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BSV、澳本聰與減半行情 最全梳理,幫你賺到認知之中的錢

在一系列礦幣減半狂潮來臨之際,跨進全球不確定性劇增、風雲千檣的2020年“大牛市”似乎正要開啟。從外向內看,整個幣圈似乎是在全球經濟裹挾下激盪,從內觀察,則是比特幣的行情在影響整體行情的走向。

但今天我們不討論比特幣如何創造了這十多年的財富神話,也不討論它的最終價值是否能到10萬美金一枚。我們從另外一個視角——BSV(比特幣原教旨幣)崛起,來看複雜的幣圈利益博弈。

引言:BSV 誕生

根據非小號官網的BSV簡況信息,可以得知BSV就是BCH的分叉幣。關係圖如下:

BSV、澳本聰與減半行情 最全梳理,幫你賺到認知之中的錢


不太瞭解BTC的人可能會疑惑,為什麼要分叉這麼多次?分叉了兩次才誕生的BSV憑什麼被看好?那就需要從比特幣的技術原理捋起,筆者儘量講得通俗易懂。

BTC一直被詬病的技術設計缺陷是區塊容量小。目前的比特幣系統,每一個區塊的大小是 1M,每 10 分鐘產生一個這樣的區塊,每一個最基本的比特幣交易的大小是大約 250字節,每秒處理 6.6 個交易。被每秒處理上萬筆交易的VISA和支付寶吊打,這樣的性能是完全不足以支持商業化應用的,交易阻塞得不行,完全做不到中本聰創造比特幣的初衷——成為全球通用的點對點電子現金與價值數據傳輸網絡。

涉及到擴容問題,很多極客和比特幣信仰者在比特幣原本基礎上進行了改進(中間略去幾千字的派別爭論),於是誕生了BCH和BTG等一系列的分叉幣,最多的時候高達80多種分叉幣,但多數只是為了蹭BTC熱度的,目前存活下來且被一部分人認可的是BCH和BTG等。

但故事還遠沒有結束。BCH於2017年8月由比特幣硬分叉得來,時隔一年之後又再次迎來分裂,原因是BCH的兩個開發團隊,對如何最好地發展BCH及部署更新代碼未能達成一致,決定進行算力戰。

決戰雙方分別是,自稱是“中本聰”的Craig Wright和他背後的賭博業鉅富Calvin Ayre支持的nChain開發團隊,和Bitcoin ABC開發團隊,以及背後的支持者比特大陸創始人吳忌寒和“比特幣耶穌”Roger Ver。

作為市值第四大的數字貨幣,BCH算力戰引起了行業的廣泛關注,並波及到比特幣和整個數字貨幣市場。

BCH算力戰從16日開始,到11月23日SV方認輸放棄爭奪冠名權,持續一週有餘。自此,算力戰正式結束,BCH分叉為BCH原鏈和BSV鏈,BSV誕生。

Bitcoin SV中的“SV”是Satoshi Vision(中本聰願景)的縮寫。這為信仰BSV的人寫下了一個好故事,BSV被稱為比特幣原教旨幣種,相當於告訴大家,原本的BTC已經無法實現中本聰的願景了,沒關係,我們再分叉一個BSV來繼續完成,中本聰願景也好,全球性商用也好,總之它有著無限美好的未來。除卻後面我們要講的“澳本聰”,這個概念是大家認為BSV價值不可估量的一大原因。

BSV 背後的男人,他真的是中本聰嗎?

梳理了BSV的由來,我們繼續來了解當年算力大戰失敗後創始BSV的nChain團隊。

BSV、澳本聰與減半行情 最全梳理,幫你賺到認知之中的錢

澳大利亞博彩大佬Calvin Ayre,是在算力大戰中為BSV提供支持的區塊鏈公司Coingeek的實際控制人,最早靠博彩起家,億萬富豪。被媒體稱為“澳本聰”的CWS是一位澳大利亞計算機科學家。

兩人之間發生交際得從2007年開始說起,當時CWS擔任了澳洲最大在線賭場之一 Centrebet 的安全顧問,認識了該項目的網絡負責人S(字母代稱),2010年S又成為了博彩大佬CA(簡稱)其中一個公司的CTO,然後CSW也經他介紹加入。

CA曾在接受星球日報的採訪時稱:“......創造了比特幣的CSW(Craig S. Wright)當時在我手下工作,但我並不認識他。很多人知道比特幣也是因為 Craig。

後來大約是在2015年6月或7月,我見到了Craig,然後他向我解釋這些原理,讓我把一切點都連起來了,我終於明白了這項技術意味著什麼。自此以後,我就更積極地參與這項技術。”

這麼說,是CSW經同事介紹加入CA的公司,然後向CA“安利”了BTC。然後就有了後來的一系列“澳本聰”、BSV項目、鬱金香信託...

