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花前月下軒

花前月下軒

花前月下軒

“花前月下軒”的男主人叫彭光前,女主人叫顧建花。他們原來在常州金壇做紫砂壺,後又到金壇茅山腳下做紫砂壺,先後有十多年了。

“花前月下軒”位於常州金壇一個叫“桃園山莊”的別墅區。這個別墅區號稱一百多戶,其實平時居住的只有十來家。花,見者可觀;果,逢者可摘。我們的車進入小區後向右前方行使不久,彭光前已在路邊等著我們。彭光前比我小几歲,藝術家般氣質更顯年輕,看上去彷彿三十出頭的樣子,個字不高,上身穿了一件夾克衫,很是隨意。彭光前屋前種花,我們來時,牡丹、梔子、玫瑰……正是奼紫嫣紅開遍。彭光前屋後栽樹,我們來時,紫竹、枇杷、桃李、無花果……一片鬱鬱蔥蔥。只可惜陽光明媚,無法欣賞花窗投在月下的影子。這小區裡的花草樹木很多都是彭光前閒時種的,他也種也收,春天挖蔥、夏天乘陰、秋天採果、冬天挖筍。真不知道他的時間都是從哪裡偷來的?他是常州監獄一名警察,平時工作非常出色,曾多次榮獲過監獄、省局多種先進榮譽。他還是一名心理諮詢師,通過繪畫心理治療療愈好了幾十名有心理疾患的罪犯。上班之餘,彭光前陪同愛人一起經營這個“花前月下軒”紫砂壺工作室。每一把壺都是他和愛人手工製作,家窯燒製。我岳母參觀完畢,嘀咕了一句:這個人好像不要睡覺的哦。話語深得我心。

他的茶社門楣上刻著“葉問”,好奇追問才知實為“問葉”。問茶葉水煮沉浮,有意思。大家坐下閒聊,一邊欣賞架上林林總總的紫砂壺作品,一邊品茶。茶是“老樹茶”,他上山親手採制的;壺是高矮不一的三把石瓢壺,他下窯親手燒製的;水是山泉水,這個小區家家喝的都是茅山山泉。他講起宜興老家各種聚合離散;講起他的奶奶給他起名,為他哼詩;講他童年時看揚子晚報初曉“鳳鳴壺”;講他工作後有五六年的樣子,每個週末和假期都坐大巴一路暈車去無錫宜興拜師學藝做紫砂壺;講他和老婆燒出第一爐壺來的疲憊與驚喜……樓下喊開飯了,踱下樓去,口中滿是老樹茶的回甘。

菜以“野菜”為主,昨天冒雨採的馬蘭頭、苜蓿菜,清晨上山挖的筍,上午河裡釣的黑魚以及自家養的老母雞;酒是彭光前自己用山泉釀造的黃酒……

花前月下軒

席間彭光前又聊到了“鳳鳴壺”,眉宇間滿是得色。紫砂鳳鳴壺,業內公認的壺王,千窯不一定能出一把,不能刻意為之,居然讓他初搬到茅山工作室後,用新買的電窯爐第一窯就遇上了。開窯後,當他往某把壺中注水,該壺便發出“切切切,咳咳咳……”的聲音,類似孔雀叫聲,他的夫人喊:快扔遠,快扔遠,要爆炸了。他不禁哈哈大笑:“老婆我們遇上鳳鳴壺了”!隨即,不少人聞訊來要出高價求購,彭光前心動但沒有行動。很可能這輩子他再也燒不出第二把鳳鳴壺了,鎮室之寶不能賣,與紫砂壺的緣分不能斷……

彭光前下午帶我們去山上踏青,一路給我們指點藥草與野菜,教我們如何挖筍不傷林,如何採老樹茶、挖野蒜。沿著溪水走到半山腰,水面突然開闊,乃見採石而成的一湖,有山泉墜落成小瀑布。陽光瀉於湖面,波光碎金閃爍,隨風盤旋。對面高岸上,一群山羊在頭羊帶領下自在吃草,落後的一隻小羊,遠遠追來,咩咩叫喚。我們繞到山泉處,捧水即飲,山泉清冽,自以為羲皇上人。彭光前說,此地九十歲以上老人有兩千多,百歲以上兩百餘人。他選擇此山下安家,半是燒壺,半是養生修道。藝術家都是生活家,生活家更應該得高壽。想彭光前老師鬚髮皆白,手捧紫砂,與夫人軒下喝茶,該是何等祥和畫面。

花前月下軒

據說曾有人問他,你和夫人一起做壺是什麼感覺?他指指家裡牆上的那塊匾:花前月下!……

花前月下軒

花前月下軒

劉勝利,副研究員,南京大學法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主要從事犯罪心理學、罪犯心理矯治及罪犯教育改造研究;在全國監獄系統首次提出通過心理拓展訓練改善罪犯心理健康狀況,並通過實證研究對其進行了證實。曾經在《中國高等教育》《晉陽學刊》《法醫學雜誌》《淨月學刊》《犯罪與改造研究》《理論與現代化》《地方行政管理》《法制與經濟》《鐵道警察學院學報》《四川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德育天地》《黨史資料與研究》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一篇學術論文被羅大華主編的《法律中的心理學》一書收錄,一篇學術論文被中國人民大學資料中心全文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