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吳曉波:所有的青春都是在為中年做準備

寫下這篇文章前,我剛在筆記本上寫完最近的反思和不足,你要苛求一個十幾二十歲的人以一種stiff的狀態去生活,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如果他自己內心不願意或者牴觸的話。即便有意識去做,還會遇到各種誘惑,沒有人不喜歡舒適、放鬆的感覺。

吳曉波:所有的青春都是在為中年做準備

初三那年在某本報刊上讀了吳曉波的《所有的青春都是在為中年做準備》,“喝下午茶,對自己的長相負責,西裝革履,卑微而平靜地活著”,這句話其實有點觸動到我。我那時候還是比較迷茫的狀態,對自己以後要做什麼一無所知,甚至從來沒有想過中年的自己要過一種什麼樣的生活。

吳曉波:所有的青春都是在為中年做準備

後來認識身邊一些小有成就的人,慢慢得出一個結論,年輕時候努力做的事情,沒有一樣是白做的。

真的是這樣。

我媽媽一個朋友的朋友,是世界衛生組織中國派駐英國的。她二十幾歲的時候在北京協和醫院當醫生,後來得知世界衛生組織有招聘名額,每天下班後騎一個小時自行車去修道院找一個老修女學習英語,就這樣堅持了半年拿到了通關卡。

剛到英國時,還是聽不懂醫學的專業術語,一起共事的同事大多畢業於世界頂級醫學院,不合格的醫生還是要淘汰回國,她咬咬牙堅持了下來。現在在世界衛生組織待了二十幾年,定居英國。

吳曉波:所有的青春都是在為中年做準備

儘管人到中年,她還能夠在一個悠閒的午後,吃吃下午茶、然後靜下心來讀一本好書。生活的趣致未減,不為生活的小事擾亂心神,有足夠的能力、和時間品茗閱報,實在是很讓人羨慕。

恩師郭青松老師,高級教師,作協成員。兩年前得知他在準備出一本書:《我給兒子講唐詩》,沒想到去年底就已經面世了,在教育類、古詩類文集裡實在是本好書。

吳曉波:所有的青春都是在為中年做準備

郭老師給我看過他的電腦,滿滿的文件夾和文檔,全都是各種雜誌社的約稿。“左手為詩右手為文”的公眾號裡,經常能看到美食、喝茶、種花,笑稱“美食界最會寫文章的,寫文章的人裡最會做美食的”。

他大學的時候,圖書館裡的藏書借來拿去一頁頁複印、那時候發一份電子郵件投稿要一塊錢。現在愜意的生活和這樣的高度,都是年輕時候一磚一瓦壘起來、一點一滴集起的,就像吳曉波說的“所有的青春都在為中年做準備”。

吳曉波:所有的青春都是在為中年做準備

這個年紀,就像一塊鐵,需要有純淨的質地、淬過火、再冷卻,有師傅願意敲打,就塑造成不同的形制,最後,還要繪上斑斕的紋飾……沒有一件美好的東西不經過千百道加工工序,人生,當亦如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