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王菲竇靖童:媽媽情緒穩定,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這麼多年,王菲一直像傳奇一樣存在,個性低調不張揚卻敢愛敢恨,我行我素。

今年春晚讓王菲和那英時隔20年後再次聯手同臺,已經50多歲的她又一次高調進入大家的視野。

段子手們好不容易才從王菲的同款洗碗手套裡找到了梗,轉頭就被竇靖童甩開了幾百條街。竇靖童以天生的制勝優勢,輕飄飄地成為了當晚最佳段子手。

王菲竇靖童:媽媽情緒穩定,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其實早在2年前,讓王菲成為談資的,就不再是她的歌聲、她的緋聞,而是竇靖童。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王菲說:“我對孩子的這種保護欲及擔憂只存在於嬰幼兒時期,過了這個階段就把她們當作獨立個體去相處和交流了。”不會說教,也不會吼罵孩子,甚至情緒激動的時候都少有。

大家都應該聽說過,在王菲家裡有一條家規:晚上10點前必須回家。竇靖童只要超過一分鐘,王菲就會發短信給說:“你遲到了。”

試想一下,如果是我們面對晚歸的孩子,肯定先是奪命連環call,然後準備了100個為什麼晚歸的問題等著孩子回答,孩子一旦拒絕回答,可能就要大發雷霆了。

王菲為何能在教育子女的時候保持冷靜呢?

這方面,我很欣賞她曾對竇靖童說過一句話:“你不可以去學壞,但你可以不太乖。”

王菲竇靖童:媽媽情緒穩定,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也許就像她講的,沒有把竇靖童當成一個孩子,而是把她當成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在母女的關係中,她只劃出了底線,其他的放手讓孩子去做主自己的人生。

竇靖童兩次中斷學業時,王菲說:“你想好了就好。”

竇靖童16歲時第一次紋身,王菲說:“你不後悔就好。”

這種對孩子的包容和冷靜是很多家長都做不到的。

看似寬鬆的教育下成長出來的竇靖童又是怎樣的呢?

  • 體貼

有媒體說她(竇靖童)在接受專訪時不但體貼問記者要不要換更舒服位置,連助理不小心把飲料潑到電腦上,她也馬上幫忙善後,採訪結束還從隔壁桌拉來的椅子物歸原位。

  • 有禮貌

知乎上有人說曾去竇靖童打工的咖啡店喝過咖啡,在人流量很大,服務人員緊缺的情況下,竇靖童與客人說話的時候語氣總是很溫婉,很喜歡說“不好意思”和“謝謝”,不是客氣偽裝而是很自然地把這些禮貌用語掛在嘴邊,自然表露。

  • 情商高

有人說,這是因為她從小就生長在環境複雜的家庭關係中練就的。即使在王菲和李亞鵬離婚後,她依然會稱李亞鵬為爸爸。除此之外,她在娛樂圈也是公認的人緣好,更有像趙薇、、劉嘉玲、周迅等這樣的忘年交。相傳今年周迅還帶著竇靖童回老家過年,除了生長環境的客觀原因,她直爽不裝,又總給人帶來溫暖的個性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 看起來不太乖,但不叛逆

如果王菲給人感覺總是冷酷,我行我素,常常引人非議,那竇靖童無論是在抽菸、喝酒、紋身等方面比王菲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但她又沒有做出任何出格的事,見過她本人的都說她完全沒有一點叛逆的感覺,相反的,讓人覺得很溫和。

平時在上節目或是專訪時,我們也能看到她是一個略帶羞澀,笑起來很可愛的人。

王菲穩定的情緒,在孩子的教育中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第一個字“慈”

一個母親真正的力量,是她的慈祥,溫柔,溫和,讓人感到大海般的包容接納。

王菲竇靖童:媽媽情緒穩定,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王菲離婚後,從不在孩子面前抱怨前任的不好,她只是讓孩子認識到,母親並沒有後悔,也不會因為離婚而對她就不關心,而是正常關愛。所以這麼多年來,竇靖童與李亞鵬關係交好,對生父更是力挺。

第二字“靜”

很多媽媽眼尖,一眼能看出孩子三個問題,而且立馬指出還反覆強化,甚至當著更多人的面說我孩子就是什麼什麼不好。

大家都知道王菲的二女兒李嫣有天生的殘疾,兔唇(通過手術有所修復)。王菲就很自信地坦言:“我覺得她特別美,一點問題都沒有。”

王菲竇靖童:媽媽情緒穩定,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在很多人都在揣測竇靖童的少年扮相是否是同性戀時,王菲也很平靜認為她做自己就好。

只有母親看到孩子的優點和缺點都不露聲色的時候,才能賦予孩子內心的成長動力。

第三個字“弱”

在孩子面前示弱的母親,孩子的內心必然自信而堅強。學會在孩子面前示弱,就是實現對孩子的託舉,處處佔孩子上風的母親,孩子只有站下風,最後甘願站下風,沒有一點競爭性,也沒有一點動力,極端的會追求叛逆性、破壞性來完成自我的畸形成長。

關於這一點,竇靖童曾經在採訪中說過:“在家裡,媽媽對孩子很平等,大家像朋友,所以沒必要叛逆,從不覺得自己想叛逆或彰顯自我,有什麼事都喜歡和媽媽溝通。”

事實上確實如此,就在去年王菲的一場演唱會上,她可以全程保持冷冷的面無表情,只有與配合表演的竇靖童對視時,才會露出天真可愛的笑容。我們看到的是一位母親在孩子眼裡受到的寵溺和肯定,還有發自內心的為她感到驕傲。

王菲竇靖童:媽媽情緒穩定,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由此可見,育兒是無關社會地位,家庭條件的,保持冷靜,給予孩子真的平等和包容,一定能讓孩子綻放出獨特的個性。

司馬光說:“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於知愛不知教也。”今天的母親越來越做不到保持情緒穩定。

心理學告訴我們,孩子的問題主要是情緒問題,學習不好都是因為負面情緒困擾,很少因為智力。家長內心的焦慮與浮躁,比孩子有學習問題更可怕。

只有孩子內心平靜,才有可能吸收、沉澱、理性思考,才能遠見、卓識、發現、創造,活出自己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