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遊洋天馬山探祕

遊洋天馬山探秘

遊洋天馬山探秘

不知道是時光太匆忙,還是自己太大意?驀回首,春姑娘已召回百花,不辭而別。

游洋天马山探秘

來來回回,空氣裡逐漸侵入的是,一股讓人煩燥的熱。這才驚覺,夏姑娘,早已輕揮玉臂,悄然而至。

游洋天马山探秘

置身於一片春紅中,曾特別留戀花開蝶舞的美好。那一場百花競綻的曼妙,漸漸的擰成心頭的一個結。

游洋天马山探秘

四覓無春影,果然,花無百日紅,這心情,也是瞬間晴雨難控。

游洋天马山探秘

那一陣子,因生活瑣事,我的心正下著陰鬱的小雨,心中鬱結難解。默默地跟著作協王主席及一眾文友上天馬山。

游洋天马山探秘

有那麼一刻,我在心裡很想問:遊洋的天馬山啊,你美麗的景緻,能否讓我的心晴朗如昨?

游洋天马山探秘

其實,一直只知道榜頭有個天馬山。也曾匆匆領略過那裡的風景。只是去的年日己久,腦子裡的印象很模糊。

游洋天马山探秘

在登上游洋天馬山的那一刻。從進門,及看到那匹昂首長嘯的石馬,不覺得眼前一亮;"天馬雄風",不錯,確實很有氣勢。

游洋天马山探秘

那一日,陽光燦爛。天馬山沐浴在一片祥和的霞光中綠意盎然。這一上山,煩惱的心立馬被漫山的綠給淹沒了……

游洋天马山探秘

半山腰的天馬寺是九十年代初重建的。寺殿氣勢不凡,簷角飛翹,門扇精雕細鏤,精巧別緻,門柱挺拔秀勁。

游洋天马山探秘

據說,這個寺是身在美國傳教的寬淨法師因佛祖託夢而發起重建的。有大雄寶殿兩座,內設石佛29尊。

游洋天马山探秘

山雖無言,然非無聲。鳥鳴山澗,風搖樹歌。而置身在一片清幽的綠色天地中的天馬寺,猶如一個世外高人,肅穆莊重。

游洋天马山探秘

寺門前種植的的一棵榕樹,系八十年代種植的,枝繁葉茂,猶如一把護身傘。我們站在樹下,居然有心寧氣爽之妙。

游洋天马山探秘

我們盡情地投入榕樹的懷抱,暢享著這一山的清幽。好客的大榕樹,熱情地為我們這些遠方客,敞開身驅,它為我們擋住炎熱的陽光。空氣中瀰漫著濃郁的樹香葉味。

游洋天马山探秘

我想,如今日般,與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相約在大榕樹下,一杯茶水,幾多心語,暫時忘卻凡塵瑣事,得樂且樂,甚好。

游洋天马山探秘

這遊洋的天馬,據說曾有道人在此結庵築舍,留下許多人文景觀。史上還有歷代雅士文人,在石上題詩刻字留跡。

游洋天马山探秘

天馬山以石奇,洞多,山勢險峻而聞名。多年前閩中游擊隊隊員還曾在此駐紮抗敵過。

游洋天马山探秘

今天有幸至此一遊,重踏革命者的足跡,心情分外激動。

游洋天马山探秘

一個本地的老人家告訴我們,遊洋的天馬山在宋元二代時期屬興化縣所轄,古稱牛頭嶺。

游洋天马山探秘

據《興化府志》上載:"牛頭嶺在興化縣福興裡,為興化縣主山"。

游洋天马山探秘

本地還流傳著一個關於天馬的傳說:遊洋的天馬是斷了尾巴的。

游洋天马山探秘

原來,若干年前,天馬是可以上天入地通行無阻的。但她有一個壞習慣,喜歡趁著晨光,到鄰村去偷吃農作物。

游洋天马山探秘

鄰村的村民怨聲載道。終於有一天凌晨,天馬又在一塊田地裡吃農作物,吃的正歡的時候。

游洋天马山探秘

一個路過的仙人,舉起手中的拂塵,一個仙人掃。吃的忘乎所以的天馬來不及騰空,馬尾巴就被仙人砍斷。天馬忍痛逃回遊洋,化為巨石,從此再也沒有去鄰村偷吃擾民了。

游洋天马山探秘

在我們睜大眼睛聽的入迷時,老人家又告訴我們,遊洋的天馬是母馬。她曾育有四子。

游洋天马山探秘

長大的小天馬,一隻飛落在莆田的荔城區龍橋泗華溪南的天馬山麓。一隻駐紮在秀嶼區笏石鎮的珠坑村北,一隻停留在在榜頭山上。而另一隻則下落不明……

游洋天马山探秘

讓人回味無窮的傳說,振奮了我們的心。我們很好奇,一路上邊走邊討論,那隻迷失的天馬究竟會飛落何方?

