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 涉及出行、車檢....城市大腦·餘杭平臺12個智能應用場景發佈

涉及出行、車檢....城市大腦·餘杭平臺12個智能應用場景發佈

昨日,杭州城市大腦2019年度總結髮佈會在我區舉行。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周江勇出席並講話。他強調,要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和省委十四屆六次全會精神,全面落實市委十二屆八次全會作出的各項決策部署,堅定信心、保持清醒,克難攻堅、奮發有為,確保城市大腦建設始終走在前列,努力打造“全國數字治理第一城”,為全國乃至全球大城市治理數字化提供杭州方案、作出杭州貢獻。市領導張仲燦、戚哮虎、許明、戴建平、金志、張振豐、柯吉欣、陳衛強,區領導李忠譽、王姝、許玲娣等參加。


涉及出行、車檢....城市大腦·餘杭平臺12個智能應用場景發佈

會上,雲棲工程院發佈了城市大腦中樞系統架構,餘杭區、江乾區、市應急局、和仁科技分別發佈了餘杭平臺、東站樞紐治理、應急管理系統、舒心就醫場景等城市大腦應用新場景。城市大腦民意直通車正式上線,杭州城市大腦產業協同創新基地授牌成立。


周江勇充分肯定杭州城市大腦建設取得的成績。他指出,今年以來,杭州城市大腦建設思想認識更加統一,頂層設計不斷完善,數字駕駛艙初步成型,應用場景更加便捷,為政府精準決策和高效治理提供了強大技術支撐,有效提升了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贏得了市民群眾和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城市大腦是一條利用技術創新驅動社會治理的新路徑,是一種刀刃向內的城市治理革命。要以高度的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力爭幹出一片新天地,使城市大腦成為城市運行數字化的最優解決方案。


周江勇強調,要把城市大腦打造成便民惠民的大腦,

積極動員全體市民自覺參與、有力監督城市大腦建設,不斷豐富民意直通車內涵,發揮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對城市大腦項目建設的監督作用,切實把市民群眾最希望、社會治理最迫切的應用場景做實做好,讓市民群眾看到更多實效、得到更多實惠。


·要把城市大腦打造成市域統籌的大腦,按照全市統一部署,統籌推進城市大腦項目建設,根據不同特點採用不同建設模式,形成全市城市大腦建設的“一張圖”。


·要把城市大腦打造成政企合作的大腦,儘快制定城市大腦項目運維管理辦法,探索建立數據孵化器,真正構建政府提供場景、社會協同創新、資源優化配置的智慧城市新模式,使城市大腦成為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完美結合的典範。


·要把城市大腦打造成孕育產業的大腦,

進一步加大產業化力度,高水平建好“杭州應用”、打造“杭州運維”,做強產業鏈條、培育骨幹企業,努力使城市大腦的建設過程成為數字新產業、“杭產”新品牌的培育過程,確保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


·要把城市大腦打造成杭州標準的大腦,及時開展公共數據管理標準、統計標準、信息系統標準、服務規範和監管流程標準等研究、編制及應用工作,切實加強數據安全管控,使人們一提起城市數字治理就想到城市大腦,一提起城市大腦就想到“杭州標準”。


在昨天的發佈會上,一系列杭州城市大腦的高科技與特色都紛紛呈現。

2019年,杭州城市大腦創建了“中樞系統—數字駕駛艙—應用場景”的完整技術與產品體系。

杭州入選了“2019亞太領先智慧城市”。

涉及出行、車檢....城市大腦·餘杭平臺12個智能應用場景發佈


涉及出行、車檢....城市大腦·餘杭平臺12個智能應用場景發佈


城市大腦更聰明


城市大腦中樞系統已更新到3.0版本,接入了4500個API和3200個數據指標,日均API調用760萬次以上,日均協同數據1.2億條,有力地支撐了數字駕駛艙和應用場景的建設;實現了所有接入方之間API目錄及元數據共享,對API的準確性以及數據質量進行檢查,確保全程追溯與不可篡改。


社區也有

數字駕駛艙

涉及出行、車檢....城市大腦·餘杭平臺12個智能應用場景發佈


截至昨日,148個數字駕駛艙已接入覆蓋全市49個市級單位、15個區、縣(市)(含錢塘新區、西湖景區)、13個街道及2個區級部門。

數字駕駛艙基於中樞系統的算力支撐,為城市治理提供數據化、在線化、智能化的服務管理平臺,使城市治理者實時呈現第一現場,掌握一手資料和輿情,做出科學即時判斷。如今年“8.28”道路坍塌應急事件處理中,參與處置的各級領導通過數字駕駛艙第一時間掌握情況,並與交警、地鐵、燃氣集團等相關單位高效協同。

涉及出行、車檢....城市大腦·餘杭平臺12個智能應用場景發佈


從治堵到治城


依託杭州城市大腦部門系統和區縣平臺,從社會治理和便民惠民兩側發力,已建成涵蓋公共交通、城市管理、衛生健康、基層治理等11大系統48個應用場景。

杭州城市大腦在火車東站樞紐、湖濱街區、新天地等綜合性強、人流密集、關注度高、代表性強的區塊,讓部分應用場景率先落地推廣,給來杭遊客一個綜合體驗和良好體感。杭州城市大腦建設從“治堵”到“治城”,從“單一場景的推廣”到“綜合區的實踐”,實現了新的歷史跨越。


給城市道路

做個CT

涉及出行、車檢....城市大腦·餘杭平臺12個智能應用場景發佈


餘杭平臺推出的暢快出行、調節在線、欠薪預警、統一地址庫,生態環境系統的便民車檢、空氣衛士,應急管理系統的防汛防颱、危化品事故防控“看得見”等12個智能應用場景,通過數字資源不斷優化城市資源,機器智能提升了城市智能。

如暢快出行,就是按照城市大腦建設思維做了兩件事:一是給城市道路做CT並形成指數報告,二是把CT指數報告通過城市大腦中樞提供給“各科醫生”——各相關部門,讓交通、住建、規劃、城管和交警等對症下藥、綜合施策,治療城市交通頑疾。

涉及出行、車檢....城市大腦·餘杭平臺12個智能應用場景發佈


搶險救災

發揮作用


城市大腦•應急系統,通過防汛防颱“一張圖”展現杭州市錢塘江、苕溪、運河三大水系分佈,匯聚氣象、林水、城管等部門的水雨情實時數據,實現重點區域雨量、水庫水位、河道水位實時監測預警。面對錢塘江、東苕溪流域3次超保證水位的流域性洪水和超強颱風“利奇馬”等,都為防汛工作贏得主動。


為何杭州東站

停車量會增加

涉及出行、車檢....城市大腦·餘杭平臺12個智能應用場景發佈


杭州火車東站作為杭州城市大腦東站樞紐綜合示範區,通過城市大腦的賦能,第一次在線獲得了鐵路到發旅客數據,第一次數清了有多少車位,第一次找到了停車泊位警戒值,第一次查清了交通堵點在哪裡,第一次實現了數據引流,第一次在線感知乘梯不文明行為,第一次掌握了東站垃圾的數量及來源。

藉助城市大腦便捷泊車“先離場後付費”場景賦能,停車場日均泊車量增長13.61%,月均停車量增加了4.5萬輛。依託城市大腦交通系統開發道路延誤指數,重新設置104塊交通指示牌,讓老百姓從“找不到車位”到“抬頭見車位”。以數字旅遊專線場景落地為突破口,自5月份以來陸續開通三條數字旅遊專線,為近20.7萬人實現到達目的地最多換乘一次,較以前平均節約40分鐘左右在途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