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1 細數女子網壇的那些技術流們

如果仔細研究女子網壇近幾十年的發展,可以明顯的發現有一道明顯的分水嶺將這短短的幾十年分成兩個特性迥異的時代:以技巧網球主導的時代和以力量網球主導的時代。前者以2000年之前的辛吉斯、格拉芙為代表,而後者則以威廉姆斯姐妹、達文波特等為代表,或者我們也可以將阻擊力量網球最後防線的海寧歸結為前者。

細數女子網壇的那些技術流們

相比於技巧網球的講求落點深度、變化以及網前球處理為主不同,現代女子網壇的打法越來越趨同於男子網壇,選手的力量更充沛,身材更為高大,越來越多的底線相持能力,更多的注重力量訓練。我們無法去比較這兩種打法的優劣,在追求勝利的道路上,但我們確實已經越來越難看到那種充滿靈性的網球在賽場上的綻放及統治力。但廖不等同於無,女子網壇的為數不多的技術流派的選手為現今力量主導的時代增添了觀賞性。

細數女子網壇的那些技術流們

瑞士公主與年輕的費德勒

瑞士公主辛吉斯從1997年到2001年,長達209個星期裡佔據著世界第一的寶座,同時她至今還保持歷史上最年輕的女子世界第一選手,也是最年輕的大滿貫冠軍得主的榮譽。除去那些循環往復的退役、復出、再退役再復出的茶餘飯後的談資外,辛吉斯最為我們稱道的應該就是她的打法給技術流做了很好的示範和奠基,她的全面均衡的技術中有三項最值得我們稱道和關注:中低位的截擊、充滿想象力的接發、以及開放式的雙反中低位截擊技術。

細數女子網壇的那些技術流們

第一,她擁有充滿想象力的接發球。當她帶領還稚嫩的費德勒為瑞士奪取霍普曼杯時,就被當時赫赫有名的克羅地亞重炮手伊萬尼塞維奇稱讚為碰見過的、接發球最好的人。她的接發總是大膽的想象預判,這也是她網球天賦的體現。正是在接發球時對預判、反應和手感的超強自信,即便在面對大小威廉姆斯這樣的發球好手時,她也不肯輕易讓出底線半步。第二、她擁有開放式雙反。這一點甚至超出了我們傳統的認知,我們原以為這隻屬於威廉姆斯姐妹的專利,但事實上辛吉斯更早的採用了這種打法,她將這項在傳統觀念裡認為是過渡性或防守性的技術,演繹到了能攻善守的高度。提前的預判及身體的到位,加上拍頭更高位置的後引,這與她正手的引拍如出一轍。這種動作技術特點不僅減少了引拍時手腕所承受的壓力,同時還縮短了引拍半徑,從而為引拍節省了時間,因此辛吉斯一度被稱為擁有WTA最快的雙手(達文波特)。隨後的繼續轉體,雖沒有大小威廉姆斯的誇張,但更大的下肢的屈膝程度為她的雙腿力量的釋放以及彌補上身力量的不足上提供瞭解決方法。第三、辛吉斯擁有的是最好的直線進攻技術。她在最後一瞬間的變線總是超出了對手的想象力。這也是開放式雙反被很少人意識到的一個優點:允許有更晚的擊球點,以便在最後時刻依然能允許選手打出直線或者斜線。尤其是在面對對手上網時,稍微對擊球時機的細小調整,都將令網前的對手無可奈何。因此,你在以往的比賽視頻中可以頻繁的看到辛吉斯的打出精彩的穿越球。

細數女子網壇的那些技術流們

但是在當今網壇力量網球的主導的趨勢下,她的攻擊力不足以及原本就無力的發球成為了她的致命傷,雖在復出過程中不斷的加強了自己的力量,但與那些自小就開始以力量為主的打法訓練起步的選手有明顯區別,隨著年齡的增加,技戰術的全面性也在狂轟濫炸的力量網球比較下顯出其劣勢與不足。千禧年前後也成為瑞士公主最後的職業巔峰。但技巧網球在現役女子選手中已經絕跡了嗎?當然不是,從來自波蘭的選手A•拉德萬斯卡充滿靈巧性以及四兩撥千斤的回球中我們彷彿仍能看到辛吉斯的影子。

細數女子網壇的那些技術流們

A•拉德萬斯卡出色的小球處理能力

作為波蘭最偉大的運動員,A拉在聯合會杯上將波蘭從一個網球弱國帶進了世界二組。作為曾經溫網青少年組冠軍,她的底線變線能力和網前球處理能力都極其出色。雖然173公分的身高在現今看來不算出色,身體看起來也略顯瘦弱,發球並不佔優,擊球也讓人感覺有些無力。但她就是有這種四兩撥千斤的能力,將以力量網球為主的眾多猛女打得毫無脾氣,並在2012年打進職業組的溫網決賽。拉德萬斯卡本人很欣賞辛吉斯的比賽風格,她知道自己身體與力量的先天不足,因此她知道如何聰明地贏球並將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最大化:相比攻擊性的選手,她更注重持續的穩定性,這讓她的非受迫性失誤少之又少;優越的防守技能,這得益於他出色的預判能力,持續的成功救球會造成對手的心理壓力,並不斷的產生攻擊失誤與自我懷疑;對多樣打法的出色應對能力,對付強力底線型球員,她能改變擊球速度以破壞對方的節奏,而對於二發較弱或中場淺球的選手時,她能迅速把握轉折點並強力反擊;出色的小球的處理能力上,動作隱藏加上良好的預測能力讓她的回球更難以琢磨。

細數女子網壇的那些技術流們

2017年7月份,28歲的A拉步入婚姻殿堂,對於征戰網壇數十年的老將來說,尋求改變其實很難,如果沒有在而立之年破釜沉舟,逼著自己挑戰極限的勇氣和魄力,我們很難想象沒有大滿貫的相夫教子對於A拉是否充滿遺憾,但對於身材更傾向於亞洲球員的A拉來說,28歲時仍闖進世界前十、30+的年紀豪取法網與澳網奪冠的李娜或許更有其參考與借鑑意義。

細數女子網壇的那些技術流們

期待法網賽場上哈勒普圓夢

紅土賽季激戰正酣,對於已經豪取14連勝的哈勒普而言,已經兩次屈居法網亞軍肯定不是羅馬尼亞人的終極目標,她多樣的正手主動變線,良好的擊球前預判,靈活的腳步到位以及不錯的防守在素來以反彈後球速較慢的法網賽場上具有其優勢,良好的正手性及合理的發力可以讓她打出直線和大角度斜線,但身材上的劣勢讓她的發球並不佔優,擊球力量也不夠大,因此在法網賽場的更進一步需要她付出遠超出尋常運動員的努力。

女子網壇的更迭不斷,雖然力量是網球發展的一種趨勢,但在這眾多的力量為主的打法中閃現的技術網球的靈動與智慧為網球增添了多樣的魅力。(來源:網球之家 作者:馬登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