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海歸博士在印度的創業“第二春”

海歸博士在印度的創業“第二春”


跨境加社交,星商在印度把電商業務玩出了新花樣。


早上9點剛過,星商印度的辦公室裡就坐了不少員工。創始人張海政說,他們並沒有規定上班時間,員工可以彈性打卡。這個能容納兩百多人的辦公室,從清晨到傍晚,都有員工在工位上工作。

不到兩年的時間,印度星商已經擁有了兩百多名員工,張海政說,星商把印度看做全球化、本土化非常關鍵的一站。2011年成立於深圳的星商,主要從事跨境電商業務,依託自有平臺Chinavasion和亞馬遜、eBay等第三方平臺,將中國商品銷往全球。


張海政擁有計算機博士學位,曾在微軟、亞馬遜工作。在山隔水阻的印度班加羅爾,他的創業生涯正進入“第二春”。


成立八年的星商,業務已經遍及北美、歐洲、南美、東南亞、印度等地,融資超2億元,員工人數已經達到了1500多人。

除了發展本土業務,和為國際業務提供支持之外,今年星商印度還啟動了一個新項目——社交電商平臺Wemore。上線三個月以來,Wemore已經看到了可觀的增長,月訂單數量達到近10萬單。

印度有快速增長的電商新用戶群體,又天生喜愛社交。社交電商賽道,近年來逐漸成為創業風口,出現了Meesho、GlowRoad等玩家,最大的Meesho已經融資2億美金,順為資本、鼎暉投資都已下注該賽道。

在接受志象網(The Passage)採訪時,張海政認為,印度社交電商賽道的競爭才剛剛開始,星商此時入局,在中國供應鏈、電商系統化方面都存在著明顯優勢。未來,Wemore電商項目將從星商獨立出來。

以下為張海政的自述。

跨境電商已過“空軍階段”


跨境電商有兩個階段,跨境電商1.0我們稱為“空軍階段”,公司繼續在國內,通過郵政小包和其他物流方式,把產品發給消費者。它憑藉的其實是中國供應鏈的優勢。


但目前來看,它發展的趨勢非常快,跨境電商進入了2.0階段,進入到全球化和本土化的階段。全球化、本土化,就要求我們對每個國家當地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文化有更深的瞭解和認識。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選取印度,作為我們全球化、本土化最關鍵的一站。我們看好印度,它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去年1月份,我們在印度成立了印度星商團隊,現在有兩百多人。

這兩百多人,一部分是支持國內的團隊做全球銷售,一部分的是發展印度本土業務,在印度運作我們的自有品牌,同時也給國內的很多品牌提供代運營服務。


另外印度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我們觀察印度電商社交化的屬性非常強,可能比任何一個國家都要更強一點,所以我們在印度也在藉助我們的供應鏈優勢,成立了一個新的項目,Wemore社交電商。


海歸博士在印度的創業“第二春”


Wemore項目我們從7月份開始立項,9月中旬的時候開始公測,排燈節前後正式上線。到目前為止,我們觀察效果非常好。後面它可能會逐步的從星商獨立出來,成立一個單獨的公司。

這一點也是藉助星商在跨境電商耕耘很多年,產品已經接近上百萬SKU的量級,所以我們這邊的中國供應鏈產品非常多,目前來看效果非常好。

目前,Wemore是以中國產品居多。但是我們在印度的服裝中心蘇拉特(Surat)那邊,設了一個供應鏈中心,我們的預期是聚焦印度本土的產品。印度本土的供應鏈方面,我們也有更高的效率,在競爭中會有優勢。


同時,我們也會把中國產品帶過來,讓它離消費者更近。我們可能會在印度設置一些前置倉,這就需要電商企業有管理供應鏈的能力。


印度人樂於分享,雲集模式更可行


印度的社交電商我們不是第一家,之前Meesho、GlowRoad等已經開始在拓展這個方向,它們是這個領域比較早的開拓者,也都發展非常快。我們就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模式。

我覺得在印度,大家本身都樂於分享,分銷商樂於承擔產品發現的職能。目前流行的類似雲集的模式,我覺得也和目前印度收入現狀等有關係,有一些人可能接受外面新鮮的信息比較多,有些人則不是。


所以它和國內情況不太一樣。就需要讓分銷商去發現貨品,再推薦給別人。拼多多雖然藉助了社交流量,但它本質上是B2C的平臺,而S2B2C平臺,要依靠分銷的人去做這個事情。

