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7 選秀成人氣天梯,平臺與公司“共建偶像” 女團的風口到了嗎?

“所謂的女團?你想做啥?你能幹啥?你能給我們帶來啥?我們需要女團嗎?”《創造101》開播前,在騰訊視頻《女團》紀錄片中,一位女團成員的父親對自己女兒的發問。這樣的問題,也許我們更需要拋給所有偶像經紀公司以及愛優騰平臺。

“各種類型的女孩都有,真的很有意思。”“101女孩百花齊放,希望見證中國真正新女團誕生。”

每週六晚《創造101》在騰訊視頻上線之後,無論是微博、豆瓣還是知乎,都會有許多粉絲髮表對節目、對女孩們的評價與看法。一方面這是節目熱度的外在表現,另一方面這也證明了女團是有市場的。

選秀成人氣天梯,平臺與公司“共建偶像” 女團的風口到了嗎?

選秀成人氣天梯,平臺與公司“共建偶像” 女團的風口到了嗎?

選秀成人氣天梯,平臺與公司“共建偶像” 女團的風口到了嗎?

5月5日,《創造101》上線第三期,在一種“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期待中,101女孩們首次登上了面對女團創始人的公演舞臺。

16個小組,兩兩對決,在耀眼的舞臺、殘酷的賽制與緊張的訓練中,女孩們的歡聲、笑語、汗水與淚水雜糅,令人百感交集。

選秀成人氣天梯,平臺與公司“共建偶像” 女團的風口到了嗎?

區別於以往偶像類節目中慣有的模式,第三期節目精心打造了“能力C位”與“勤奮C位”的角色設置,讓人看到了賽制創新帶來的意料之外的驚喜。這不僅詮釋了女團的兩大核心要素——能力與勤奮,更拋出了一道令人深思的選擇題:

對女團而言,能力和勤奮究竟誰更重要?

《創造101》的選手們看起來似乎不那麼整齊。

這些女孩們的年齡和實力都有著不小的差距,舞蹈和歌曲風格迥異,公司背景更是千差萬別,在參與節目的43家公司中,除了標準的藝人經紀公司,遊戲直播、MCN都位列其中,在踢館環節一路晉升A班的熱依娜則來自一家模特公司。

選秀成人氣天梯,平臺與公司“共建偶像” 女團的風口到了嗎?

看上去更低的准入門檻和更小的啟動難度讓女團比男團更早一步開始了第一輪創業熱潮。從2012年SNH48成立至今,國內市場湧現出了無數不同風格和模式的女團,《創造101》製作人、企鵝影視天相工作室副總經理邱越表示,在節目籌備階段,騰訊走訪過的女團就超過了400家。

這些團體依託於不同的模式,對於成員的選拔和培訓提出了截然不同的標準,有些甚至更像是一種包裝手段和附屬產品,以配合遊戲、影視、直播等其他主營業務。

時間優勢並沒有讓這個行業更快一步進入規範化和體系化,實際上,相比男團,它顯得更加無序和缺乏標準。而SNH48的先入為主,讓女團在中國依然尚未擺脫亞文化和小眾的標籤。

選秀成人氣天梯,平臺與公司“共建偶像” 女團的風口到了嗎?

作為一檔吸引大量流量的綜藝節目,《創造101》背後鏈接的是更多的大眾認知和品牌認可,對於中國的女團創業者們而言,這是等待已久的引爆點。

而另一方面,對於更依賴大眾認知度和B端資源的女團而言,內部淘汰將會被進一步激化,機會越多,差距也將越大。

“很多人是在做女團夢,而不是做女團”

2012年7月,作為日本大型女子偶像團體AKB48的中國姐妹團,SNH48正式成立。

通過劇場表演、握手券、總選投票等一系列線上和線下的粉絲互動,SNH48迅速拓展著已有的粉絲群體。養成模式下,粉絲表現出了極強的沉浸感和消費力,在2017年總選中,SNH48粉絲投票總計330萬,營收過億。

選秀成人氣天梯,平臺與公司“共建偶像” 女團的風口到了嗎?

