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湖北,這些5A景區你去過了嗎?

暑期將至,有著千湖之省的湖北同樣也有很多值得去走一走,看一看的地方,下面就讓小編給您說說:

湖北,這些5A景區你去過了嗎?

1、武當山 等級:AAAAA

武當山又名太和山,位於湖北十堰市南,武當山最早的寺觀為唐代所建,明永樂年間,明成祖在京建完故宮後,由工部侍郎郭瑾率原班人馬,浩浩蕩蕩開進武當山,共建造7宮,2觀,36庵和72崖廟等建築群。武當山以宏偉的建築規模著稱於世。現有古建築群均採取皇家建築法式,統一設計佈局。其規模的大小,間距的疏密都恰到好處,達到時隱時現、若明若暗、欲揚先抑、前呼後應、玄妙超然的藝術效果。國務院於1982年公佈武當山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稱:武當山古建築工程浩大,工藝精湛,成功地體現了“仙山瓊閣”的意境,猶如我國古建築成就的展覽。北宋大書畫家米芾將之譽為“天下第一山”。

玄嶽門:武當山的玄嶽門是三間四柱五樓式仿木石結構建築,高十二米,寬十二點四米。它代表著道教所信仰的“五城十二樓”,即這個地方是等侯和相遇神仙的場所。而道家又以人的喉管為“十二重樓”穴道,故又寓意此地是陰陽交界處,為武當山第一道神門,被稱為仙界第一關。在武當山有“進了玄嶽門,性命交給神”的說法,意思是說,凡人進了這神門仙界後,是生是死,是福是禍,就由不得自己了。

復真觀:又名“太子坡”,相傳是淨樂國王太子—也就是後來的玄武大帝—十五歲入武當山-時最初居住的地方,又因其意志不堅在返回家的途中,被紫氣元君用“鐵杵磨針”點化,復又上山-,因而得名復真觀的。

坐落在武當山主峰一天峰柱上的金殿,是我國最大的銅鑄鎏金大殿,建於明永樂十四年(1416年)。殿高5.5米,寬5.8米,進深4.2米。殿內棟樑和藻井都有精細的花紋圖案。藻井上懸掛一顆鎏金明珠,人稱“避風仙珠”。傳說這顆寶珠能鎮住山風,不能吹進殿門,以保證殿內神燈長明不滅。其實山風吹不進是因為殿壁及殿門的各個鑄件,非常嚴密、精確。

金殿內有“真武”銅像,重達10噸。殿外是白玉石欄杆臺,臺下是長約1500米的紫金城。城牆由巨大的長方形條石依山勢壘砌而成。這座金殿建在武當山群峰中最雄奇險峻的天柱峰上,具有“天上瑤臺金闕“的效果。紫霄宮建於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是武當山的主要宮殿,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建築之一。共有殿宇、樓閣、廊廡860間,規模宏偉,氣派非凡。

湖北,這些5A景區你去過了嗎?

2、黃鶴樓 等級:AAAAA

黃鶴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江南三大名樓之一,國家旅遊勝地四十佳。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樓”之美譽。沖決巴山群峰,接納瀟湘雲水,浩蕩長江在三楚腹地與其最長支流漢水交匯,造就了武漢隔兩江而三鎮互峙的偉姿。這裡地處江漢平原東緣,鄂東南丘陵餘脈起伏於平野湖沼之間,龜蛇兩山相夾,江上舟輯如織黃鶴樓天造地設於斯。