海歸博士在印度的創業“第二春”



但是我們也發現,目前這幾個先行者也有一些短板。一方面,他們的團隊本身不完全是電商背景出身的,電商的核心在供應鏈上,尤其對印度目前的階段來講說,我們覺得供應鏈非常關鍵

供應鏈首先就是產品的豐富度,包括像印度本土和中國的國際產品。其次是價格,價格的衡量,就看平臺在多大程度上減少了中間環節。最後就是消費者的消費體驗,主要體現在履約時間、履約成本等。

從這三方面來看,我們發現社交電商領域,幾個先行者做的還不夠。

最大的問題在於商品的豐富度。將印度的本土產品和中國產品相比的話,產品的種類數量都遠遠不能相比,印度本土產品主要聚焦在本土服裝、飾品等,種類非常有限,這也和印度目前工業的現狀是有關係的。

目前,大多數平臺90%以上的銷售比例都是本土商品,這是一個很不正常的比例。這說明,我們在國際供應鏈上存在著很大的機會。


而中國產品那麼多,印度本土的電商不太理解,雖然他們也招聘了中國的團隊,但兩邊還存在銜接和跨國溝通溝通的問題。所以目前來看,他們國際產品的佔比並不高,從這個意義上講,賽道還遠遠沒有定局。

海歸博士在印度的創業“第二春”

Wemore平臺上的中國商品

其次,即使對於印度本土的產品來講,我們目前的觀察也是,本土平臺仍然存在很多弱點。


第一,中間環節太多,因為它們自己是平臺,招商重點是在像亞馬遜、Flipkart上的一些賣家上面。

這些賣家在社交電商平臺,就相當於是S2B2C的模式,層層加價,到了最終的消費者那邊價格就比較高了。

這些平臺也有直接對接工廠的,但比例並不高,因為工廠還是習慣做大批量的生產,不處理散單和小單,都是和線下的一些貿易商對接。印度目前也不存在像深圳那種大賣家,商品豐富度都有限。


社交電商的商業模式,雖然中間商可以提供商品發現、跟進商品供應鏈等價值,但如果要戰勝傳統電商模式的話,那麼必須要有更高的效率。所以就必須要貼近供應鏈的更上游。

我也去過幾次蘇拉特,我們觀察,印度目前整個電商行業,它的數字化和系統化的程度並不高,相比國內,可能還需要幾年的發展時間。這也和電商的發展階段成正比,單量比較小的話,不可能支撐從業者、賣家去花很大的成本構建系統。


這也是目前印度電商的大環境。其實剛好是我們的長處,我們在這個行業發展,除了供應鏈和產品,最重要的還有系統方面積累,可以大大加快效率,對接供應鏈上游的廠家。

這就是我們為什麼決定要進到這個領域,我們覺得這個行業其實是個長跑,現在只是剛剛開始。

把自己當成印度公司

目前,也有一些印度社交電商平臺從中國招商,這裡我覺得有很多問題。它們主要面向的是深圳的一些大賣家,但印度目前的跨境這條線其實並不是很通暢,因為它目前的保護是非常嚴格的,很多跨境平臺之前都碰到很多問題。


另一方面,印度的生態系統和這些大賣家平常熟悉的歐美等國家不太一樣,退貨率非常高。這種拒收的成本都是平臺在扛,這就導致了這些平臺在最早開放國際貨品的時候量非常大,同時也導致了非常大的損失,後面把口子馬上就收緊了。這樣反反覆覆,它的國際貨就做不起來


星商的模式和它們完全不同,目前我們的產品都是成批量從中國進口。我們實際上是把自己當成印度公司,這種正常的B2B業務,它還是非常歡迎的。


隨著蘇拉特這邊生產線建起來,我們也會增加本土產品。因為我們觀察,印度很多產品其實不僅僅本土需要,像馬來西亞、新加坡,甚至美國等印度裔移民地也有很多需求,這恰恰是我們的優勢,可以在全球範圍內更有效地配置資源。

目前,全球範圍內我們在美國、東南亞、歐洲和印度都有倉庫。國內的兩個倉庫一塊在東莞,一塊在義烏。印度這邊在班加羅爾,現在增加了蘇拉特,我們計劃在孟買也會設一個很大的倉庫。


