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從文化的角度淺談:為什麼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01

假期無聊,重溫了《歡樂頌》。上一次觀看,我傾心於安迪的精英範;這一次,卻被曲筱綃與趙醫生的感情戲吸引了。

一個是不按常理出牌的鬼靈精怪的"妖精",一個是博學多識,認真嚴謹又不失情趣的醫學博士,他們會碰撞出怎樣的愛情火花?

其實這樣的故事屢見不鮮。

古有落魄書生愛上富家女崔鶯鶯(後來張生考取了狀元,也是個高學歷人才),現有不少商人家的女兒與書香家庭聯姻。如碧桂園接班人楊二小姐,她的丈夫畢業於清華大學,不但學業好,能力也很強。據媒體報道說,楊老爺子對這門親事滿意之極。

全世界範圍內的人民,無論貧窮富有,都存在對文化、對學歷、對讀書人的崇拜。

讀書,是世間最高貴的事。


從文化的角度淺談:為什麼說


02

金山銀山不敵書香門第,一個家族擁有了文化藝術的蘊涵,才真正上得了檯面。

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擁有文化特權的家族比政治家族和財富家族活得更持久。沒有文化做內核,財富與權力將失去它的貴氣。眾所周知,中華歷史五千年,靠的是文化的傳承而非武力的延伸。

在遙遠的大洋彼岸,美國的政治世家和財富世家們,也沒有一個家族的孩子不修一份頂級名校的學歷。歐洲不少國家用君主立憲制的方式保留了古老的皇室。原因無他,這是一種難以割捨的歷史文化,在民眾的集體意識裡留下了不可湮滅的情感印記。

古人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句話用到現在也不出錯。多少創一代的父母們,一生最欣喜的事情不是賺了N個小目標,而是子女學業優異,憑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名校,取得了較高的文化層次。這比結交達官貴人有面子多了。


03

那麼讀書高到底"高"在哪?

一、讀書是後天環境裡自我提升的最佳通道。

在我們的傳統文化裡,讀書學習,就是"印"。印代表母親、靠山、家族;也代表優良的品格、保護的力量以及無私的愛。

當我們瞭解一個人時,往往會看兩個背景:家庭背景和教育背景。"讀書"和"學歷"可以給一個人做背景加持,窮人家的孩子如果讀書好,也可以彎道超車小康家庭的孩子。

最重要的是,讀書可以讓你成為更好版本的自己。脫離低級趣味,擴大視野,提升思維,看到更美更好的世界。

二、讀書高不是高在學歷和能力,而是高在靈魂與品格。

在所有的行業裡,讀書人的靈魂相對而言最為澄澈,他們堅守本心,銳意進取,剛強忠義。孟子說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是讀書人的寫照。

那些"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義士中有讀書人;

那些"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以避之"的勇士裡有讀書人;

那些"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愛國百姓中有讀書人;

那些"居廟堂之高而憂其民"的仕途中人有讀書人。


從文化的角度淺談:為什麼說


三、讀書高是高在文化軟實力,企業如此,國家如此,人亦如此。

中小企業都在學阿里的組織制度,都在學華為的股權設計,都在學阿里華為的狼性文化。可見頂級的公司都在做文化輸出。

強大的國家也都在做文化輸出。萬國來朝的漢唐盛世之時,西方國家正處於黑暗的中世紀,東方璀璨的文化是他們可望而不可即的瑰寶。千年之後,飽經風霜的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兼納並蓄了外來的文化,再一次強大起來,又到了我們做文化輸出的時候。

非常可喜地看到網劇《陳情令》風靡東南亞,在泰國、韓國、日本均取得不俗的成績。曾經的日劇韓劇強勢入侵我國,現在該給世界吹吹中國風了。

優秀的人也都在用他們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感召他人。鍾南山院士不顧83歲的高齡,奔赴武漢疫情重災區,為早日攻克冠狀病毒肺炎而做出努力;解放軍派出3支醫療隊共450人,在農曆新年鐘聲敲響的前一刻抵達武漢,開展救治工作。還有許多為此付出心血與汗水、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們,許多提供人道主義援助的外國人民們。他們是最優秀最可愛的人。

我認為文化最核心的成分,是信念,是信仰,是精神脊樑。我們讀書讀的是什麼?是見賢思齊,是端正己心,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相比於外在的談吐,內在的悲憫才最能體現一個人的文化軟實力。


04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一年之計在於春。在等待的日子裡,刻苦讀書,用心做人,養得深根,日後才能枝繁葉茂。

這個肺炎肆虐的春節假期,你在幹什麼呢,讀書學習了嗎?


從文化的角度淺談:為什麼說


【作者】

牡丹芳主,心理諮詢師一枚。文章為原創,圖片為本人隨拍。喜歡本文,請關注我"牡丹芳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