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8 遊遍商丘:錦雞臺,財源滾滾,天下風水來

錦雞臺:金雞一鳴,財源滾滾來柘城

柘城錦雞臺始建於春秋時期,又名錦雞園、歇鶴臺,是柘城古時的七臺八景之一。相傳,老子曾駕鶴在此高臺休息,後來又有一隻貌似錦雞的瑞鳥飛來,在此鳴叫時身姿酷似雄雞。大概是長期生活在貧困中的柘城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自古民間就有“金雞一鳴,財源滾滾,天下風水來集”的說法。人文和歷史是一座城市的靈魂。1996年,當地政府在錦雞臺舊址建設錦雞園;2000年,錦雞臺向遊人開放,每年的正月十四定為物資交流大會,歷時3天;2006年7月,錦雞臺被商丘市人民政府批准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遊遍商丘:錦雞臺,財源滾滾,天下風水來

記者向附近居民瞭解錦雞園歷史文化

身居高臺探古今

初冬的陽光灑在錦雞臺上,射出萬道光芒,為這個本來就為世人所景仰的錦雞臺增添了更多傳奇色彩。

在錦雞臺的大門前,門額上由已故佛教知名人士趙樸初所題的“錦雞園”三個大字清晰映入眼簾。“史書上對我們這個錦雞臺的記載不多,有關它的傳說在民間也有不同的版本,但是錦雞臺確是長期存在的。”得知我們的來意,跨過古樸凝重的朱漆大門,守護錦雞臺的一位老嫗就與我們聊了起來。

遊遍商丘:錦雞臺,財源滾滾,天下風水來

錦雞臺

“老子已乘白鶴去,此地空餘歇鶴臺。白鶴一去不復返,白雲悠悠兩千載。桃柳夾岸柘溝繞,青蒲蒹葭鷗鷺來。故城遺址大水下,煙波浩渺入詩懷。”柘城縣漫畫家馬本仁先生仿唐代詩人崔顥《黃鶴樓》所吟詠的《歇鶴臺》一詩,描繪出了錦雞臺的景象。

往前走不遠處,作為高臺建築的錦雞亭內,一座錦雞雕塑傲然挺立,向天長鳴。錦雞亭有上下2層,上層有大型錦雞像,下層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薩,四周的環型展道上是繪製的佛教壁畫。錦雞亭後正中建有仿古歇山式3間,裡面供奉著城隍爺和城隍奶奶,兩側站著執刑衙役,執棒待命,煞是威嚴。此外,附近還建有大雄寶殿、老母殿、龍王殿等。

千年古蹟錦雞園,古今往事談笑中。作為一座千年古高臺,為何呈現出這般內容?錦雞屬仙,菩薩屬佛,女媧、城隍屬神,錦雞臺又是老子歇鶴臺,屬道,佛、神、仙4家匯聚一堂,寓意著香火鼎盛。聽了當地老人的講解,我們頗感釋懷。雖說神仙只是人們內心的存在,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美好事物的嚮往,無疑為這座古高臺增添了幾許神秘與傳奇,折射出豐富的民間文化內涵。

“雞佔鶴巢”傳佳話

相傳,隋唐以來,柘城縣城北有片凸起的水面綠洲,蒲葦叢生,水鳥翻飛、風景獨具。在鹿邑太清宮煉丹的老子疲憊時經常駕鶴來這兒歇息,“歇鶴臺”就此得名。《歸德府志》有歇鶴臺在柘城的記載。

《歸德府志》載:“歇鶴臺,在柘城,相傳老子歇鶴於此。”這兒是柘城七臺八景(歇鶴臺、明皇臺、吳起臺、楚王臺、鳳凰臺、老君臺、青崗臺、柘溝春水、牛鬥雪霽、遠襄晴嵐、白塔曉鍾、心門暮鼓、霸崗煙柳、磚橋古渡、楚臺望月)之一。我們分析,不管是從傳說還是史料記載,老子經常來此的說法應該是真實的。老子出生在與柘城相鄰的鹿邑縣,他遊學到此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兒。到了明崇禎元年秋,有人在此見一隻異鳥,羽毛豐富、花團錦簇、體態魁偉、色澤豔麗,其鳥鳴叫時,羽毛豎立、雙翅抖起,昂首引頸、音及全城,酷似雄雞,人們便稱其為錦雞。