游洋天马山探秘

喘著氣踏著石階,汗水溼透了衣身,我們貪婪地呼吸著這林中清新的空氣。漸漸的,我的心情變得明媚起來。

游洋天马山探秘

領略著這優美逶迤的山景,輕踏著這曲折蜿蜒的竹蔭小道,我卸去心中的煩思,只想靜享這一份寧靜的美。

游洋天马山探秘

一路上,見過高高在上的葫蘆花,淡藍色的花容清逸遠塵。偶爾有蝴蝶從眼前飛過,你追她跑。你立,她逗,撲蝶的樂趣讓人如沫春風般愜意。

游洋天马山探秘

石頭上的刻跡,或明或暗,不知年代,有的內容無從辨識,更給天馬山增添了神秘感。我們攀石,越樹,鑽洞。不經意間,居然攀爬到了天馬山頂峰。

游洋天马山探秘

那掩藏在竹林蔭樹下的一座小石屋,可是明萬曆年間的壘石古寨,抗倭遺蹟?被告知古寨是在西側面,不是此處,頗有失落感。

游洋天马山探秘

站在巨石下,我們舉首,努力尋找天馬那斷了的半條尾巴。那塊巨石,一眼望不到頭,似乎高可聳天。

游洋天马山探秘

隱約可見外露的一段尖石,那,果真就是天馬的半節尾巴?

游洋天马山探秘

巨大的石壁底下,是一個石洞,洞口的石壁上赫然寫著"仙人洞"。

游洋天马山探秘

洞裡黑乎乎的,我們只敢猜測腦補此處"仙人"的故事,卻不敢進洞去驚擾"仙人",怕擾了清修的"仙人"。嘿嘿!說白了,其實我們就是膽怯。

游洋天马山探秘

洞外的一處石牆上有"觀音泉"題字。"觀音泉"邊的一塊橫搭,據說還是天馬被打掉的舌頭。仙人洞口前的地上,留著一個石窟窿,水不深,卻泛著淡淡的綠光。用旁邊的一片斷瓦輕輕地舀起一勺水,這難道又有一個傳說?

游洋天马山探秘

果然,無限風光在險峰。我們站在天馬山最高處往下望,西邊是舊厝嶺村,是宋代史學家鄭樵第四代孫,鄭汝旺公的祖居。村裡住著鄭樵的後裔。

游洋天马山探秘

南邊是吳聖天妃的"筆架山",與鄭樵後裔村的門堂構成"文房四寶"。往北望去,是鄭樵留下一首"西風曳曳片雲閒,一夜寒泉臥北山。倚杖巖頭秋獨望,稀疏煙壠是人間"的北山岩。

游洋天马山探秘

從天馬山西側坡往山上方向攀爬,翻越頂峰往東而下是一個能容納一百多人的梅花洞。那就是傳說中的古代兵家駐守的"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處。也就是傳說中的古寨。

游洋天马山探秘

天馬山西側,古寨門附近還有遠古人的開墾地遺蹟。

游洋天马山探秘

天馬山北面,還有一座莆田市第二高峰"望江山"。距天馬山西北方向三千米左右,還有一個地方叫"龍穿城"。這又該是一個美麗的傳說?

游洋天马山探秘

天馬山山腳下的公路,據說還是古時候的官道。神奇的天馬村,你究竟還有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等待我們去探究?

游洋天马山探秘

此行我們不但領略了天馬山的魅力,還聽到頗有意思的傳說,收穫頗豐。

游洋天马山探秘

欲尋天馬綠叢間,

石峻山清階半環。

廟立幽林透靈氣,

醉聆傳說久忘還。

暫離浮囂的塵世,寄情山水,亦可淡若清風,自在安寧。

(感謝鄭明森老師為本文提供參考資料)

游洋天马山探秘

仙遊作協王斌主席及採風會員

游洋天马山探秘

圖文作者:餘美雲,網名虞美人,美術教師。仙遊作家協會會員。福建省詩詞學會會員。莆田市詩詞學會會員。蜚山詩社社員。仙遊蔡襄書畫院成員。散文及詩詞作品分別在《莆田晚報》《仙遊今報》《莆田詩詞》《仙遊文學》《楓亭文化研究會》及鳳凰新聞網等網絡平臺上發表。

e n 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