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5 微博的股價又雙叒叕漲了,你就承認被打臉了吧!

微博的股價又雙叒叕漲了。

講真,我一向不太喜歡把所謂“潮爆”的網絡熱詞兒,用於我專注的科技觀察和商業評論裡。總覺得失之輕浮,畢竟,所有詞彙都有它Style所對應的領域。但是,微博的表現卻讓許多吃瓜群眾不斷跌碎眼鏡,我實在找不到更好的詞兒來形容其股價第N次連續上漲了。

今天早上我看了一眼收盤的美股,微博繼續保持上漲勢頭,股價收盤漲7.97%,140美元,創歷史新高,市值314億美元。股票漲的這麼好,首當其衝的原因當然是微博剛剛發佈的2017年全年財報。

微博的股價又雙叒叕漲了,你就承認被打臉了吧!

在2017年,微博淨營收11.5億美元,較上年度增長75%。廣告和營銷營收9.967億美元,較上年度增長75%。增值服務營收1.533億美元,較上年度增長81%。歸屬於微博的淨利潤3.526億美元,較上年度增長226%,合每股攤薄淨收益1.56美元,上年度為48美分。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歸屬於微博的淨利潤為4.057億美元,較上年度增長121%,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每股攤薄淨盈利為1.80美元,上年度為82美分。調整後EBITDA(扣除利息、稅金、折舊及攤銷前之利潤)為4.713億美元,同比增長143%,相對淨營收的利潤率為41%,上年度為30%。

數據總是枯燥的,我拿大白話翻譯一下就是:微博幾百億美金市值的體量,居然在營收、淨利潤方面還保持高速增長,淨利潤的增長甚至還高於營收增長!這是一種在垂直大市場取得絕對領導地位的典型表現之一。

微博首席執行官王高飛表示:“我們在2017年已經達到了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全年的總收入超過了10億美元。來自中小企業,大客戶和非廣告業務的營收以及利潤均實現強勁增長,同時我們用戶數也創下歷史新高。微博強勁的社交平臺效應,持續增長的用戶規模和用戶活躍度, 以及豐富的營銷產品,使微博成為中國移動營銷的重要組成部分,進一步鞏固了微博作為中國社交媒體平臺的領先地位。”這話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請允許我再強調一次,140美元相比於8.78美元的歷史低點,微博這兩年暴漲了1500%!放眼中國互聯網江湖,還有哪個股票在這麼短時間有這麼高的漲幅?就到如日中天的BAT也沒能做到。

從廣受詬病,甚至一度被所謂評論家分析師們認為“微博已死有事燒紙”,再到被廣泛認可、股價牛氣沖天,微博真是打了不少人的臉!箇中原因,作為一個重度使用者、大V和堅定唱多者,這兩年我陸續寫過很多稿子,在此不想車軲轆話。只想說一句:出來混,看錯了就要捱打立正!現在上車,還來得及。

有人說,啥啥啥?微博的PE市盈率已經快300倍了啊,還敢上車麼?其實,微博這種高毛利率、高成長的企業,市銷率比市盈率靠譜。真正重要的是,微博有著堅實的基本面支撐:

用戶方面,穩居國內第三大社交網絡地位,月活接近4億仍保持高速增長,未來仍有廣闊的增長空間。

產品方面,從簡單的“Twitter模仿者”到“Twitter+Instagram+YouTube”的集合,將Youtube的MCN模式帶到中國。先後上線短視頻、直播、問答、微博故事等系列產品,成為一個涵蓋廣泛多媒體內容的新媒體平臺。

內容方面,實現從“實時信息”向“實時信息+社交興趣”的轉型,垂直化、視頻化帶動內容的全面升級,先後與NBA、NFL、春晚等頂級IP合作,國內綜藝、電視、電影、網劇等均選擇與微博合作。

商業方面,平臺效應凸顯,利潤率持續提升,推動營收、淨利潤的飛速增長。廣告主對微博營銷模式的認可開始升級為對效果的認可。

根據大摩的最新報告,從全球來看平均而言,領先的社交媒體平臺MAU為領先的IM服務的54%,在國內微博與微信用戶比值遠未達到這一數值(目前為40%)。視頻內容將帶來社交以外的新用戶。開始重視老用戶的召回。

現在,微博已經成為內容傳播的基礎設施,社交+媒體的屬性奠定了其的不可替代性。目前已經是新媒體轉型、新IP打造的第一陣地,未來將吸引更多內容創作者和版權方。與此同時,商業化開始騰飛。2017年營收增長創上市以來新高,隨著用戶規模和內容質量的不斷提升,微博已經成為廣告主的“必買”平臺,未來仍將受益。

前幾天,在我發起的中國互聯網最活躍的媒體分析師社群“紅莓會”裡,大家在討論微博股價時,許多人說靠阿里巴巴、靠收費的粉絲頭條,靠這個、靠那個,甚至有人說靠沒有對手連騰訊都放棄了微博......其實微博的崛起主要靠戰略對頭,執行到位,而不是這個那個牽強的理由。

講真,中國的內容領域從來不缺少對手!未來微博將繼續致力於用戶規模和用戶活躍度的提升,加強內容生態系統,獲取更多的社交營銷預算份額,實現商業機遇的多樣化。

資本市場才是稱重機,真金白銀才是最冷酷的算計,什麼口水都是浮雲。 請記住:商業上真理永遠在少數人手裡,所以永遠只有少數人發財!點破此天機,我只能幫你到這裡了。

王冠雄,著名觀察家,中國十大自媒體(見各大權威榜單)。主持和參與4次IPO,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教練。每日一篇深度文章,發佈於微信、微博、搜索引擎,各大門戶、科技博客等近30個主流平臺,覆蓋400萬中國核心商業、科技人群。為金融時報、福布斯等世界級媒體撰稿人,觀點被媒體廣泛轉載引用,影響力極大,詳情可百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