這極大的衝擊了傳統藝人經紀行業的從業者,也讓更多行業外的創業者看到了進入的機會。在SNH48之後,1931、SSIDOL、蜜蜂少女隊等基於線下公演形式的女團相繼成立。

線下劇場提供了持續的曝光渠道,也加快了整條產業鏈的滾動速度。“中國需要快產快銷,練習生沒有那麼多的耐心。”中櫻桃創始人張展豪說。

為了縮短商演週期,張展豪選擇了聯合公演的方式,“一個團如果做獨立公演,要有至少原創歌曲,可能需要一年到一年半的時間來製作,但是如果我多做一些團,每個團都有兩到三首,我用聯合公演的方式她們就可以更早地在舞臺上邊實踐邊成長。”

張展豪強調儘管採取了線下劇場的模式,但是中櫻桃堅持的依然是韓系的練習生培養機制。但是線下公演的加入顯然極大地縮短了中櫻桃體系下的女團培訓時間,從素人選拔到簡單通告,只需要3到6個月的時間。

在以打造標準偶像為目的麥銳、極創引力等公司,這個週期需要1到2年的時間,樂華則需要2到3年的時間培訓女練習生。

選秀成人氣天梯,平臺與公司“共建偶像” 女團的風口到了嗎?

對於另一些公司而言,女團正在逐漸變成一種附屬產品,以配合遊戲、影視甚至是網紅直播等其他業務。

“我們公司所有的藝人都是以演戲為主,所以我們不是專職做男團和女團,而是我們做群像戲,戲拍完之後,組成一個臨時組合,進行團體活動。”領譽傳媒CEO周昊說。對於領譽傳媒而言,女團只是配合影視宣發的一種模式,包括人氣選手Sunnee在內,“Hao girls”的成員都是臨時拼湊起來的,“唱歌跳舞只是幫助大家把戲演得更好。”

《創造101》對領譽傳媒而言的意義只是一檔綜藝節目,這讓他們在第一次表演中,在舞蹈編排中有意識地加入了一些搞笑好玩的環節,“最重要的還是讓大家記住你。”

定位“戰鬥系”女團的ATF在出道後依然主要服務於心動網絡的遊戲宣發,而歡聚時代旗下的1931在轉向線下之前,是YY直播平臺上人氣主播之一。

除此之外還有大量以社團為基礎建立的地下女團,比如,李毅吧吧主英三嘉哥的神龍妹子團在正式出道前是百度貼吧的一個非官方組織。

選秀成人氣天梯,平臺與公司“共建偶像” 女團的風口到了嗎?

相比大多數人對於男團市場的謹慎,女團成為了一件毫無標準的事情,大部分女團對於藝能沒有基本的要求,對於內容打造和商業運營也少有想法。女團的競爭集中在圈子內部,以搶奪有限的受眾資源,這迫使中國的女團不得不被迫在市場發展初期就進入差異化競爭的階段,並細分出更多垂直的品類。

張展豪向小編介紹,中櫻桃旗下已經有SSIDOL、Anyway、CherryGirls等5支女團,涵蓋了跨次元、韓系、校園等多種風格。“非主流已經有SNH48一家獨大了,其他的一些風格也會有部分的粉絲喜歡,有市場我們也會帶著做。”張展豪說。

出道就是死亡

事實上,和男團相比,女團的核心粉絲群體的半徑更小,這意味著如果想要有更高的天花板,女團必須突破原有的文化圈子,在大眾層面獲得更多認知。

“這個行業應該是一個to B的生意,而不單只是一個to C的生意,影視和廣告才是未來的大頭,你愉悅了大眾,獲得了大眾的注意力,然後B端再去為這件事情買單。”麥銳文化創始人王叢說。

在偶像產業發展成熟的日韓,這種大眾認知度依靠在電視、電臺等大眾渠道持續推出內容實現,“用大眾傳媒的方式來做,就像電影宣發一樣。”陳悅天說。

但在2018年之前,包括選秀、打歌舞臺、團綜等內容在內,國內市場缺乏垂直的偶像曝光渠道,與此同時,傳統內容渠道留給新人的機會則更加有限。“不管是男團和女團,面臨的同樣問題都是平臺的問題,沒有播出的平臺。”杜華說。

選秀成人氣天梯,平臺與公司“共建偶像” 女團的風口到了嗎?

從2010年起便紮根韓國的樂華選擇了先在海外市場進行嘗試。藉助於韓國成熟的偶像產業體系,2016年,樂華與Starship合作共同推出了女團宇宙少女,在《偶像練習生》中擔任導師的程瀟以及參加了《創造101》的宣儀和美岐都是宇宙少女的成員。

但對於更多國內的女團公司而言,一種找不到出路的無力感曾經在很長時間裡折磨著他們。這種平臺的缺乏壓制著整個女團行業的活力,而整體的頹勢讓公司間的落差反而顯得不那麼明顯,生存成了更重要的一件事。

