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千餘家上市公司持有房產近萬億 究竟傷害了多少剛需

千餘家上市公司持有房產近萬億 究竟傷害了多少剛需

撰文|張銀銀

今天被匯率破6.5刷屏,槓桿遊戲膽子小沒寫。不過歷史雖不會重演,但套路總是驚人的相似。

正巧看見審計署發佈2017年工作報告的消息,其中提到上市公司炒房亂象,有些話想說。

常常在網絡上看到某上市公司賣房求生,集體拋售投資性房產,殊不知據wind數據顯示,2018年一季度,投資房地產的上市公司數量已增至1655家,總共持有投資性房地產市值高達9904.17億元。

公司投資房產實在算不上特別,但這樣大規模的集體瘋狂,卻是罕見。在房住不炒喊了這麼久之後,一些地方炒房散戶似乎確實有些偃旗息鼓了,但“莊家”們的熱情,看來不僅沒有減退反而更加瘋狂。

千餘家上市公司持有房產近萬億 究竟傷害了多少剛需

1、樓市坐莊者中,國企佔據半壁江山

以深圳為例,據深圳中原數據顯示,2015年深圳市場大宗交易成交約122宗、金額306億, 2017年增加到了183宗、成交額約514億。

其中數個公寓產品都有過整體或部分打包出售的情況。

2018年4月,位於深圳南山區、即將開盤某樓盤打包出售總面積為6342.3平方米的56套住宅,房屋售價4.21億元,接盤方為某港股公司,均價6.64萬元/平方米,遠低於該樓盤前期的二手房均價。

深圳的住宅本來就已經很少,加上被上市公司打包買入,市場中的住宅供應就更少,作為散戶的剛需買不買得起是問題,能不能買到更是問題。你說是不是傷害了剛需?

深圳只是個縮影。以公司名義購房、上市公司持有房產乃至住宅,在當前的房地產市場其實已是家常便飯。

審計署最新公告顯示,多家企業仍有大量房產閒置、存在未能按要求退出房地產業務的問題。

千餘家上市公司持有房產近萬億 究竟傷害了多少剛需

如2010年4月,東方電氣集團在年度投資計劃外使用2084.07萬元購買27套商品房及車位,至審計時長期閒置。

此外,還有媒體統計發現,東方電氣集團、中國中車集團、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均未能按要求退出房地產業務等工作。

而且這類“炒房”軍團裡,國企就佔了大部分。公開報道顯示,截止2018年一季度,國有企業持有投資性房地產5421.15億元,佔比54.74%;

其次是民營企業持有投資性房地產2508.80億元,佔比25.33%;

排在第三的是中外合資企業持有投資性房地產1971.21億元,佔比19.90%;第四是集體企業2.99億元,佔比0.03%。

不過國企佔比之高也能理解,畢竟從體量來說,國企仍是我國經濟的老大哥,作用巨大。

2、房地產作為支柱產業15年,投資房地產的上市公司數年年攀升

今年是房改20年。1998年,《關於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發佈。有分析認為,這份文件跟新加坡的制度類似,這可能是此後五年,房價保持相對穩定的主要原因。

而那五年,少有上市公司持有投資性房地產。

千餘家上市公司持有房產近萬億 究竟傷害了多少剛需

事情在2003年8月開始了變化,彼時,高層明確將房地產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下發《關於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將房地產行業定位拉動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明確提出要保持房地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要求充分認識房地產。

與此同時,M2的增長也漸漸開始一發不可收拾。緊接著,上市公司開始投資房地產。

年報數據顯示,2004年,交通銀行、中國中鐵等8家上市公司開始投資房地產,當年總共持有投資性房地產市值11.39億元。

2005年,投資房地產的上市公司數量增至25家,總共持有投資性房地產市值49.33億。

2006年,數量大幅增加至588家,持有市值暴增至723.48億元。

在接下來的10多年裡,投資房地產的上市公司數年年攀升。

直到2018年一季度,投資房地產的上市公司數量已增至1655家,總共持有投資性房地產市值高達9904.17億元。

如今調控層層深入,但仍澆滅不了上市公司“買下全中國熱點城市房產”的熱情。剩下一旁的個人購房者涼涼地等著搖號,一些城市大概率還是搖不到,問題到底出在哪?

不禁想到上世紀90年代,日本上市公司也曾大規模投資房地產。但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泡沫破裂後,日本上市企業大量破產倒閉,房價的大幅下挫也重創了其金融業。

我國會重蹈覆轍嗎?目前看來似乎不會,不要小看了上頭的維穩能力。

千餘家上市公司持有房產近萬億 究竟傷害了多少剛需

3、樓市信仰面前,我們正遭遇的多重壓力

但話說回來,要實現軟著陸,壓力也是很大。

前不久國統局發佈了5月經濟數據,拉動中國經濟的三架馬車,投資,消費,和淨出口,表現似乎不太好。

2018年1-5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16043億元,同比增長6.1%,增速比1-4月份回落0.9個百分點。如下圖1所示,今年以來,這個增速實際上一直處於下滑的狀態。

千餘家上市公司持有房產近萬億 究竟傷害了多少剛需

圖1.2017年1-5月以來,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情況 圖表來源|國家統計局網站

那麼,反映民消費需求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情況如何呢?

2018年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359億元,同比名義增長8.5%,同樣也是創下一年裡的新低,且這一跌幅還不小。

千餘家上市公司持有房產近萬億 究竟傷害了多少剛需

圖2.2017年5月以來,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月同比增長速度 圖表來源|國家統計局網站

再就是最後一輛馬車:出口了。在目前的狀況下,我們的出口形勢如何?槓桿遊戲就不多說了,不會比投資和消費情況好到哪去。

經濟要轉型,去槓桿要繼續,樓市要穩,人民幣信心必須有保證……樓市信仰面前,需要擔憂的還有太多太多。這樣看來,上市公司來個炒房亂象又算什麼呢?只不過苦了剛需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