目前關於這倆人的合作有2個流傳版本。

一種說法是,

CSW作為真正的中本聰,向CA推薦了BTC,並且說服他相信自己真的就是中本聰,創造出BSV是因為要實現願景,CA甚至在採訪中稱,BCH最後什麼也不是,大家攻擊BSV只是因為懼怕CSW的技術超越了原本的BCH。

另一種說法是,CA這個有著經商頭腦的億萬富翁找到了技術大牛CSW,希望聯合他一起“搞大事”,於是把CSW包裝成中本聰,推至臺前,這些都是有計劃有預謀的。當時CSW自己的公司正面臨門頭溝倒閉、ATO 調查(騙取退稅和偷稅漏稅)等問題,背上了個人鉅額債務,這時大老闆CA同意下屬拿出1500萬美元慷慨救助,2015 年 6 月給 CSW 度過困境,CSW則得滿足兩個義務“1、轉移所有的比特幣知識產權;2、告訴媒體我就是中本聰”。

那麼如何包裝出一箇中本聰呢?這可是個大活兒。

製造中本聰

此前就連印度國籍、巴基斯坦的人也站出來說自己是中本聰,前赴後繼地被媒體和社區成員嘲諷揭穿。CA或者CWS可能深諳此道,選擇第三方來公佈“中本聰”身份,開局致勝。

BSV、澳本聰與減半行情 最全梳理,幫你賺到認知之中的錢


2015年12月8日WIRED雜誌和Gizmodo雜誌同時刊登文章,聲稱發現了中本聰的身份可能是澳大利亞計算機科學家CSW。

WIRED雜誌和Gizmodo雜誌稱,獲得了一系列的匿名新聞線索郵件,線索提供者聲稱不僅知道中本聰的真實身份,甚至聲稱自己曾經為他工作過。

黑客稱“我黑了Satoshi Naklamoto,這些文件都是從他的企業賬戶上獲得的。這個人就是雷格·賴特博士”。 Gizmodo隨後收到了一堆電子郵件文件,顯然是直接從澳大利亞學者,計算機工程專家,以及連續創業者CSW的Outlook帳戶提取的。

WIRED雜誌和Gizmodo雜誌提供的證據如下(注:下面的證據是無法證實也無法證偽的):

2014年2月,CSW和自己的律師以及澳大利亞稅務辦公室的就比特幣監管問題進行的會談的筆錄,CSW似乎一直在試圖說服澳大利亞政府將他持有的比特幣視作貨幣,而不是必須要交稅的投資品。如果沒有這個監管舉措,他的商業利益將受損失。其中引用了他憤怒的話:"我盡力隱瞞了自2009年以來我一直在經營比特幣的事實,"CSW說。 "到這件事結束的時候,我想半個世界都會知道。” Gizmodo雜誌採訪了多個會談紀要上的相關人員,他們證實確實參加過這次會議。

CSW 試圖通過地址為[email protected] 的電子郵件聯繫澳大利亞參議員,詢問比特幣監管情況,並試圖說服澳政府將他持有的比特幣作為貨幣,而不是一項需要徵收稅收的資產。Nakomoto 用這個郵箱定期與早期的比特幣用戶和開發者聯繫。

BSV、澳本聰與減半行情 最全梳理,幫你賺到認知之中的錢

另一郵件中顯示,CSW將110萬個比特幣委託給合作伙伴Dave Kleiman成立鬱金香信託。該郵件中還顯示,Dave Kleiman同意他不會透露“[email protected]也就是中本聰發表白皮書的郵箱就是CSW的。(以上資料來源@絲路花語)

總結就是,為了讓大家相信CSW就是中本聰,曝光過程被“設計”成兩部分:

1.由兩家雜誌公佈CWS就是中本聰,線索提供者是黑了CWS賬戶的黑客,主要證明文件是2014年CWS向澳大利亞政府“安利”比特幣的郵件,以及CWS使用過被公認是中本聰賬戶的郵箱;