遊遍商丘:錦雞臺,財源滾滾,天下風水來

錦雞園

大概是因為柘城百姓長期生活困苦,出乎對美好生活的憧憬,當地一直有“金雞一鳴柘城就出一個高官,天下財源滾滾來柘城”之說。來此消災祈福的人從未間斷。與此同時,“錦雞鳴福”作為一種歷史文化現象,深深紮根於柘城人心中。清初時,備受順治、康熙兩代皇帝重用的柘城人王培,曾寫詩發出“仙人駕鶴幾年來,城上空留弔古臺,只為登臨高士少,年年風月碧荷開”的感嘆。而曾經的勝景,我們現在也只能通過王培的詩來揣摩了。

關於歇鶴臺,據光緒二十二年版《柘城縣誌》記載:歇鶴臺位於舊城內,相傳老子乘鶴空遊時曾在此歇息,故稱歇鶴臺。其形成年代在舊北湖形成之前,遠早於錦雞園。考之,當在現在的錦雞園的位置。解放初期,這兒遺存一片高崗,由於未得到保護,逐漸變小。據此分析,當地一些老人所稱的“原來這兒地勢非常低窪”的說法應該是站不住腳的。

歷史上,鶴在前,錦雞在後。位置上,錦雞臺在前而歇鶴臺在後,錦雞園建在了歇鶴臺上,當地人說“錦雞佔了鶴的巢”一點也不為過。錦雞也好,白鶴也罷,在老百姓心裡,它們都是象徵吉祥的瑞鳥。

以新姿態迎世人

離開錦雞臺時已日落西山,但來此參觀的人仍源源不斷。作為久負盛名的七臺八景之一,2006年7月,錦雞臺被商丘市人民政府批准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柘城縣政府將錦雞臺列為柘城縣投資建設的“十大地標”之一。而早在2000年,錦雞臺就已經向遊人開放,每年的正月十四,物資交流大會在此舉行,歷時3天。

遊遍商丘:錦雞臺,財源滾滾,天下風水來

錦雞園城隍殿

為開發傳承歷史文化,重建錦雞臺,經柘城縣四大家聯席會議一致通過,並在原址劃地十餘畝,有志之士踴躍捐款,很快建起一座高17米、直徑13米,八角形雙重簷、琉璃瓦復頂的錦雞亭,又幾經努力先後建起其他各個大殿。每逢農曆初一、十五等日子,人們紛紛前來瞻仰祭拜,縷縷青煙散發著錦雞文化的清香,聲聲晨鐘弘揚著錦雞精神的豪情。錦雞逢盛世而再生,再生後的錦雞逢盛世而長鳴!柘城經濟振興,人們聞鳴起舞,百姓生活幸福,讓子孫後代在雞鳴和諧中永享福祉,也許這就是錦雞文化和錦雞精神的效應吧。

然而,我們不能單單將錦雞臺作為一個歷史遺存擺在那裡。“百度百科”說,錦雞臺“是一個集歷史人文景觀和現代文化娛樂於一體的休閒活動場所,佔地3300平方米”。可是,現今的錦雞臺雖幾經打造,並未呈現出先人筆下的那種盛景與內涵。香火雖旺,終有燃盡之時。如何圍繞錦雞文化和錦雞精神,打造全新的、真正集歷史人文景觀和現代文化娛樂於一體的錦雞臺,才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

慶幸的是,附近的容湖風景區正在打造當中,相信很快,錦雞臺會以全新的姿態呈現在世人面前。我們期待著!

文/京九晚報全媒體記者 宋亞威 圖/京九晚報全媒體記者 賈晶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