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共享經濟第一股住百家停擺 發幣失敗 CEO失蹤痴迷佛門 員工討薪

文| 鉛筆道 記者 林一

共享經濟第一股搖搖欲墜。

今年5月2日,因住百家未能如期(4月30日之前)披露2017年財報,其股票被強制暫停轉讓。6月9日,團隊解散,拖欠離職補償的消息迅速傳開。

曾經的明星企業展露了它不光鮮的一面。據瞭解,創始人2個月花完1億融資款,在融資當口之際兜售老股致使融資泡湯,核心高管紛紛辭職。曾經依靠控房源和強運營提高營收、收窄虧損,如今核心團隊離開,這樣的模式難以為繼。或為尋求資金,張亨德搞起了區塊鏈,上線Travel旅行鏈(TRA)。

富二代光環,馬雲都認可的創一代,住百家創始人張亨德如今鮮少露面。他有了新的身份,著名德育工作者、風水大師——秦東魁的弟子。不可思議的是,這位曾有多海外留學經歷的CEO十分篤信命理,公司的重大決定(高管離職、兜售老股等)都與此有關。

只是面對住百家最近引發的諸多問題,張亨德似乎消失在媒體視野中,鉛筆道記者多次聯繫張亨德本人,截至發稿前,並未得到任何回覆。

此前,住百家的歷史市值曾一度高達7.64億,如今已經停牌,如果不能在6月30號前按時披露財報,住百家即將摘牌。曾經的光輝不復存在,住百家又將何去何從?

注:本文內容主要來自鉛筆道記者採訪和網絡公開信息,論據難免偏頗,不存在刻意誤導。

“四個2兩個王的牌都能打爛”

“我挺出乎意料的,他(住百家)能撐到現在。”鉛筆道試圖聯繫多位前住百家高管,對方要麼並不想提及此事拒絕採訪,要麼給出如此評價。

自6月9日起,關於住百家團隊解散的消息在網上不斷髮酵。新旅界援引住百家員工的爆料——住百家已解散,拖欠了員工五六十萬的離職補償,張亨德拉黑了討薪員工的微信,還退了公司微信群。

事實上,住百家走下坡路的情況業內人士早有耳聞。有過近10年民宿旅遊經驗的業內人士告訴鉛筆道,從今年年初,圈內就不斷有壞消息傳出。

4月20日,住百家官方發佈風險提示性公告。不久前,其董事會秘書及首席財務官辭職,過去一年,住百家尚無任何融資信息。

曾經住百家歷史市值高達7.64億元。它於2012年3月成立,先後獲得4次融資,2016年4月22日,住百家(837077)正式掛牌新三板。

共享經濟第一股住百家停擺 發幣失敗 CEO失蹤痴迷佛門 員工討薪

住百家融資情況

儘管資本數據光鮮,然而其自我造血能力也有限。據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住百家營收6200萬元,淨虧損5800萬元,虧損和營收幾乎相當,這導致其淨資產只剩下3800萬元。照這個虧損速度,如果沒有新的融資到賬,不到2017年底,住百家實質上就要破產了。

5月2日,住百家官方發佈關於股票被強制暫停轉讓的說明公告。公告稱因 2017年年報審計相關工作暫未完成,無法在2018年4月30日前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信息披露平臺披露公司2017年年度報告。而最新的披露時間是2018年6月30日。如果在6月30日之前不披露去年財報的話,住百家即將摘牌。

共享經濟第一股住百家停擺 發幣失敗 CEO失蹤痴迷佛門 員工討薪

已經停牌的住百家

同時,一個名為“Travel旅行鏈(TRA)”的項目橫空出世。公開資料顯示,其基於區塊鏈等技術,欲建立起一個去中心化的全球旅遊出行平臺。今年初,Travel上線數字貨幣交易平臺OKEx。

據OKEx的數據顯示,截止3月5日18時,TRA上線兩小時,交易量已達263,854,536 TRA,最高漲幅達到1215.79%,價格近0.03元/個,如今已跌至0.007元,接近破發。根據OKEx官網顯示,目前TRA已經交易301411254個代幣,交易金額在200萬~900萬元之間。

根據該項目白皮書,Travel核心團隊成員來自住百家,並與住百家達成戰略合作。但是,該項目的官方公眾號卻是個人認證,而Travel組建的群裡工作人員又都是住百家的員工。值得深究的是,該項目與住百家存在何種關係?是否存在資金輸送?

