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机械制造业经营财务系列问(3)

机械制造业属于非标性质,不仅有生产制造环节,很多都是从技术研发到安装调试甚至包括售后服务,跨期比较长,中间的环节也非常多。技术研发及安装调试属于服务业范畴,生产属于制造业范围,每个产品就是一个项目,又涉及到项目管理。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特性,同一个企业横跨几个行业特性,单从会计核算的角度来说就不是那么简单了,财务管理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这次主要谈谈技术设计环节的几个小问题,大家可以对照一下自己的企业是否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1.图纸设计使用的是三维图还是二维图?三维图包含二维图,可以自动生成材料清单、可以提前将原材料的预计采购单价预设在里面,自动计算出原材料的标准成本等等。另外,图纸的优化都会保存在系统里,以后再生产同类产品可以直接调用图纸,提高设计人员的效率。

2.产品及材料是否有公司范围内的统一编码?不论是否已使用ERP软件,公司范围内的统一编码是要用起来的,统一编码有利于企业内信息畅通,减少沟通成本。有些使用了ERP的企业,产品及原材料编码能做到唯一性也很难,造成的后果就是库存不准确。机械制造业的材料编码分两种,有图号的非标材料和标准材料,这两种材料的编码都可以在三维软件里自动生成(前提是要将编码规则预设到三维软件里)。

3.是否有图纸设计的计划?因为交期比较紧、方案改动或是设计人员工作比较饱和,经常会出现图纸交付延迟的现象,这个环节延误会造成生产环节的待工。图纸多数情况下是分批出来的,所以图纸计划很重要。

4.图纸发放时是否有技术负责人(或方案人员)的审核或复核?图纸的差错会影响到生产成本,所以审核或复核制度很重要。中小企业很多时候没有这种复核的意识,觉得时间来不及,图纸能画完就不错了。另外,老板也经常会直接指挥到制图人员,技术负责人的审核经常会被否定,时间长了也就不费劲去审核了。

5.图纸发放时是否给财务提供材料清单(BOM)?这个对于成本管理很重要。图纸的材料清单材料数量的依据,也是限额领料的重要依据,如果没有材料清单,材料成本很容易失控。

6.图纸变更是否有记录?是否分析变更原因?异常变更是否有改进?因为交期比较紧或是有些材料的采购周期比较长,图纸会一批批出,设计的过程中也会有优化,图纸变更是免不了的。图纸变更如果没有记录,不仅会影响后续的材料采购领用什么的,还会影响到成本。对变更原因进行分析,可以避免以后出现同类型的错误,降低成本。

7.技术协议是否有固定模板?这个应该在产品开发环节谈的,漏了,这里补上。机械制造属于非标产品,销售合同分为商务合同和技术协议,商务合同通常会使用客户的版本,但技术协议大部分会使用供应商的版本,所以产品技术协议的固定模板对机械制造企业来说很重要(里面包括技术风险的防范和规避)。

8.新产品和成熟产品的图纸流程是否有区别?很多人奇怪财务怎么会关心这个问题,新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反反复复改图纸、出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如果成熟产品也是反复改图纸、出错,那整个公司基本就是“救火”状态,这样的企业能有多少利润可供消耗?不论什么工作,只要返工,那成本就是几倍地翻。

9.设计部门的费用(人工费、差旅费)是否可以分摊到产品?越来越多的制造业向设计、生产、安装一体化转型,此时的产品成本仅仅是生产成本已经不能满足于管理的需要了。设计部门的费用越来越庞大,当然附加值也因为技术而增加。从管理的角度来说,希望产品的直接成本越清晰越好、分摊的间接成本越少越好,这样更有利于决策。现在的信息管理系统也能支持这种管理需求。

10.设计部门人员配备是否考虑了工作量、难易程度、新老产品的结构等因素?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地提升个人的效率,但也不能不考虑成本因素。知识工作者有其特性,不能完全没有量化的数据,但也不能过于倚重量化数据。有人善于做重复性的工作,也有人善于做创造性的工作,两者不能是完全同样的评价标准,知人善任可能是用好知识工作者的重点。

随着技术和工具的变革,企业对财务的要求也在发生着变化,并且变化越来越快。作业成本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容易就能实现,间接费用的分摊还会继续存在,但越来越少了。财务更多的是从成本的角度来看技术设计环节,产品的售价是市场决定的,但成本却是企业可控的,企业间的竞争也在于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