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甘肅慶陽:革命老區脫貧有實招

本報記者 程小旭 仲瑞

甘肅慶陽是國務院批覆的《陝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所涉重要區域。以慶陽華池縣南梁為中心的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和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為長征中的黨中央和中央紅軍提供了落腳點,並見證了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勳等老一輩革命家在慶陽這片紅色熱土上為中國革命所作出的傑出貢獻。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近日在慶陽市實地採訪時瞭解到,該市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通過抵制高價彩禮、培育富民產業、實施“一戶一策”、開辦脫貧攻堅講習所等切實有效的舉措,樹立扶貧先扶志、扶貧先扶智和“扶貧不扶懶”的鮮明導向,教育引導群眾消除“精神貧困”,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從而增強群眾致富能力。2017年,慶陽市共有36個貧困村、7.06萬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

“一戶一策”為脫貧開“藥方”

今年五四青年節當天,慶陽市為54對新人舉行集體婚禮,慶陽市委書記貟建民致辭祝福,市長朱濤致證婚詞,市委副書記周普生主持婚禮。如此高規格的集體婚禮,旨在倡導移風易俗、抵制天價彩禮,減輕農民負擔。因婚致貧、返貧一直是過去幾年在慶陽農村的常事,“天價彩禮”事件曾被央視曝光。為此,慶陽市把婚俗改革作為精準扶貧工作中的重要一項內容。

針對因病、因婚、因學致貧,慶陽市通過深入開展“一戶一策”工作,迅速找出貧困“病因”,為貧困戶整理“病歷”,並開出“藥方”。爭取讓每個村都有主導產業、每個貧困戶都有穩定的增收渠道。“一戶一策”使幫扶幹部心中有數、貧困農戶心中有底,有效實現了扶貧措施與群眾需求的精準對接。

在慶陽市西峰區董志鎮莊子窪村村民劉紅燕家中,莊子窪村黨支部書記金萬鋒向記者介紹了為她家“量身定做”的“一戶一策”鞏固提升方案,詳細記錄了家庭基本情況、致貧原因、鞏固提升措施等信息,怎樣幫扶、何時脫貧一目瞭然。劉紅燕告訴記者,以前她一家5口都住在窯洞裡,家中只靠種地的微薄收入勉強支撐,自從把家裡的13畝土地流轉給合作社後,現在她和丈夫在西峰區務工,年收入超過5萬元。“去年我們翻新了窯洞,還蓋了幾間新房。”劉紅燕說。

林果種植作為產業扶貧的一項有效舉措,果農往往擔心遇到霜凍、冰雹等自然災害。據金萬鋒介紹,今年村子裡的果農給果樹交上了農林保險,每畝地交120元的保費,遭遇自然災害後,最高能獲賠2280元,而建檔立卡貧困戶只需交18元保費,其餘均由區、鎮政府進行補貼。據悉,目前西峰區已有5000畝農地參保,這無疑給果農們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四月份的低溫霜凍災害50年一遇,果樹都不同程度有所受損,還好這次保險公司會進行理賠,農戶也就有了兜底保障。”金萬鋒說,“兩年後村子裡的果園將進入盛果期,蘋果畝產量預計在5000斤以上,1000多畝果園的總產值將達到500萬至600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