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論文大談“導師夫婦”引關注,兩日內多相關方作出迴應

近日,7年前刊發於中文核心期刊《冰川凍土》的論文意外引發輿論關注——熱議的焦點在於,作者在論述生態經濟學的過程中,列舉了導師夫婦的事例,進而闡述“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孃的優美感”。

1月13日,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甘肅省科學技術廳等在內的相關單位工作人員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作出答覆。此前的1月12日,《冰川凍土》期刊、《冰川凍土》主編程國棟、中科院傳播局、論文作者徐中民也已就論文作出回應。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辦公室:正在跟蹤瞭解

因涉事論文屬獲資兩百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成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辦公室宣傳處工作人員1月13日向澎湃新聞表示:“我們現在也在跟蹤瞭解輿情,內部在運作,也沒有結論。相關調查結果會根據情況決定是否公佈。”

論文作者徐中民所在單位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辦公室工作人員稱,關於網友的質疑、論文為何能發表在《冰川凍土》等事情的經過都正在調查,有結果會按照規定,在官方網站或微信(公眾號)上第一時間發佈。

而論文中被徐中民大談“崇高感”的導師——《冰川凍土》主編、凍土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程國棟目前有望參評2020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1月12日,他表示將引咎辭職《冰川凍土》主編一職。

此前的1月7日,甘肅省科技廳官網發佈的《甘肅省擬提名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項目的公示》顯示,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名譽院長、研究員程國棟被擬提名參評“最高科學技術獎”,所屬學科為凍土工程。

對於是否會影響其參評國家最高科技獎,甘肅省科技廳成果轉化與獎勵處工作人員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我們是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的相關文件擬提名程國棟院士參評2020年度的‘最高科學技術獎’,按照我們發佈的公示為準。截至目前,我們暫未收到任何人對此提名有異議。”

《甘肅省擬提名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項目表》顯示,程國棟紮根西部,長期從事凍土、凍土工程及寒旱區生態環境研究和人才培養工作,建立了我國凍土學和凍土工程學的理論體系,解決了青藏高原凍土分佈、青藏鐵路等重大工程建設中的關鍵難題,引領了國際凍土工程研究和技術攻關,率先在國內開展了生態水文學和生態經濟學研究,提名其參評202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作者:不能看舉了一個老師和師孃的例子,就理解為拍馬屁

澎湃新聞了解到,此次引發討論的兩篇論文分別為《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理論與實踐(I):集成思想的領悟之道》(以下簡稱《理論與實踐(I)》)和《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理論與實踐(II):理論框架與集成實踐》(以下簡稱《理論與實踐(II)》)。

雖主題是生態經濟學,但論文內容卻大篇幅談論自己的導師夫婦。其中,《理論與實踐(I)》共分為“美與道”“導師的崇高感”“師孃的優美感”“生活之美與人生大道”以及“結論”5個章節,徐中民在文中多次闡述了“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孃的優美感”。

值得注意的是,《理論與實踐(I)》、《理論與實踐(II)》內文均提到,該項目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91125019)資助”。

澎湃新聞從科學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欄目中查詢到,這兩篇論文屬於《黑河流域中游水-生態-經濟模型綜合研究》項目成果,項目負責人是徐中民,依託單位為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屬於重大研究計劃,資助金額為200萬元。

在上述論文引起爭議後,1月12日,《冰川凍土》已發表聲明,決定對該文撤稿。而中科院傳播局也於晚間發佈說明稱,《冰川凍土》期刊發文不當,將盡快成立調查組。

上述兩篇論文顯示,作者徐中民出生於1973年,湖南華容人,研究員,2000年在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獲博士學位,主要從事生態經濟方面研究,發表論文《理論與實踐(I)》、《理論與實踐(II)》時供職於該研究所的內陸河流域生態水文重點實驗室。

對於論文引起爭議,徐中民在回應澎湃新聞時稱,他一直在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工作,是一名研究員。不能看舉了一個老師和師孃的例子,就理解為拍馬屁。寫這兩篇論文,是對未來景象的一種描述,主要證明的是發展理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