2.CSW委託合作伙伴成立了鬱金香信託。此舉有三個作用,第一,他掌握了鬱金香信託私鑰的一部分,(注:82.5 萬的比特幣被鎖密鑰和地址都被鎖在了鬱金香信託中,而該信託基金已經用其私人密鑰加密成 15 個部分,其中 7 個由他控制。)可以不用立馬證明自己確實擁有大額的比特幣;第二,要向公眾證明自己就是中本聰,需要出示的強有力證據之一就是創世區塊挖出過的超110萬個BTC,鬱金香信託是很好的迴避方案;第三,信託的合作伙伴Dave Kleiman是當初被中本聰任命的比特幣接班人。

那CSW如願了嗎?並不。

儘管有曾參與過比特幣開發,成立了比特幣基金會的Gavin Andresen給CSW背書,稱他就是比特幣之父,但整個加密社區依然對這位新晉中本聰並不買賬。

就連當時審判此案(合作伙伴Dave Kleiman的兄弟訴CSW)的法官都表示:我完全否認 CSW 博士關於所謂的鬱金香信託基金,所謂的加密文件的證詞,以及他所謂的無法識別他的比特幣持有量。CSW 博士唯一的希望就是一個有抵押的信使帶著解密密鑰在 2020 年 1 月到達一個不知名的地方。如果 2020 年 DavidKleiman 所委託遞送信託密鑰切片的信使不出現,CSW 博士就失去了獲取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比特幣的能力,而他似乎也不在乎,這不可思議。

這些違背了常識和現實生活經驗。

除了那些不可證實也無法證偽的郵件,CSW還試圖通過公開展示其早期比特幣開發秘鑰的數字簽名與中本聰挖出的區塊匹配,從而證明自己是比特幣的創造者,不過這個證據後來被證明從中本聰公開可用的舊簽名進行了複製粘貼。

對於加密社區來說,證明自己是中本聰的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出示創始區塊的簽名,或者將中本聰所應該擁有的數字貨幣移動。CSW 承諾移動第一個區塊的比特幣,同時使用該區塊私鑰簽名來證明自己的身份。

然後時隔不久,CSW反悔,發了一封公開信解釋反悔理由,大致內容就是:我覺得我沒勇氣現在就證明我是中本聰.....

BSV、澳本聰與減半行情 最全梳理,幫你賺到認知之中的錢

吃瓜群眾一臉懵逼,更加懷疑CSW的一系列說辭。

本來發生在2016年的事兒,至此也就該沉寂。但2018年,CSW 曾經的合作伙伴 Dave Kleiman 已經去世 6 年,他的弟弟 Ira Kleiman卻將 CSW 告上了法院,稱CSW侵佔Dave110萬比特幣,價值100億,另外還有相關比特幣知識產權。由此在幣圈聲名大噪的百萬美元比特幣(現在已價值96億美金)訴訟案拉開序幕。

這一切還得從鬱金香信託說起,這也是BSV神話的核心部分。

鬱金香信託與BSV的瘋狂

關於鬱金香信託一案的最新進展,原本定於2020年1月就要公佈和解鎖,卻再次延後了。

根據南佛羅里達州地方法院的法院文件,美國地方法院法官 Beth Bloom 表示,CSW 被控干涉 Dave Kleiman 遺產案部分此前影響審判結果的部分事實存在爭議,因此延長CSW 解鎖並交付鬱金香信託中相應數量 BTC 的期限至 2 月 3 日。

信託的解鎖為何一波三折,又引起所有行業內人士的關注?

原因有兩個重點:1.如果該信託真的解鎖,很大程度就證明CSW或者合作伙伴Dave Kleiman 兩人中,其中一人是中本聰,而Dave Kleiman 已於2013年發生摩托車車禍意外去世了。

2.傳言CSW會將信託解鎖的96億美金的一半(另一半可能由法官判給合作伙伴的弟弟)全部拿來支持BSV,這樣一來BSV會獲得有史以來的最大爆拉,可能直接超過BCH。

總之只要是信託解鎖,96億資金的50%為CSW所得,無論這筆鉅額資金拿不拿來支持BSV,BSV都會大漲。

可這個答案揭曉的時間又被推遲到了2月3日,這期間BSV還會暴漲個3-4倍嗎?大家心裡恐怕都是模稜兩可的。

鬱金香信託的原文就是 Tulip Trust,並非中文翻譯時另取了名字。根據 2015 年 12 月黑客曝光給媒體的洩漏文件,鬱金香信託首次進入公眾視野。據稱這份文件是 2011 年由法醫電腦調查員兼作家戴夫・克萊曼(Dave Kleiman)撰寫的,該文件描述了一個含有 1,100,111 個比特幣的信託基金,這些幣合併了CSW於 2009 年到 2011 年期間挖礦與購買所得的比特幣,“在任何時候將被至少三人但不多於七人管理”,為了防止這筆資金在保管期間因各種原因被濫用,信託的私鑰被一分為七,該文件聲明信託中的所有私鑰將於 2020 年 1 月 1 日時被返還給CSW。


