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百歲紅嫂”張淑貞對話90後青年黨員 傳承紅色家風

導語: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今年“七一”是黨的97歲生日,仰望鮮紅的黨旗,我們難抑澎湃的激情;展望光輝的征程,我們感悟如山的使命。為獻禮“七一”建黨,我們徵集了90高齡老黨員和90後年輕黨員對話故事,跨越70年,喜看祖國變化。

家風,在浸透著歲月風塵的家書裡,在熟悉的茶米油鹽醬醋茶裡。家,是最小的國;國,是千萬人的家。家風正,則民風淳黨風正國風清。

本期《90對話90》,我們邀請到“百歲紅嫂”張淑貞和90後青年黨員楊冰清,聽他們聊家風憶歷史,講述紅嫂愛黨擁軍的感人故事……

“百岁红嫂”张淑贞对话90后青年党员 传承红色家风

張淑貞給志願者回憶入黨往事

【黨的初印象】1939年,我們家就有五個黨員

百歲沂蒙紅嫂張淑貞,是“沂蒙母親”王換於的兒媳,沂蒙新紅嫂於愛梅的母親。抗日戰爭時期,張淑貞和婆婆一起創辦了戰時託兒所,撫養了一大批革命後代,其中就有徐向前的女兒小何,羅榮垣的兒子羅東進等等,早在1939年3月,張淑貞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光黨齡就已經接近80歲。

“1938年12月,我的婆婆王換於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婆婆的影響下,我的公公,我的丈夫、我丈夫的弟弟以及我本人,都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我是1939年3月加入的中國共產黨。1939年,共產黨的力量相對薄弱,數量還不是很多的時候,我們家就有5個共產黨員。”

面對鬼子“誰敢救一個八路,全家就得被活埋”的叫囂,張淑貞毅然決然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婆婆王換於的帶領下,張淑貞積極發動組織群眾參軍參戰,做軍鞋、縫軍衣、烙煎餅等支援前線。她還負責13個村莊的抗日宣傳發動工作,帶領全家創辦了戰時託兒所。每次戰鬥結束,張淑貞和婆婆都會冒著危險奔向戰場,搜救八路軍傷員。“那時候,早就不心思死活了。只想著,作為一名黨員,為了革命往前跑就行了。”

1995年出生的楊冰清,生長於新時代的沂蒙地區,耳濡目染的紅嫂文化和革命精神,讓她從小就立志於奉獻她人。進入大學,就加入了青年志願者聯合部,一直儘自己所能為助人為樂。2015年,20週歲的她如願以償,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名黨員,我就能更好地以身作則,為人民服務,為社會奉獻。”畢業後,楊冰清回到家鄉臨沂市沂南縣,加入了大愛沂蒙志願服務隊。

“百岁红嫂”张淑贞对话90后青年党员 传承红色家风

百歲紅嫂張淑貞和小學生一起繡黨旗

【家風永傳承】

張淑貞:

2004年,我的女兒於愛梅走上了擁軍優屬的道路。她每年定期看望老黨員、老八路、老紅嫂以及她們的後人和困難群眾,為他們提供慰問品和資金。她也一直義務到全國各地為學生、黨員領導幹部等等講述革命故事,傳承和弘揚精神。

(於愛梅補充:我是從小聽母親講述抗戰時期的故事中長大的,無論是革命戰爭年代,還是現在,軍人總是衝在最前面。我們家人對軍人一直有很深的感情,特別崇敬。在戰爭年代,那麼艱苦的條件下,我的奶奶和母親都能堅持支軍支前,我也要爭取做到別落後於她們。)

楊冰清:

愛黨擁軍是你們家一直以來的傳統?也是你們一直要傳承下去的家風?

張淑貞:

永遠跟黨走,本分做事,踏實做人,愛黨擁軍是我們家一直傳承下來的家風。從我婆婆那一輩開始,我們家一直將對共產黨的崇敬、共產主義的信仰傳承了下來。擁軍優屬一直是我們家的傳統,不僅我們這一代人要傳承,我們的下一代,子孫後代都要傳承下去。

(於愛梅補充:我母親現在已經106歲,我也是快60的人了。現在,我的女兒高潔也慢慢著手講紅嫂故事,開始擁軍優屬。在外出看望紅嫂、上部隊擁軍的過程中,我現在也都帶上我的外孫,讓他多接觸一些戰爭年代的故事,懂得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楊冰清:

您一直居住在馬牧池鄉東辛莊村?現在誰負責照顧您?

張淑貞:

我有7個子女。此前一直跟著小女兒於愛梅在沂南縣城居住。現在年紀大了,落葉歸根,想回到自己最早生活、居住、戰鬥過的地方,就搬回了老家。我的子女輪流照顧我,也經常有一些志願者、黨員幹部等來看望我。

(於愛梅補充:此前我跟母親居住的時間比較久,聽她講革命傳統、革命故事比較多。現在我經常外出擁軍優屬,講革命故事,就是受母親的薰陶。只要一回到沂南,我就回抽空回家看看母親,跟她講講我在外面的見聞。母親一直告誡我們,要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實實擁軍。雖然照顧過那麼多革命後代,但她從來不讓我們去找別人、麻煩別人。)

【記者手記】

從她們身上,我看到三代紅嫂用聲明詮釋的愛黨擁軍情,看到了紅嫂精神在沂蒙代代傳承……家庭家風的傳承是潛移默化的,從王換於到張淑貞,再到於愛梅,一家三代人從戰爭歲月走到和平年代,他們始終以沂蒙母親的情懷,傳承的愛黨擁軍的傳統。

琅琊新聞網記者 潘鳳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