黃鶴樓位於武漢市蛇山的黃鶴磯頭,面對鸚鵡洲,與湖南嶽陽樓、江西滕王閣、山東蓬萊閣合稱中國四大名樓。號稱“天下江山第一樓”。相傳始建於三國時期,歷代屢毀屢建。現樓為1981年重建,以清代“同治樓”為原型設計。樓址仍在蛇山頭。主樓高49米,共五層,攢尖頂,層層飛簷,四望如一。底層外簷柱對徑為30米,中部大廳正面牆上設大片浮雕,表現出了歷代有關黃鶴樓的神話傳說;三層設夾層迴廊,陳列有關詩詞書畫;二、三、四層外有四面迴廊,可供遊人遠眺;五層為瞭望廳,可在此觀賞大江景色;附屬建築有仙棗亭、石照亭、黃鶴歸來小景等.。黃鶴樓是聞名中外的名勝古蹟,它雄踞長江之濱,蛇山之首,背倚萬戶林立的武昌城,面臨洶湧浩蕩的揚子江,相對古雅清俊晴川閣,剛好位於長江和京廣線的交叉處,即東西水路與南北陸路的交匯點上。登上黃鶴樓武漢三鎮的旖旎風光歷歷在目,遼闊神州的錦繡山河也遙遙在望。由於這獨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前人流傳至今的詩詞、文賦、楹聯、匾額、摩岩石刻和民間故事,使黃鶴樓成為山川與人文景觀相互倚重的文化名樓,素來享有“天下絕景”和“天下江山第一樓”的美譽。

黃鶴樓坐落在海拔高度61.7米得蛇山頂,以清代“同治樓”為原型設計。樓高5層,總高度51.4米,建築面積3219平方米。72根圓柱拔地而起,雄渾穩健;60個翹角凌空舒展,恰似黃鶴騰飛。樓的屋面用10多萬塊黃色琉璃瓦覆蓋。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黃鶴樓色彩絢麗,雄奇多姿。

黃鶴樓得名,有“因山”、“因仙”兩說。唐《元和郡縣圖志》稱,“吳黃武二年城江夏以安屯戍地也。城西臨大江,西南角因磯為樓,名黃鶴樓”。而唐《圖經》則有“昔費禕登仙嘗駕黃鶴返憩於此”因以名樓典故。與此相類似的還流傳著仙人子安乘鶴、呂洞賓“跨鶴登仙”等故事。昔之論者曾為二說聚訟不決。餘以為,就得名時序言之,實證性的“因山”名樓說似在前頭,三國東吳於黃鵠磯初建戍樓之際,“鵠”、“鶴”音轉,成“黃鶴樓”之名;而“因仙”說大約興起於道教仙話盛行的南朝時期,至唐代則因文人題詠而播揚廣遠。“因山”說為黃鶴樓得名奠定了地理學基石,“因仙”說卻令賞樓者插上縱橫八極的想象翅膀,滿足了人們的求美情志和精神超越需求。兩說各具功能,以往並行不悖,相得益彰,今後也必將彼此映照,共存於永遠。

黃鶴樓歷來是“臨高臺而極目”的絕佳去處,所謂“登臨送遠,遊必於是,宴必於是”,這種地望特色,吸引古今騷人墨客來此,對景興懷,或體味清風明月,嘆江山永在,人生易老之慨;或遙領園野壯闊,抒請纓報國、澄清天下之志,因之佳篇迭出。據不完全統計,歷代詠樓詩詞千餘首,楹聯近千副,文賦過百篇,匾額無算,而尤享盛譽者,莫過被推為“-七律第一的崔顥《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已成詠樓絕唱。崔詩與王勃的《滕王閣序》、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並稱名樓題詠三傑作。吟蹤遍天下的李白,也留下歌詠黃鶴樓的不朽詩篇,“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極盡此樓飄逸神態,也令武漢三鎮從此獲得“江城”雅號。詩以樓名世,樓以詩行遠,勝景與美文相依互存,彼此激發,並輝千秋。誠如清人楹聯所云:崔唱李酬,雙絕二詩傳世上;雲空鶴去,一樓千載峙江邊。這裡所謂“一樓千載峙江邊”,若指人們心中的黃鶴樓倚江永存,則十分恰當;若就物化建築而論,實情卻“謂是今樓異昔樓,一樓毀絕一樓修”。自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黃鵠磯頭築軍事瞭望臺以降,千餘年間,黃鶴樓多數時段作為登臨遊憩、宴客送遠的勝地,其樓木製,故屢造屢毀,最後一座木結構古樓於清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被焚,直至一個世紀後的1985年,方重建形制空前宏麗的新樓,此為今人交相讚歎的“黃鶴百年歸”。

湖北,這些5A景區你去過了嗎?