2017年6月,在北京明星基地,極創引力召開了公司成立後的第一次新聞發佈會,宣佈了JC藝人學院下,包括yamy在內的10位練習生正式出道。

極創引力創始人徐明朝擔任了發佈會的主持人,2015年,在參與了《蓋世英雄》這檔節目之後,徐明朝被團體的舞臺表現力所震撼,他著手創辦了極創引力,並招募了第一期練習生,此後的兩年時間裡,訓練是她們唯一做的一件事,而在訓練習生的數量也從最高時候的30人一直到只剩7人。

“還是得出道,不能再等了。她們都認為出道是一個很有儀式感的事情,認為出道就有了希望,但是我知道這個行業,出道就是死亡。”徐明朝說,“我也是這麼和她們說的。”

選秀成人氣天梯,平臺與公司“共建偶像” 女團的風口到了嗎?

“最難的就是去年6月出道後到今年春節回來前。”徐明朝說,為了穩定軍心,極創引力在這個階段製作了大量歌曲,並拍攝MV,“但我知道這就是在燒錢,沒有任何用的。”

ETM活力時代也對旗下練習生的出道保持了謹慎,而選擇以視頻物料、音樂內容以及小型公演等方式持續推出內容,“做音樂、做內容的門檻其實並不高,但是出道的門檻是非常高的。”聯合創始人趙偉偉說。

為了保證作為偶像,作為女團的調性和風格不被破壞,在極為有限的公眾曝光資源中徐明朝必須再次進行二次篩選。

“《我要上春晚》邀請過我們加減乘除的女孩,但是不能去啊,那不是她們應該去的地方。”徐明朝說,在《創造101》之前,除了跨年演唱會這樣的舞臺,徐明朝只送yamy去了《中國有嘻哈》,並讓練習生以團隊形式參加了《熱血街舞團》。

一個樣板

B端資源的匱乏是很多公司放棄的原因之一,但實際情況卻是,隨著影視內容行業的迅速發展,巨大的人才缺口正在形成,這也是紀翔看到的潛在機會之一。“我們每年都在算傳統影視行業市場男生和女生的爆發比例,男生是女生的4.5倍,所以女生的市場一定是有缺口的,肯定要有新的女生補進來。”覺醒東方創始人紀翔說。

選秀成人氣天梯,平臺與公司“共建偶像” 女團的風口到了嗎?

但如何實現這種B端需求和對應偶像產品的匹配卻尚未有人給出標準答案,騰訊希望通過《創造101》給出一個樣板,從節目製作到後期投入,在兩年時間裡,騰訊將投入6億用於101女團的打造。

“我們希望能做一個打樣。這包括一種產業打樣,中國市場女生一直是弱項,女演員、女明星都極度缺乏,市場缺乏,也沒有人培養,我們希望讓更多有想法願意從事演藝事業的女生浮出水面,同時女團也需要打樣。”《創造101》總製片人、企鵝影視高級副總裁馬延琨說。

《創造101》無疑為這個沉寂已久的行業帶來了巨大的關注,這種關注也成為了很多人最後的救命稻草。但對於這個已經存在了不短時間,並經過了一輪淘汰的行業而言,最重要早已不是用一檔節目去證明女團值得做,而是想清楚到底該怎麼做。

ETM活力時代是最早接觸到《創造101》的公司之一,但是最晚才決定參加。以練習生髮掘和培訓為基礎業務的ETM活力時代在2018年正式開始了包括培養、經紀和內容等在內的開放式偶像培養品牌ETM SKIES。“這個計劃是一個很複合的項目,不管是針對C端和B端,我們都可以形成一個完成的偶像產業閉環,即使不參加《創造101》,我們今年的很多計劃也都可以按部就班地做,反而是參加節目有可能把我們原有的結構打破。”趙偉偉說。

選秀成人氣天梯,平臺與公司“共建偶像” 女團的風口到了嗎?

對於女團公司而言,實際的落地工作和綜合資源的整合能力將會被放到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在前幾年,更多人看到的還只是一個美好的前景,“很多人是在做女團夢,而是不是在做女團。”趙偉偉說。

但在這樣一個時間點,平臺在偶像內容上的發力和垂直渠道的完善顯然會讓他們擁有更多的施展空間,而B端資源正在對於團體實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曾經被小圈層所壓縮的差距將會在短時間內被迅速拉開。

平臺造星從B、C兩端獲益,

但一年後“偶像”們何去何從?

從多年前的超女快男,再到如今更注重練習生成長與粉絲參與度的《偶像練習生》、《創造101》,平臺造星模式是否可以成功推出新人?這些節目會加快中國偶像養成的速度麼?