某知情人士透露,張亨德也許是利用TRA做ICO來補住百家的窟窿,也有可能僅僅是為了圈錢。旅行鏈的代幣規模為200億枚,按照其規劃60億枚用於私募,50億枚用於推廣運營,其他則用於生態建設、團隊激勵等等。

沒等到財務披露,迎來的卻是噩耗。原來的員工內部溝通群變成了討薪群,百餘人的公司基本上全員討薪。“現在住百家就剩幾個財務了吧,所有的人都回家辦公了。”

住百家的官網顯示,其還能正常下單,但業務僅限於海外民宿預訂,住百家此前開展的機票、接送機、租車、景點門票預訂等業務已經停止。

據北京商報援引住百家離職員工消息,目前住百家業務幾乎停擺,訂單無法受理,員工僅有個位數,包括2位財務人員、1位客服人員、1位銷售人員、1位房源維護人員以及1位售後人員。

此時的張亨德早就成為“世外高人”:秦東魁的弟子,四處遊學,“買好幾萬的泰山石,公司內部的各種擺設也都是按照風水先生的指示”。

秦東魁何許人也?據百度百科顯示,他是著名的德育工作者和社會慈善家、全國弟子規進校園倡導者,著作有《精講弟子規》、《總有一句適合你》、《你是自己的命運設計師》、《太上感應篇解》、《心想事成的秘訣》、《弟子規與幸福人生》等,他還是一位風水師。

張亨德甚至一度成為秦東魁的佈道者。湖畔大學創始人兼班主任張振翼注意到“近一年來張亨德整個人的狀態突然改變了,變得不再像剛來湖畔時那樣鋒芒、銳利了,夫妻關係也和諧了。更令人驚訝的是,這麼個少帥般的人居然從北京背個大包,裡面裝滿秦老師的書和播課機,到處送人,給湖畔大學上上下下送書,叫大家一定要看”。

這個曾經共享經濟第一股、明星企業瞬間坍塌。

但其實住百家並非沒有翻身的機會。

共享經濟第一股住百家停擺 發幣失敗 CEO失蹤痴迷佛門 員工討薪

員工討薪

短暫的高潮

“住百家是有機會的。”一位住百家內部人士表示,但需要作出一些轉變。

最初,作為一家民宿平臺,住百家想要通過交易佣金覆蓋流量成本。但這樣的路子,在業內人士看來幾乎是行不通的。

對比互聯網模式,要麼出售產品,要麼出售服務,旅遊從本質上來講是售賣服務的。但因為低頻,“民宿永遠不可能出現像微信這樣的高頻工具性產品,攜程因為有票務商旅撐著,可以做成工具性產品”。

低頻產品想要盈利,用戶的心理教育和平臺的流量渠道構成非常重要。以攜程為例,作為唯一賺錢的OTA,其非渠道流量可以佔到80%。“這是一條紅線,非渠道紅線有了之後,攜程本身的流量成本會降低,同時渠道的流量質量也比別的平臺要好,因此攜程可以做成流量生意。”

但住百家無法依靠交易佣金覆蓋流量成本

。“在已成規模的前提下,流量成本是非常高的。”業內人士表示。某位瞭解住百家業務的前員工稱,“住百家的交易佣金僅僅佔流量成本的5%,這樣的商業模式是無法成立的,這是住百家最大的問題”。

2016年,住百家引入了新的高管——郭驍,後升為常務副總裁。這家民宿平臺開始求變。郭驍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住百家是一家C2B2C的公司,對比Airbnb的C2C模式,住百家更注重資源運營能力,且始終認為資源掌控應優於客戶專控,而住百家則建立一套標準的旅遊企業體系,包括房源標準體系、運營體系以及供應標準體系。