BSV、澳本聰與減半行情 最全梳理,幫你賺到認知之中的錢

根據2014年比特幣的價格,鬱金香信託保管的100多萬個BTC,總價值才不過上億美金,但CSW或者Dave Kleiman猶如早有預料,給這份信託取名“鬱金香”,短短几年時間,100多萬枚比特幣已經價值超96億美金了,這場泡沫被稱為鬱金香再恰當不過。

但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先知,讓人不得不懷疑,2015年由黑客向媒體曝光的這份信託似乎是一早就設計好的。但是在關於鬱金香信託訴訟案中,令法官深信但聽起來非常違背現實的故事版本卻是:原告稱他哥哥Dave Kleiman是創造比特幣的合夥人,CSW博士侵佔了他哥哥的55萬比特幣和比特幣和知識產權。他哥哥2010年就入院治療,身體每況愈下,2013年臨死前卻沒有留下遺囑告訴家人,他擁有55萬比特幣和知識產權,也沒有留下任何和比特幣有關的信息。死後清點財產時一貧如洗,欠下銀行的許多債務,所居住的房屋被銀行沒收。

而這位弟弟也認為他哥哥除了債務一無所有,直到他哥哥的合夥人CSW博士於2014年寫郵件告訴原告,他哥哥參與了創造比特幣,讓他保存好他哥哥的硬盤,硬盤中可能有幾十萬比特幣,可是原告說我已經把哥哥的硬盤格式化了,該怎麼辦呢?

CSW博士還告訴原告會給他1200萬美元和50%的公司股份。後來原告從2014年起長達4年時間都沒有認識到他哥哥的合夥人侵佔了55萬比特幣和知識產權的事實。終於在2018年比特幣漲到2萬美元的時候突然大夢初醒,向美國佛羅里達法院提出100億美元的訴訟。

而且原告訴訟提供的信託文件證據與此前曝光的文件是一致的,假設這份信託真的存在,原告為什麼沒有任何哥哥當初留下的信託證據呢?鬱金香信託中價值100億美元的110萬比特幣的歸屬是起訴的緣由和訴訟案爭論的焦點,而且目前一切證據和牽涉進去的人都無法證偽或證實,就是一個死局,原告因為利益原因,哪怕他知道哥哥並沒有參與過什麼信託管理,也不會說真話。

我個人覺得,CSW博士主動聯繫原告,這一番搬起石頭砸了自己腳的行為,是不是不太符合“比特幣之父”這個天才設定?

但他的背景還遠沒有如此簡單。這也是為什麼其他中本聰都很快被大家打假且銷聲匿跡了,但CSW卻能在官司一拖再拖,跟孫宇晨一樣屢次放大家鴿子,還能獲得大批信眾的原因。

根據公開資料,CAW擁有多個學士和碩士學位及博士學位,遍佈在經濟學、計算機、統計、數學和法律。還擁有超過多種計算機技術證書,除了獲得眾多的學位,他還擁有24個 GIAC 安全資格證書。 這些都是計算機科學領域中最高的安全榮譽。 (CSW的 GIAC 認證可以在這裡看到: https://www.GIAC.org/certified-professional/craig-Wright/107335)。CSW還是世界上第一個 IT 全球信息保證認證(GIAC)安全專家(GSE)。

直到2015年7月,CSW還是大約15家公司的CEO。

他確實擁有過大額的比特幣資產。《連線》雜誌(WIRED)2015年12月8日披露:CSW比特幣財富的另一條線索沒有洩露給WIRED ,而是保留在企業諮詢公司網站上,這是一份關於CSW創立的幾家公司之一 Hotwire 的清算報告。

Hotwire 試圖創建一家基於比特幣的銀行,數據顯示,2013年6月,CSW持有的比特幣為這家創業公司帶來了2300萬美元的回報。 這筆錢在2015年底價值超過6000萬美元。 在成立公司時,CSW僅對這家公司的投資就佔到了現有比特幣總量的1.5% 以上,對於比特幣世界中一個不知名的玩家來說,這是一個奇怪的大數目。此外,從2014年稅務紀要中披露,

