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白鬍親:群眾眼裡的好黨員

今年2月8日,靖邊縣王渠則鎮廟界村黨支部書記白鬍親為保護全村人,鞠躬盡瘁,倒在了戰“疫”一線。在生前擔任村委會主任、村黨支部書記的5年裡,他務實肯幹、認真負責,一心一意為民服務,是群眾眼裡名副其實的好黨員、好乾部!

2015年,地處白于山區的廟界村上任了一位新的村主任,這就是時年38歲的白鬍親。廟界村有400餘戶,近2000村民,對於這位年輕幹部,不少人心中抱有懷疑。當時的村兩委陣地,還是四間破舊的平房的,辦公條件非常之差。白鬍親和時任村支書把建設村兩委陣地當成一件大事,為此奔走忙碌。

村民劉建強家中人口多,收入少,生活困難,2015年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按照相關政策要求,白鬍親成為他的幫扶幹部。結對之後,白鬍親隔三差五登門走訪,想方設法幫他脫貧。有了養殖項目支撐,劉建強一家的收入在短短一年間翻了翻,有了3萬多元的收入,成功脫貧摘帽。

然而一戶脫貧,對於有著20戶貧困戶的廟界村來說,還遠遠不夠。如何帶領村民增收致富,過上好日子,成為白鬍親最關心的問題。為此,他不厭其煩地走訪瞭解,既是摸清底子,也是為了尋找法子。經過走訪和思考,白鬍親打定主意在土地上做“文章”。他帶頭築壩造田,讓曾經鬧心的“水害地”變成了300畝的良田,同時他打了6眼機井,全村1000多畝旱地變成了水澆地,玉米的畝產量直接翻了兩倍。

陣地建設、村組道路硬化、高標準農田改造、產業發展、脫貧攻堅……在廟界村任職的近5年時間裡,白鬍親兢兢業業,為民服務,村容村貌大為改觀,村民收入顯著改善,村民年人均純收入也從5年前的8000元增長到2019年的14900元。

“白鬍親同志作為一名基層村幹部、一名優秀共產黨員,他身上體現出來對黨忠誠、勇於擔當的政治品格,情繫群眾、無私奉獻的為民情懷,值得我們每一位同志學習。”靖邊縣委組織部、副部長謝雲飛這樣評價。

記者 馬騰 趙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