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7 如何看待近幾年的中國經濟?

今日傾聽彼得·邱暫時停更一天

明日照常更新哦~如何看待近幾年的中國經濟?

《2020大布局》序言搶先讀

我在2015年出版的《迫在眉睫:中國周邊危機的內幕與突變》一書的序言裡,曾記述過古城西安一位中年女性白領對我說的話:“邱老師,你別講那些高深的理論,你就實實在在地告訴我,我手裡的那幾套房子,最近到底是賣還是不賣?”接著她又說:“還有,我如果把手裡那幾套房子賣了,你得告訴我,2015年有沒有新的投資渠道,讓我至少能保值?”

她說這話的時候是,是2014年的深秋,距今整整3年之前。

我在書裡評論這個故事的時候這樣寫道:“2015年即將開始的時候,太多的老百姓擔心,中國的經濟是否會出現斷崖式的風險。”

再往前,我在2014年出版的《當務之急:2014-2017年中國的最大風險》一書裡,曾記述過地產大亨潘石屹與地產評論家牛刀的對話,時間是2011年房地產調控最嚴厲的時候。

牛刀,作為一個對地產調控充滿期待的評論家,當時曾預言“2012年中國樓市將崩盤”。那時的潘石屹,自稱具有“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說話總是小心翼翼,但還是說出了當時的房地產市場的一些實情:“我想給牛刀說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今天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和10多年前海南島的房地產市場是完全不一樣的。當時海南島的房地產市場基本是沒有最終的需求,全是草炒草建。而今天我們看到北京、上海的需求,北京房租上漲的幅度很快,這就是最真實的需求。”

如何看待近幾年的中國經濟?

如何看待近幾年的中國經濟?

今天的中國民間,恐怕沒有幾個人還會擔心中國經濟會出現斷崖式下跌的風險。無論是從2017年第一季度開始的經濟數據,還是散落在民間的信心,似乎都證明了這一點。

從2017年第一季度開始,中國經濟不但出現回暖,甚至出現了我稱之為“未觸底已反彈”的現象。從2011年開始,我就與一些經濟學家一直在跟蹤、研究中國經濟下行的趨勢。“2017-2018年中國觸底”,是過去幾年裡各路經濟學家似乎比較一致的共識。

2014年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2014年,中國經濟發生了兩件外人可能並不一定知曉的事情:一是中國資本對外投資的總量,首次超越中國引進外資的總量;二是中國首次成為世界最大的貿易伙伴國。這其中,前一條消息尤其值得重視。

也許你會問:這究竟意味著什麼?對此,只要簡單回顧一下過去30多年中國改革開放的歷程就可看得很清楚。

在中國改革改革開放後的相當一段時間裡,吸引外資曾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由此招商引資也成為各級政府官員的業績目標之一。這後面的背景不言自明:當時的中國極其需要外部資金和技術。

但隨著中國的發展,中國資本對外投資日益成為趨勢,並在2014年首次超越引進外資的數量。幾乎就是從2014年開始,世界各地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收購西方品牌的中國企業家,就連德國最大的機器人制造公司,也被中國的企業家所買下。

從2014-2016年,人們發現,一些過去若干年里長期得不到有效治理的經濟頑症,開始得到整治並初見成效,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房地產市場。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如一錘定音,給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整治定了方向。2016年-2017年間,一系列房地產長效調控機制的出臺。經過一年的發酵,2017年“十月黃金週”裡,第一次出現了看房人流大幅減少的冷清現象

前文提到2011年我邀請潘石屹和牛刀進行的對話。這麼多年過去了,中國的樓市始終沒有崩盤,而上面提到的“中國樓市崩盤論”卻早已“崩盤”。而那邊廂,據坊間傳聞,某房地產大佬則正以大手筆出售資產……

消費大爆炸時代來臨

前幾年,當我們忐忑不安地擔心中國經濟下滑時,中國的人均GDP卻仍以加速度增長,以致於出現了“經濟下行,財富增長”的看似令人匪夷所思的現象。以消費促進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這是過去20年裡多少學者和官員的雄心和夢想,只可惜都未能真正實現。只有到了2017年年尾的時候,人們發現:這個時代來臨了!

2007年,中國經濟規模超過德國,成為“世界老三”;2008年,也就是舉辦北京奧運會的那一年,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製造業國家,這一年中國的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從而開啟了本書後面稱之為“享受型消費”的時代;

2010年,也就是舉辦上海世博會的那一年,中國經濟規模超越日本,成為“世界老二”,那一年中國的人均GDP達到4200美元;

2011年,中國人均GDP達到5000美元;

2014年,如前所述,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貿易伙伴國,中國資本對外投資首次超越吸引外資的總額,那一年中國的人均GDP達到7594美元;

2016年,中國的人均GDP達到7900美元;按照這一年開始的“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中國的人均GDP將達到12000美元。

雖然這一步距離美國的54000美元和德國的48000美元還相差甚遠,但全世界恐怕沒有人不為中國的這一速度而驚訝。

2017年夏天,英國《金融時報》敏銳注意到,中國消費者在海外的消費習慣,已從以前單純的“買買買”轉型到了“體驗型消費”。

“消費大爆炸”時代的來臨,正在帶動中國各個產業的升級換代。

今天的中國,如果你從南到北對企業轉型做一番考察就會發現,各地的企業轉型各有千秋,有時幾乎處於完全不同的世代。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即: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趕上方興未艾的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潮流,以智能化的工藝改進其自身的生產和工藝流程;凡是已經踏上轉型之路的企業,無不顯得信心滿滿,而這樣的企業在今天的中國正在越來越多……

淺談中國創新

談到創新,這曾經是中國多少年的一個痛。“自四大發明之後,中國就沒有給世界有過更多的貢獻”,這曾經是多少人對中國的責難,也確曾使我們感到無地自容。

但幾乎也是從2014年左右開始,這一切發生了微妙而深刻的變化。如前所述,幾乎是2014年左右,中國在引進移動互聯網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請注意,我這裡使用的是“引進”二字,因為那時中國對移動互聯網的使用,更多的仍是引進別人的核心技術,使之在中國的大地上開花結果。

但這幾年,更準確地說是最近的一、兩年,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正在積聚能量。可以毫無愧色地說,在人工智能這個決定這一輪科技革命方向的領域裡,中國與美國幾乎處於同一起跑線上,第一個回合可能就將在2020年左右決出勝負。

今天的中國,似乎正處於厚積薄發的新起點上。將近40年的改革開放,在為中國積累了巨大財富的同時,也使這個民族的內在創造力正在呈井噴式的增長和爆發狀態。

To be continued...

搶先閱讀到此為止

右下角“震海軒”

購買邱震海新書如何看待近幾年的中國經濟?


今日話題

如何看待近幾年的中國經濟?

如何看待現在的中國經濟?

如何看待近幾年的中國經濟?

你怎麼看?

歡迎留下你的看法,

我們將精選優質留言進行展示!


商務合作

請加微信號:qiuzhenhai2017詳談


《震海大歷史》

週二、週五

蜻蜓FM準時上線

歡迎新老用戶傾聽!

進入新專輯頁面進行收聽

如何看待近幾年的中國經濟?

如何看待近幾年的中國經濟?點擊“閱讀原文”,收聽更多新節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