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带您走进《甘肃省博物馆“国宝省亲” 系列展览—— “回家过年”平凉出土文物精品展》


国宝品鉴|带您走进《甘肃省博物馆“国宝省亲” 系列展览—— “回家过年”平凉出土文物精品展》

潶伯铜提梁卣

西周 灵台县白草坡出土

高29厘米,口径12厘米。

器呈圆筒形,腹部上下各饰一道平行带状蘷龙纹。提梁饰蘷龙纹,卣带盖,盖面饰蘷龙纹。提梁两端饰羊首。器身完好无损,器表锈色斑斓,多处闪现着优质古铜特有的银灰色光泽。盖内和器内均铸有“潶伯作宝尊彝”铭文。卣是商周贵族们祭祀或宴饮时,用来盛一种特制香酒的器具。西周早期流行椭扁体垂腹卣,形状似壶。筒形卣较为少见。有学者指出,这种筒形卣,可能是中原文化受到游牧文化影响的产物。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有用桦树皮卷成筒状容器的习俗,筒形提梁卣是对桦树皮筒的模仿。灵台地区正是处于北方牧猎文化与华夏文化二者交接地带。中原青铜文化的典型纹饰,加上游牧民族圆筒式腹体,潶伯铜提梁卣反映了民族间密切交往的生动印记,更增加其历史价值。

知识链接:灵台白草坡西周墓

1967至1972年,在甘肃灵台县西屯乡白草坡,甘肃省博物馆文物队、平凉展览馆、灵台县文化馆联合发掘了9座西周时期的墓葬(M1-M9)和一座车马坑。墓葬虽大部分遭早期盗掘和自然破坏,但还是发掘文物1800多件,主要有青铜器、陶瓷器与玉石骨蚌三大类。其中青铜器较多,种类较为丰富,一级文物便多达二十余件。这些墓葬中M1与M2所出器物最为繁多,其中青铜鼎、簋、卣中有不少带有铭文,据专家考订其墓主人分别为潶伯与伯,时代为西周中叶。殷末周初,灵台一带分布着诸多异族、方国,仅泾水流域就有共、元、彭、卢、密须、虞、芮等国,其中一些是“戎狄之国”,一些是殷的联盟势力。《史记•周本纪》记载,文王三年“伐密须”,占据了泾水中游,为西周迁都和东进建立了稳固的基础。在潶伯与伯时代,正是西周与在泾水、洛水上游居住着的强悍民族鬼方、猃狁大规模作战之时,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兵器,也可想见灵台在当时的重要地位。潶地与地当是泾水诸国通向宗周的咽喉,北方民族出入之要冲。他们在康王时期分封到这里,是为了加强对殷商遗民及异族方国的镇抚,他们拥握重兵特权,参与重大战役,得到周王的优厚待遇,墓葬中出土的大量珍贵随葬品就不足为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