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連企業都炒房,房價真的可以降下來嗎?

近年來,以公司名義購買、持有房產尤其是住宅的勢頭興起。截至2018年一季度,上市公司中持有投資性房地產行業前三分別是:房地產4375.78億元,其次是商業貿易1508.79億元,建築裝飾持有金額866.88億元排在第三。

連企業都炒房,房價真的可以降下來嗎?

審計署最新公告顯示,多家企業仍有大量房產閒置、存在未能按要求退出房地產業務的問題。

2010年4月,東方電氣(7.170, 0.05, 0.70%)集團在年度投資計劃外使用2084.07萬元購買27套商品房及車位,至審計時長期閒置。

至審計時,東方電氣集團、中國中車(7.480, -0.10, -1.32%)集團、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均未能按要求退出房地產業務等工作。

房產閒置等待升值套現,成為過去幾年來一些上市公司增加利潤的做法。2016年-2017年,有*ST新梅(5.100, 0.02, 0.39%)、海航創新(3.970, 0.01, 0.25%)等多家公司選擇出售房產增厚業績。

直至今日,以公司名義購房、上市公司持有房產乃至住宅,在當前的房地產市場——尤其是深圳這類熱點城市已不鮮見。

據深圳中原數據顯示,深圳市場大宗交易從2015年成交約122宗、金額306億,增長到2017年183宗、成交額約514億。萬科深南道、中糧天悅壹號、龍華新盤如紅山6979等公寓產品都有過整體或部分打包出售的情況。

今年4月,位於深圳南山區、即將開盤的寶能城,打包出售總面積為6342.3平方米的56套住宅,房屋售價4.21億元,接盤方為港股公司新體育。所售房屋均價6.64萬元/平方米,只相當於寶能城前期二手房均價的7折。

以企業名義持有房產炒房,有損當前市場交易秩序的公平,所以未來公司購房的現象,主要是指住宅持有的現象,會有較為明顯的管控。

如何集政企之力堵住此類樓市調控漏洞,打擊炒房行為,成為一個緊迫的問題。

如何以公司名義購房嗎?

無論是普通住宅還是非普通住宅,只要是以公司名義購房,均需按照房款的3%繳納契稅,不享受稅率減半的優惠。

1、首先,無論是普通住宅還是非普通住宅,只要是以公司名義購房,均需按照房款的3%繳納契稅,不享受稅率減半的優惠。

2、其次,公司購房還得多繳納房產稅和印花稅。即使是以本人名義註冊的公司,要想把公司購房轉到個人名下,也必須通過轉售程序,繳納相關稅費後辦理過戶手續。這不僅得再多繳一次稅,而且依然得符合外地人連續5年的納稅證明或社保證明的購房條件。

3、以公司名義購房,房產就將被視為公司固定資產,需要每年列入財務報表計算折舊。另外,一旦公司財務狀況出現問題,房產也有可能被抵押、變賣等來彌補欠債損失。

4、公司名義購房則需要提供營業執照、機構代碼證、《商品房買賣合同》需要公司法人代表簽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