從銷量來看,專為歐美市場定製的產品,在印度目前的銷量還沒有那麼大,但它發展速度非常快

我們有一條家居電子線的自有品牌,以前是在歐美銷售,後面引進到印度。雖然它是偏中高端的,但效果非常好,這也和我們的觀察是一致的,其實印度並不缺消費能力很強的消費群體,因為它的人口基數很大。而且隨著它二三線城市消費人群成長起來,空間還會更大。


海歸博士在印度的創業“第二春”

星商印度辦公室

我們也為其他品牌做一些代運營。我們做電商的這些年,積累了很多供應鏈、系統的資源,以及在不同國家市場的營銷能力,給國內品牌出海賦能,我們會根據它們的需求提供一些倉儲、數據或者是一整套的服務。

在全球範圍內,我們都和華為緊密合作,印度我們也在協商。另外,我們也會把在歐美市場做的品牌帶到印度,比如說澳柯瑪。

社交電商項目,我們之後也打算髮展到東南亞,作為我們與跨境電商並行的一個平臺。目前,社交電商針對的主要是二三線城市、可能初次使用電商的用戶。

但在發展過程中,它也會演化。我覺得,社交電商和所謂傳統電商的最大差異,是在於它更好地撬動了流量,符合流量社交化的趨勢。但是從商業本質上來講,還是看供應鏈、效率和商品豐富度。

隨著它的發展,它也會演化出新的功能,接受一些傳統電商做得比較好的地方。所以我不覺得它是個階段性的過渡產品,相反,我覺得它是傳統電商的一個替代版。

我們沒有“管理”印度人


Wemore的團隊,目前在班加羅爾有80多個人,還在武漢有大概30人的研發團隊,一共100人左右。


班加羅爾團隊的其他人,一部分是支持國際業務,有銷售、客服、數據處理等,協助國內的銷售團隊,在某些市場做一些支持性事情。

在印度設立一個支持性的部門,有幾方面的原因。首先,印度從人才的結構來看,相比而言他們的英語教育還是不錯的。另一方面,從用工成本來看,整體比國內還是會低一些,這是很大的一個考量。


這個也會帶來一些溝通成本,我們通過系統在彌補。印度團隊作為我們國際業務支持的功能,會繼續地去強化、擴大,尤其是在支持中東地區、東南亞地區,甚至包括歐洲等地區的業務上。

因為客觀上來說,很多印度人很有全球視野,全球各個國家都有印度移民。所以從某種角度來講,他們更善於做一些國際方面的溝通,這也是我們著眼將來做的一些儲備。

對我們而言,印度一方面是一個很重要的電商市場,另外也是一個國際化的基地。

海歸博士在印度的創業“第二春”


星商印度的一名員工


目前我們的班加羅爾團隊中,中國人有差不多七八個人,看看我們的辦公室,相當於是印度公司聘請了幾個中國人。要和印度員工一起工作,首先要互相尊重,我們沒有覺得是我們在管理印度員工,而是大家是在一塊做這樣一件事情。

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講,我以前在美國亞馬遜和微軟工作的時候,很多同事都是印度人,我見到過非常聰明的印度人,他們的溝通能力、業務能力都非常好。

我們這邊招的很多印度同事,也都屬於可以說在行業裡面非常拔尖的這種,所以我更多看的還是我們合作的同事這樣一種關係。我感覺,只要心態擺正了,很多事情迎刃而解,就是要多溝通了,求同存異。

當然在印度也會碰到很多問題,比如國內的工作文化,和印度的工作環境、文化有一些差異,怎麼看這些差異,我覺得也很關鍵。我覺得既不能消極適應,也不能完全照搬國內。具體怎麼做,還是取決每個團隊的特點。

同樣一波人,在印度和美國公司的表現可能是不一樣的。這可能也是公司制度的原因,我們也還在不斷學習和摸索

在制度層面,我們可能逐步把國內一些好的管理制度帶到印度,比如說我們的管理方法必須給大家一個導向,我們應該怎麼做,應該往哪個方向走,這東西一定要有。但比如KPI等機制,它在不同的國家,可以表現得更靈活一些。


志象網:長期關注中國企業海外投資及國際化進程,提供一手信息及獨到視角,英文科技媒體The Passage 大中華區獨家合作媒體。志象網微信公眾號(ID:passagegrou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