用戶最核心的體驗是入住環節而非預訂環節。線下運營服務尤為重要,如果對比OTA平臺的投訴率可見一斑。“民宿平臺如果解決預訂的問題,投訴率會居高不下,行業內的投訴率平均值約5%,這意味著50%的不滿意度,OTA的投訴率是在1%以下,標品的投訴率在5%以下”,5%的投訴率則95%集中在線下運營。

住宿最核心的資源是房源,因此住百家開始掌控資源,並且注重線下運營。“房源對於業主來講是資產,從事資源控制,從事強運營的企業,其決策就會有變化,它就會變成物業資產管理公司。對於下游來講,他要給用戶提供一個高品質的產品,保證你用戶的產品,對於上游要維持業主的收益。”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也需要較強的運營團隊。

經過控房源和強運營的調整,2017年6月29日,住百家發佈了2016年財報:實現營業收入9396.96萬元,同比增長105.65%,淨利潤-8681.9萬元,較去年同期小幅下降。

虧損收窄,如果良性循環,住百家或許並非今日之狀況,但現實總有意外。

1億不知去向

2016年年底,住百家通過定向增發獲得1.32億融資。其中,海航注資1億,西藏清學投資有限公司、寧波梅山保稅港區科迪迎富股權投資合夥企業以及個人投資者注資3200萬元。

融資成功對於彼時的住百家來說是福音。雖然營收相比去年翻一倍,但依然無法覆蓋成本,因此需要資本助力。

然而一系列的鬧劇卻隨之展開。2016年12月31日,融資悉數到賬, 5月11日錢就花完了。不到2個月,1億元不知去向。“那筆錢是3月份經過股轉審核系統才能動用的。”某原住百家內部員工表示。

在他們看來,1億元資金突然蒸發,張亨德或許從一開始對創業就沒有那麼專注。

從住百家誕生之初,張亨德就初心不誠。在成為秦東魁的弟子後,張亨德曾分享過個人成長史。留學回國後,父母曾安排很多工作,但因為自身沒有長性,最終父母不再安排工作,讓他自己找出路。

因此,不差錢的張亨德收購了Wimdu,住百家就此誕生。僅僅是為了尋找出路,這樣的創業何談初心?

原住百家員工提供了這樣一個細節。“2016年之後,張亨德很少參加路演融資,他說不清楚業務”,對於一個成立四年多的公司,CEO對業務不熟悉,這聽上去像個笑話。

不像其他CEO圍繞公司轉,張亨德基本上每兩週才去一次公司。“從一開始就這樣,連一個禮拜開一次的例會都堅持不下來。”在常務副總裁離職後,張亨德表示一週開一次例會(原來由常務副總裁主持),但僅僅堅持了一週就不了了之。

非草根出身,張亨德有著常人無法企及的幸運。父親在深圳開公司,母親在大連做房地產生意,舅舅創辦了我愛我家。他的外曾曾祖父周學熙是袁世凱的經濟重臣,外公是一位老首長,參加過抗日戰爭、抗美援朝,爺爺黃強畢業於清華和康奈爾,是新中國交通部的高級技術官員。

共享經濟第一股住百家停擺 發幣失敗 CEO失蹤痴迷佛門 員工討薪

曾經書生意氣的張亨德。

翻開過往報道,張亨德顯得頗為高調,獲得“2015年中國30位30歲以下創業者”榮譽;2015年底被創業黑馬評選為“年度風雲黑馬”;2015年12月,出席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並榮獲“中國創客”。張亨德也是芭莎男士商業版、商界時尚、風度、創業家等多家主流雜誌封面人物。“想上買就行了”,據鉛筆道瞭解,為了某商業雜誌的封面,張曾與該企業簽訂了商業合同,金額達數十萬。

不自信也不相信他人。據新旅界報道,某接近住百家的人士將敗落的原因歸結於住百家董事長張亨德,“最大的問題是張亨德,他沒有管理能力,而且疑心很重,請來很多有能力的人物,但是不放心人家,疑神疑鬼,最後都留不住,也引起不少高層內鬥”。