3、神農架 等級:AAAAA

湖北省西部有一片群峰聳立、林濤起伏的高大山地,它橫亙於長江、漢水之間,方圓3250平方公里,這就是我國著名的神農架林區。相傳,上古時代的神農氏曾在這裡遍嘗百草為民除病,由於崖高壁陡,珍稀藥草不易採到,神農氏就伐木搭架而上,因此後人稱這裡為’神農架’。

神農架內重巒疊嶂,山高谷深,主峰大神農架即神農頂,海拔3105米,是華中地區最高峰,有’華中屋脊’之稱。區內古木參天,奇花異卉遍佈,有’綠色寶庫’之稱。植物種類十分豐富,主峰東南千家坪生長著大量被稱為’活化石’的古老植物,如珙桐、水杉、水青樹、連香樹、領春木等,它們大多都是舉世聞名的第三紀冰川樹種。林區的西南部,有一獨立奇峰稱’望農亭’,亭下有一片石林,上接懸崖,下臨深澗,或盤結曲扭,或亭亭玉立,或如猿猴抱柱,或如猛虎下山,姿態各異,栩栩如生。石林四周,流雲飛霧,若隱若現,有’石林雲雨’之稱,為神農架林區一大奇觀。神農頂北側,峽谷蜿蜒,峰巖壁立,飛瀑參差,景緻奇秀,有’紅坪畫廊’美稱。此處,神農架區內還有眾多的奇洞、潮水河、猴子石、南埡山、小當陽等勝景。

保護區內,不僅景色秀麗,物種豐富,還有種類繁多的珍稀動物。除名貴的金絲猴外,有白雕、白鹿、白松鼠、白蛇、白熊等,堪稱是一個’白色的動物王國’。

始建於一九八二年,一九八六年被升為國家級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的自然保護區,一九九零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接納加入人與生物圈計劃世界生物圈保護網,神農架自然保護區總面積70467公頃,是我國西南高山與華中丘陵的過渡地帶,屬於大巴山脈的延伸部分,地質結構為晚前寒武紀典型地帶,氣候以北亞熱帶向中亞地帶的過渡區域,這裡保存了較為完好的原生和次生生物群落,是研究生物物種多樣性、典型性以及植被自然演替規律的理想場所,是我國西南、華中、華南、華北和西北的動植物區系的匯合地,包含著半個中國的植物種類和亞熱帶、暖溫帶、寒溫帶三種植物垂直分佈類型。

神農架自然保護區山巒起伏、地勢高峻、河溪縱橫,因昭君故事而名揚天下的香溪河就發源於此。由於地形複雜、雨量充沛,小氣候特徵十分明顯,相對高差懸殊大,造就了許多優美、奇特的自然風光,許多從第三、第四紀冰川侵襲中倖存下來的動植物活化石在此繁衍,奇山異洞、奇花異草比比皆是,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的野生花卉就有250多種,據不完全統計,現已知保護區內有陸生脊椎動物336種、鳥類200餘種、兩棲爬行動物30餘種、昆蟲27目,約佔全國昆蟲種類的81.8%。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珍稀動物有金絲猴、金錢豹、華南虎、白鸛、金雕、大鯢、拉步甲等40種,其中金絲猴是與大熊貓齊名的我國特產,主要分佈在保護區內海拔1000-2800米之間,縱跨三個垂直植被帶的針葉林和闊葉林、混交林之中,對其研究一直是一項重點科研項目,保護區內還發現了白熊、白麂、白猴、白蛇等白化型動物。

湖北,這些5A景區你去過了嗎?