CSW用45萬個比特幣價值5000萬,購買了銀行核心代碼。

根據以上資料,可以得知CSW本身擁有了多個學位,甚至是GIAC的安全專家,在曝光前他就是多家公司的CEO,也有鉅額得比特幣資產,看起來絕不像需要靠“中本聰”身份來進行斂財的角色,更何況曝光之後他不僅被澳大利亞稅務局調查,企業也遭清算,名譽掃地,被他所推崇的加密社區視為騙子......動機不足以及沒有通過曝光獲得任何實質上的利益,CSW冒充中本聰的說法似乎太不合常理,至此整個事件陷入迷局。

除非CSW拿到私鑰解開信託,獲得96億美金的BTC所有權,不然BSV永遠有個故事可以講,真假就不那麼重要了。

早在2013年,有一句話是這麼講BTC的:比特幣絕對是騙局,但是很奇怪,它專門騙這個世界上最聰明的人,傻子目前還進不來。

現在放在BSV、澳本聰、鬱金香信託上面似乎也合適,絕對是騙局,但只有聰明人上當。

BSV會暴漲到1000美金嗎?

根據非小號行情數據,BSV近期暴漲近5倍,從97美元漲到最高459美元,

漲幅373%。


BSV、澳本聰與減半行情 最全梳理,幫你賺到認知之中的錢

與小幣種動不動翻個幾十倍不同的是,主流幣短期內拉昇至市值第4名,已經是不容小覷的漲幅。雖然這波拉昇中最高點的400美金離社區支持者喊出的1000美金,還有超過一半的距離,但BSV確實讓整個幣圈的投資/投機者都見識到了它的粗暴和瘋狂,如果還有下一次拉昇,可能會有更多資金因為FOMO情緒而衝進來。

除了散戶們的資金調動,我們可以再來看看算力方面。BTC、BCH、BSV三者都是SHA256算法,同樣的礦機可以採挖這三種加密貨幣,根據利益最大化原則,採挖哪個幣種的利益最大,算力就會湧入哪個幣種。BSV通過這一番暴漲,算力已經上升了整整一倍,我們別忘了前面講過的,BSV的誕生就是因為算力大戰,博彩大佬的目標就是要通過算力讓BCH變得毫無價值,如果BTC、BCH的算力都開始湧入BSV,BSV算力超過BCH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那麼有朝一日,BSV會成為真正的BTC嗎?從技術上面,其實很多加密貨幣愛好者們,不僅不看好澳本聰的故事,也並不看好BCH和BSV。

中本聰的願景是讓BTC成為全球通用的點對點電子現金與價值數據傳輸網絡,現在唯一的缺點似乎就是性能問題,那就擴大區塊,增加交易筆數,這樣就能實現“完美的BTC”了?

問題還遠沒有這麼簡單。有網友認為,增大區塊會帶來另一個嚴重的問題——提高交易成本,而比特幣這個系統不管大交易還是小交易,它們的交易成本幾乎是相同的,那麼在不停增大區塊提高交易成本的情況下,小額交易就會出現交易收益

總結一下就是,從短期消息面及營銷故事來看,BSV背後的一系列價值支持的證據是真是假不重要,會不會漲,能不能吸引到越來越多的投機者才是BSV走向的關鍵;從長期技術邏輯來看,BSV還做不到真正的“中本聰願景”,BTC原教旨幣也只是支持者們願意相信的一個噱頭。


BSV、澳本聰與減半行情 最全梳理,幫你賺到認知之中的錢

非小號官網的2020年減半幣種板塊數據

BTC、BCH、BSV都將在今年上半年面臨減半,比特家族的三駕馬車或許會帶領所有減半幣種跑出行情的新高度,該怎麼做呢?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到過,有句話叫,你永遠賺不到你認知以外的錢,或者說你憑運氣賺來的錢,最終肯定要憑實力虧掉。這裡想提醒大家的是,在減半之前去儘可能地去閱讀和了解所有關於BCH、BSV的項目信息,充分張開你的信息捕捉網,能夠通過在對BCH、BSV項目已有了解的基礎上,分辨出市場上每一次放出關於這些項目的消息,哪些是影響走勢的敏感信息,哪些是無關緊要的帶節奏,然後你才能通過認知賺到你本就該賺的錢。

預測不了行情的時候,就準備好子彈和地圖,知道路線怎麼走,什麼時候該狙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