翻開張亨德的履歷,不難發現,這位光環籠罩的創業者實際上缺乏基層經驗。

資本寵兒到資本棄兒

“張亨德在投資圈非常有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此前,住百家是明星企業。張亨德作為共享經濟唯一代表入選湖畔大學,據中國財經時報網報道,校長馬雲在第一次見到張亨德時,就認定這是一個非常有創新能力的創業者。“改變世界的使命、願景及價值觀需要對的人來做,創業的人很多,真正能用好產品改變世界的人很少,張亨德可以算一個。”

他備受資本青睞。2017年,尚未盈利的住百家即將引進新的機構投資者,“知名機構很快要簽約了,金額相當大,基本趕上之前所有融資之和(或超過7億元)”。然而根據企名片信息顯示,此次融資並未完成。

戲劇性的反轉就此發生。據原住百家內部員工和原有投資人透露,在融資當口,張亨德私下出售部分老股。頗為諷刺的是,在此之前,曾有老股東就因為想賣老股把這個事情(融資)差點攪黃,張亨德還在高管大會上大罵股東。

為何在關鍵時刻出售老股?理由或許不可思議,因為“他算了命”,而2016年的高管大變動也是因為算命。“從一開始他就相信算命,就好比學渣上考場,不知道怎麼答題也要拋硬幣嗎。”

或許,張亨德由此引發眾怒。2017年,住百家失去了左膀右臂,爆發高管離職潮,住百家聯合創始人阮智敏、梁慧敏,首席財務官兼董秘鄭鐵球,常務副總裁兼CTO郭驍,監事吳貴桂等相繼離職。阮智敏此前負責住百家開拓房源的重任,離職後創立另一家民宿預訂平臺“易民宿”;梁慧敏曾任寶潔中國高管,擁有豐富的管理經驗;鄭鐵球主抓住百家融資及上市工作。

高管集體離職,幾乎讓住百家成為空殼。如前文所述,2016年,依靠控房源和強運營,住百家增大了營收,縮小了虧損。一位業內人士表示,民宿平臺有一個很大的問題:一不控房,二不重運營,這會導致投訴率居高不下。對比攜程,其投訴率僅為1%,民宿平臺的投訴率為5%,而5%的投訴率意味著95%的不滿意。

曾經在公開場合強調運營的住百家原常務副總裁郭驍離職,和原住百家銷售總監成立臻宿,業務團隊分崩離析,控房源和重運營的模式也就此作罷。

一手好牌就此打爛,股東似乎束手無策。鉛筆道瞭解到,“聯想之星就投了700萬,打水漂無所謂。海航投了1個億,不算小數,但依然撐得住。海航派了一個人盯著住百家的事情,起不到什麼作用”。據新旅界報道,住百家的上一輪投資人海航集團似乎正成為收拾爛攤子的角色。

張亨德的名聲越來越大,也越來越差,“很多機構都會談到他,他在投資圈是有定論的”。

這定論自然不是好的。據悉,張亨德某次去路演,資方耐心地聽完他的講述,給予了頗為諷刺的回覆:我三年前見你,你就這樣說。沒有提問交流環節,路演就此結束。

5月31日,秦東魁公眾號發文,張亨德分享了自己的遊學感悟。他覺得自己此前的心胸、在對待同事和員工的態度方面有需要改善的地方,用秦東魁的話說就是張亨德沒有“惜員工福”。

而今,張亨德偷偷退出員工討薪群,拉黑了討薪員工的微信,還退了公司微信群。但在遊學分享中,張亨德公開表達了他向基金會捐款的意願,他似乎不缺錢。不缺錢,卻拖欠五六十萬的離職補償,這樣看來,張亨德依舊沒有做到“惜員工福”。鉛筆道記者多次聯繫張亨德本人,截至發稿前,並未得到任何回覆。

共享經濟第一股住百家停擺 發幣失敗 CEO失蹤痴迷佛門 員工討薪

張亨德朋友圈截圖

曾經,他是拿刀在課桌上刻下35歲要超過李嘉誠,40歲要超過比爾蓋茨的勵志少年;如今,34歲的他是拖欠工資,痴迷“遊學”的CEO。他一心向佛,現在的朋友圈背景是佛堂眾僧打坐,微信簽名是眾生畏果,菩薩畏因。

/The End/

文 鉛筆道簽約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