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中國填補美國退出中東的空白?俄媒大肆鼓吹是給兩國同時挖坑

據俄羅斯報道,在11月底於北京召開的中東安全論壇上,200多名來自中東和中方的代表就目前的中東局勢進行了深入討論。大部分代表批評了美國的中東政策,並且認為中方有能力也有意願來填補美國逐漸撤離中東所帶來的空白。

各國代表都看到了中方影響力的提高和擴張,也都認可中方從不恃強凌弱這一事實,並且認為這樣的國家更有助於目前中東困局的解決。

值得注意的是,俄羅斯的這篇報道中不乏挑動中美對立乃至對抗的語句,比如其專門提及了我國在中東的維和部隊,提到了美軍用武力解決問題的習慣,還認為美國在中東的撤退是為了在亞太地區對抗中方。

這些觀點非常符合今日俄羅斯或者說俄羅斯方面對中美的態度,即偏向中方但是更傾向於看到兩國對立。作為一個曾經強盛但已經衰落的大國,俄羅斯對於國際局勢還是有著相當清晰的認識的,知道只有中美走向全面對抗才能夠使自身利益最大化。

但事情同樣有其兩面性。我國介入中東事務,或者說更大程度地參與中東事務,對俄羅斯固然不利,對於美國來說則更不是什麼好消息。無論是沙特、以色列等美國傳統盟友,還是伊朗、敘利亞等美國眼中釘,亦或是現在已經站在牆頭眺望的土耳其,與我國的關係都可以說是非常不錯。

因此,我國更大力度的參與會使得美國的影響力進一步削弱,甚至於在能源定價權這個關係到美國國運的問題上喪失主動權。

對於俄羅斯來說,一來其在中東各國間的形象不一,而來能源定價權原本就不在其手中,因此我國在中東問題上無論令俄羅斯蒙受了怎樣的損失,俄羅斯都可以從受損失更大的美國一方彌補回來。簡單來說,俄羅斯媒體是希望攛掇中方更大力度介入中東,目的則是為了俄羅斯自身的利益。

仔細分析就不難發現,俄羅斯人其實仍是傳統思維,即注重於爭奪現有的市場存量。當然,美國也是如此行事的。而我國與二者不同,我們雖然同樣重視市場存量,但是更加註重市場增量,並且願意主動去開發市場,提高市場增量的同時提高市場存量。

這一條註定了中方的中東政策與美俄兩國會大有不同,也是我國為何被中東各國稱讚“從不恃強凌弱”的原因所在。很顯然,俄羅斯人並沒有能夠體會這其中的奧秘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