4、木蘭文化生態旅遊區

木蘭故里一一武漢市黃陂區,北枕巍巍大別山,南瀕浩浩長江水,國土面積2261平方公里,人口113萬,是武漢市版圖最大、人口最多、生態最好的新城區。

黃陂是“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區”、“中國最具活力的老區生態旅遊示範區”和“全國旅遊系統先進集體”,也是“湖北旅遊強區”。目前,黃陂正在創建“全國旅遊標準化示範區”、“全國智慧旅遊示範區”和“全國旅遊強區”。目前,整個木蘭生態旅遊區已形成了集“食、住、行、遊、購、娛”於一體的旅遊服務體系。

這裡有華中地區最大的城市生態景群,想看山,這裡有國家地質公園、千年宗教名勝木蘭山;想看森林,這裡有幽谷美景、浪漫山水的國家森林公園木蘭天池;想看草原,這裡有華中唯一的草原風情景區木蘭草原;想看花,木蘭雲霧山裡有萬畝杜鵑,木蘭清涼寨景區有10萬株野生櫻花;想看水,這裡有國家水利風景區、華中旅遊度假勝地木蘭湖;想看土司城,這裡有武漢唯一的“改土歸流”土家風情谷錦裡溝;想看古鎮老村,這裡有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大餘灣;想看鄉野風情,這裡有華中最大的農業主題觀光園區農耕年華和勝天農莊;想賞奇石,這裡有武漢唯一的生態奇石景區木蘭古門;想漂流,這裡有“一漂穿三景、一站全體驗”的武漢第一漂天寨溝漂流;想購物,這裡還有華中最大的旅遊購物中心漢口北國際旅遊商品購物中心和奧特萊斯國際品牌旅遊購物廣場……武漢北郊的黃陂,正在成為華中地區最佳旅遊承接地之一。

如今,為促進黃陂旅遊跨越式發展,打造全國旅遊目的地,黃陂區委、區政府明確提出創建國家5A級景區目標,將木蘭山、木蘭天池、木蘭革原和木蘭雲霧山4個4A級旅遊景區整體打包,以“黃陂木蘭文化生態旅遊區”的名稱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不久的將來,黃陂木蘭文化生態旅遊區必將成為武漢旅遊的亮點,成為湖北旅遊的新高地。

木蘭傳奇厚重黃陂

黃陂地處武漢市北郊,是武漢市而積最大、人口最多的新城區。黃陂人文薈萃、山靑水秀、風景獨好,旅遊資源十分豐富。黃陂的歷史文脈也十分悠久,最著名的當屬木蘭代父從軍的傳奇故事,還有市井民俗的黃陂泥塑、花鼓戲等,堪稱黃陂的文化名片,也構成了黃陂非同尋常的歷史,使黃陂成為令人嚮往的旅遊勝地。

黃陂與木蘭

木蘭的故鄉在這裡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一首《木蘭辭》流傳千年,由此創作的文藝作品和影視劇更是讓這位替父從軍的女英雄名震寰宇。長久以來,就在武漢市境內的黃陂區,木蘭一直是一個真實的存在,這裡不僅代代傳誦這木蘭的傳說,也傳承著忠孝勇節的木蘭精神。

黃陂的歷史可追溯至漢代,木蘭的故事最早也發源在那個時代。《輿地紀勝》稱,《樂府》所載女子,為男裝代父從軍者也。每年一月,士女赴廟瞻禮者,絡繹於途,謂之朝木蘭。廟後有基,宋時建。”黃陂在上世紀80年代普査文物時,發現了木蘭墓的殘碑和遺址,證明木蘭墓是可信的。

木蘭雖名不見正史,只有《木蘭辭》這一文學形象,但在古代,民歌的研究價值是很高的,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因為具有真實性而廣泛流傳,民間傳說也是如此。花木蘭效忠國家,愛家敬老,有膽有識,無私奉獻,木蘭文化則突出了忠孝這個最重要,最核心的主題,體現了中華民族凝聚力中最動人心魄的“家國情懷”。使“木蘭”由一個具體的人被提煉,被概括,被昇華成一個精神意象而千古傳頌。

