以看到里面的馅料。

海宁吃一顿皮薄如馄饨的烧卖,12元一笼8个,有机会一定要尝一尝

咬开来里面没有糯米,纯肉馅加入木耳、藕丁,因为有点脆感,汤汁鲜美但不油腻,吃了一个就想去夹第二个,要不是前一天晚上吃的嵌宝鸭还没消化,一人一笼烧卖那是没问题的。

海宁吃一顿皮薄如馄饨的烧卖,12元一笼8个,有机会一定要尝一尝

馄饨主要是喝汤,暖胃,早上吃烧卖的时候润润肚,比较舒服,里面的肉馅比较小。以前看过一则笑话,外国人到中国吃名小吃馄饨,说他们吃牛排就是一块肉,吃面包就是一块面团,而中国的馄饨皮那么薄,薄如纸,肉馅那么少,用筷子挑一点就能包一个,一头猪能包1亿个馄饨,一个人一次能吃100碗馄饨。虽然这是笑话,但是说明中国人的手有多么精巧,而老外又是如何感到惊诧了。

海宁吃一顿皮薄如馄饨的烧卖,12元一笼8个,有机会一定要尝一尝

饭后,我们就去观潮公园了,一大早去买了票,因为有很多景点,我们买了联票。

海宁吃一顿皮薄如馄饨的烧卖,12元一笼8个,有机会一定要尝一尝

观潮还早,我们先去里面看一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海神庙。据说建造于清雍正年间,后来毁于兵火,几次再造,一边参观的时候,我看到这里有看到陈阁老的传说,说陈阁老与乾隆的故事,还传说这里是乾隆下江南为探母亲所建云云。我依稀记起二十年前看金庸的《书剑恩仇录》有提到过,当时只看了一场热闹,也没顾那么多,只以为是金庸编的,难道民间真有传说?

海宁吃一顿皮薄如馄饨的烧卖,12元一笼8个,有机会一定要尝一尝

海神庙后面有个御碑亭,里面有一块雍正和乾隆二代皇帝的父子碑。这在全国也是极罕见的,有机会去的朋友一定要去看看。

海宁吃一顿皮薄如馄饨的烧卖,12元一笼8个,有机会一定要尝一尝

接下来我们去参观金庸书院,里面有详细介绍金庸的生平,也提到金庸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就是因为从小在故乡听到民间传说,才有这本书的起源。

海宁吃一顿皮薄如馄饨的烧卖,12元一笼8个,有机会一定要尝一尝

这是别人赠送的金庸先生的佩剑,而我则买了一套《书剑恩仇录》,这几天上下班路上开始看起来,重温二十年前的小说,感觉现在看的跟以前看的印像有很大的差别,书没有变,是岁月变了,我这个人变了。


海宁吃一顿皮薄如馄饨的烧卖,12元一笼8个,有机会一定要尝一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