由《偶像練習生》出道的Nine Percent男團,目前已經赴美國錄製新歌,不難想見,接下來會以出專輯、辦巡演以及做團綜的模式進行持續曝光。這相當於是打造音樂產業鏈的模式,通過藝人經紀和歌曲版權獲得收益。

選秀成人氣天梯,平臺與公司“共建偶像” 女團的風口到了嗎?

“我個人覺得唱跳男團女團在國內比較難做的,”領譽傳媒CEO周昊認為。“偶像團體現在跟以前不一樣了,想單靠音樂屬性來維持一個比較長久的生命週期,像當年的SHE那樣不太可能,特別是女生,快30歲還唱唱跳跳,誰看啊。現在我們能想到的純靠音樂不演戲的偶像就是華晨宇,他都出道了6年,所以這事沒那麼簡單。”

選秀成人氣天梯,平臺與公司“共建偶像” 女團的風口到了嗎?

陳悅天則表示,節目火爆與節目推出的偶像團體能不能火,完全是兩碼事。“如果有比較強大的資源保障其持續曝光,那我覺得這個組合就沒問題,可以持續火下去。比如絲芭,他們的曝光渠道是非常多的,涵蓋影視、綜藝、直播、商演與公演等等一系列內容,用內容平臺的流量來捧起某一個組合或組合中的某個人,其中邏輯是用內容帶人,而不是反過來。”

但目前,由視頻網站平臺推出的男團和女團存在一些困難。一方面是曝光渠道的侷限,愛奇藝養成的男團,利益大頭是愛奇藝自己,那麼騰訊與優酷不太可能提供內容資源,從騰訊《創造101》走出的女團亦然。

另一方面,節目出道的男團女團,由視頻平臺、平臺指定的公司運營,收益與原經紀公司分享。這種分約模式想要協調活動和資源是非常困難的,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訴求。“我不知道日韓那邊怎麼樣,但在中國,我從來沒有看到過一個產品背後有5個所有方,還能協調好活動排期和利益分配的,”陳悅天坦言。

韓國版produce101第一季推出企劃團I.O.I,簽約給了節目聯合出品方之一的YMC Entertainment,解散之後有7人進入新組合團隊出道,3人solo出道或以單獨身份參加發展表演與綜藝,只有1人回到原組合出道。

選秀成人氣天梯,平臺與公司“共建偶像” 女團的風口到了嗎?

到了produce101第二季,有網友認為,各大經紀公司選送的選手在實力上都有所保留,也就是說從經紀公司角度,上節目是為了增加曝光度而不是為了最終出道。

今年很多人認為是偶像元年,但風口在某種程度上也意味著泡沫。面對前車之鑑,如果愛奇藝與騰訊真的想要通過節目推出偶像團體,需要可持續性的內容規劃。“曇花一現的人氣其實沒有意義,等《創造101》播完你再回來看《偶像練習生》,可能很多人的名字都不記得了,偶像市場的更迭速度太快。”

“這個市場今年肯定會進來很多新的用戶,市場規模是擴大的,但問題在於新用戶的紅利到底最後會被誰吃了?”在陳悅天看來,未來中國的偶像市場應該會是寡頭壟斷格局,由節目迅速衍生擴大的用戶群和收益,最終都會流向更有持續性運營能力的偶像經紀公司。

不過總體來看,偶像產業相比大藝人經紀體系,具備更廣闊的市場前景,也會讓這個領域未來湧現出更多新公司。

選秀成人氣天梯,平臺與公司“共建偶像” 女團的風口到了嗎?

傳統藝人經紀模式面向B端,主要收入是廣告與影視等B端商業機會和內容片酬。“這類公司是存在持續性和規模化問題的,”陳悅天認為,從投資和商業模式持續性的角度,藝人生命週期不確定、B端收入回款慢,甚至賭錯B端內容等問題,讓傳統大藝人經紀模式存在風險。

相比之下,偶像經紀公司更偏向C端。“比如SNH48每年總選舉的收入,可能就佔據公司總收入20%以上,讓這家公司運營有穩定的現金流,而且回收週期快。這樣商業風險就被極大地降低了。”

目前《創造101》則是結合了B端與C端的變現,一方面OPPO、小紅書、七度空間等品牌紛紛入局贊助,另一方面騰訊視頻的商城“草場地”也已經開啟101的周邊販賣,並將其與投票掛鉤。

《創造101》與《偶像練習生》只是一個起點,對於所有已入局、或者希望打造偶像經紀的公司,單一節目或某個偶像團體的成功是遠遠不夠的,真正需要被驗證的,是一個持續性生產機制的成功,對於平臺造星的愛優騰同樣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