木蘭遺蹟

景觀串起木蘭的腳步

在黃陂,為紀念木蘭、以“木蘭”命名的許多地方,它們的名稱已延續成百上千年,有木蘭碑樓、木蘭坡、木蘭溪、木蘭殿、木蘭廟、木蘭坊、木蘭縣、木蘭將軍墳等等,都是木蘭曾存在於此的佐證。

最著名的黃陂木蘭景群,將眾多以木蘭文化為基調的美麗景緻,推向世人。木蘭山是木蘭的文化之源,也是佛教、道教的活動中心之一。木蘭天池是木蘭的外婆家、也是她成長的地方,於是有了眾多與木蘭成長有關的景點:外婆園和外婆橋,記載了木蘭年幼時的趣事;聰明池,相傳是木蘭小時候打水喝的古並;降龍石與龍池堰,留下的是木蘭降服小白龍的傳說;山下的三道門,則是木蘭劈山開石,阻斷洪流拯救百姓的遺蹟……木蘭萆原是木蘭騎馬射箭、演兵練武的地方,她凱旋歸來時,將這片草原贈給了景仰她的將士,讓他們追隨她一同來到這裡,安居樂業,繁衍生息。木蘭雲霧山則是木蘭將軍的歸隱之地,她在這裡度過了寧靜的餘生,伴隨她的,是華中最大面積的杜鵑花群落。

花木蘭是中國古代四大巾幗英雄之一,她是中國南北朝時期一個傳說色彩極濃的巾幅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壯的英雄史詩。她的“忠、孝、勇、節”的精神,她的中國婦女的英雄氣概和高潔道德,通過動漫、電影、戲曲、歌劇、電視劇、小說等方式的傳播,廣為流傳,家喻戶曉。

如今,木蘭山、木蘭天池、木蘭萆原、木蘭雲霧山更是以“黃陂木蘭文化生態旅遊區”的名義,申報國家5A級旅遊景區,巾幗英雄木蘭的形象,也將由此傳遍中國,走向世界。

魅力黃陂璀璨木蘭

黃陂的山水美,黃陂的喜事多,黃陂的節慶多,感受黃陂毎年各種豐富而歡快的節日,如同在聆聽黃陂跨越發展的足音。在陽光明媚的日子,縱惜山水是我們每個人的內在嚮往,而激惜洋溢的文藝演出,還有特色鮮明的民俗廟會,讓我們發現這個山水園林城區的表情,其實豐富而多彩:有旋律、有文脈、有熱情,似乎都在等待著被品味、被領略。

節慶活動,不僅是文脈的傳承,民族精神的延續,地方精華的展示,更為重要的是通過過這一進程,提升著黃陂的綜合素質。她展示給國內外賓朋的,是活力黃陂、開放黃陂、魅力黃陂。

湖北,這些5A景區你去過了嗎?

5、三峽大壩

位於宜昌縣三鬥坪鎮,下距葛洲壩40公里,整個工程由攔江大壩、水力發電廠和通航船閘組成,攔江大壩建在中堡島上。三峽水利樞紐是綜合治理與開發長江的關鍵性工程,三鬥坪一帶河床開闊,兩岸花崗岩基堅硬、完整,所以長江三峽工程選址在這裡。長江三峽工程竣工後,將發揮防洪、發電、航運、養殖、旅遊、保護生態、淨化環境、開發性移民、南水北調、供水灌溉等十大效益,其中年均發電量可達849億度。

導覽

三峽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壩頂總長3035米,壩頂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總庫容393億立方米,其中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能夠抵禦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雙線五級永久船閘是三峽工程的主要通航建築物,也是三峽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號稱“長江第四峽”,是世界上最大的船閘。船閘全長6.4公里,其主體閘室部分1.6公里,船閘上下落差達113米,船舶通過船閘要翻越40層樓房的高度。

特別提示

1.盛夏時節,在景區內太陽直射後的溫度非常高,如果此時前往景區遊覽,需要防曬、防中暑。及時補充水分很重要。

2.作為一個普通遊客,你是無法事先得知大壩洩洪的具體日期和時間的,一般在雨季和汛期,洩洪的次數會多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