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9 邊發吉:敞開心扉給人看

採訪一個履歷表上填著“農民出身、初中學歷”的人,最好別跟他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或梅蘭芳,因為你很快會為自己的淺薄而汗顏——他不僅對世界上各大門派的文藝理論如數家珍,而且對中西方文化有著極為獨特和深刻的見解。

邊發吉:敞開心扉給人看

邊發吉在第十屆中國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任評委會主席。圖為邊發吉宣佈評獎結果。

最好也別提你是哪裡人。因為無論哪裡,都會觸碰到他的“語音切換鍵”,他會馬上用你熟悉的鄉音侃侃而談——無論北京、天津,還是廣東、河南,亦或保定、唐山……於是,一場主題嚴肅、正襟危坐的訪談會在瞬間“土崩瓦解”,笑聲一片。

如果你碰巧喜歡雜技,那就算撞到槍口上了,他會聲情並茂、口若懸河地講上一整天——從3600年前初出江湖的民間雜耍,到30年來享譽世界的河北吳橋雜技節;從謝覺哉的詩歌講到雜技劇和民族精神……

邊發吉:敞開心扉給人看

在瑞典做評委

這位文化“牛人”就是邊發吉。作為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雜技家協會主席、河北省政協副主席的他,和那個出生於大運河畔、聽京胡、看雜技長大、敢帶著雜技班子闖世界的他,總是如此生動自然地進行著角色轉換。

無論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他始終紮根生活的沃土,始終保持著率真熱情的個性,保持著對藝術執著而純粹的熱愛。

助推雜技一飛沖天

6月10日,在河北省藝術中心,邊發吉接受了記者的專訪。話題就從藝術中心開始。這座佔地44.62畝,總建築面積32059平方米的全國一類演出場所,主體建築是多功能雜技館,配有升降樂池,舞臺具有敞開式、鏡框式、伸出式等多種可變形組合方式,是目前河北最大、最先進的多功能演出場所。

邊發吉說,河北省藝術中心就是為了吳橋國際雜技節量身打造的。談到當年的籌建過程,邊發吉感慨萬千地說:“一波三折呀,太難了!”當時多位國際評委和雜技藝術家提出,吳橋雜技節需要一個專業劇場,但是省裡聲音不一。有人說,河北經濟落後,還有人上不起學、吃不飽飯,為一個劇場花這麼多錢不合適。邊發吉據理力爭,反覆闡述辦好雜技節的意義,說越不打文化品牌,越沒有影響力,就越受窮,甚至不惜面紅耳赤地爭辯。後來省委力排眾議,確定建設河北省藝術中心。在施工拆遷過程中,又遇到難題。他不顧個人安危站在最前面,與拆遷戶面對面交流,一遍遍溝通,做思想工作,才使工程如期進行。1999年10月,河北省藝術中心終於建成使用,當年10月30日至11月8日就成功舉辦了第七屆中國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並從本屆開始,該藝術節正式升格為國家級國際性藝術節慶活動。

從1987年創立至今,河北吳橋國際雜技節已經走過了31個年頭、成功舉辦了16屆,共有50多個國家的600多個節目參加了歷屆雜技節,萬餘位藝術家來河北省進行交流和商演近5萬場次。目前,已形成集教育、演出、培訓、道具生產、旅遊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為一體的雜技產業鏈。從一個地方性節日上升到國家級藝術盛會,再成為中國舉辦歷史最長、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國際雜技藝術節,乃至成為全省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邊發吉始終都是重要的籌劃者、推動者和參與者。他說中國雜技藝術源遠流長,在今天仍然散發著無窮的魅力,並以其獨特的表演方式與表達優勢,在“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吳橋雜技節的意義遠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它最大的意義是大大提高了河北的影響力,樹立了河北形象,弘揚了河北精神。

創新發展一路驚豔

邊發吉1957年出生於河北省滄州市肅寧縣農村。受父兄影響,他自幼飽讀詩書,酷愛京劇和詩詞雜賦,尤其喜愛范仲淹、辛棄疾等愛國主義詩人的作品。雖然因為時代原因,他14歲就進入肅寧縣雜技團工作,但“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家國情懷早已深入骨髓,加上古風雅韻的長期浸潤,為他日後從事文藝創作並一次次登頂藝術高峰埋下伏筆。

1970年,邊發吉進入肅寧縣雜技團,任琵琶演奏員。他以學習音樂為主,兼學雜技,並嘗試著作曲和編劇。1976年10月,他被調到河北省雜技團。上世紀80年代,演出市場不景氣,河北省雜技團連年虧損,道具裝備老化,演員收入低微,甚至一度傳出要更名為“趙縣雪花梨雜技團”。

邊發吉坐不住了。他太愛雜技了,不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劇團走向沒落。

“為什麼我最愛雜技?雜技最大的魅力是真實、真誠、厚道,敢於挑戰極限,敢把命交到你手裡。這種勇敢頑強、不畏艱難險阻的雜技精神不就是我們民族精神嗎!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有多少藝術門類消亡了,可是雜技歷經3600年依然存在。在咱們河北省吳橋縣,有這樣的民謠:‘上至九十九,下至才會走,吳橋耍玩藝兒,人人有一手。’說明雜技是多麼深入人心。這麼好的藝術,怎麼能在我們手上沒落呢!”

邊發吉:敞開心扉給人看

大型雜技主題晚會《天緣》

正是懷著這種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邊發吉參加了上級部門組織的招標競崗。他認真分析了雜技團存在的問題,並就如何突破市場瓶頸、振興省雜技團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通過激烈的競爭,1989年3月,邊發吉被任命為河北省雜技團團長。雖然誇下“振興河北雜技,絕不拿政府一分錢補貼”的海口,可是面對入不敷出、人心思變的殘局,想打個翻身仗談何容易!他首先整頓紀律,扭轉從前懶散的工作局面,統一思想,樹立信心;同時加強業務訓練,下大功夫抓精品工程,積極參與各種國際賽事,擦亮河北雜技品牌。自擔任省雜技團團長起,邊發吉率團出國演出和擔任國際評委,足跡遍及60多個國家和地區。每到一處,他不僅觀摩雜技,還徜徉在歌劇、音樂劇、舞劇、話劇等舞臺演出中,熟悉各國的舞臺藝術表現手段。在邊發吉的帶領下,河北省雜技團不僅走出低谷,而且屢創輝煌,演職員的收入翻了幾倍。

邊發吉:敞開心扉給人看

大型雜技主題晚會《天緣》

長期以來,邊發吉致力於雜技劇、戲曲及綜合晚會的編、創、導藝術領域的實踐和研究工作,與周大明合著的《雜技概論》,填補了中國乃至世界雜技藝術的理論空白,堪稱雜技藝術史上一項里程碑式的研究成果。同時,他以一種更開闊的藝術視野,將藝術理論和舞臺手段與所要表現的藝術主題和審美理想結合起來,與當下中國受眾的審美情趣結合起來,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美學精神結合起來,使之構成一種新的時代話語和藝術話語。傳統的雜技藝術是以競技、雜耍為主的單一表演模式,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還被有些評論家稱為“只能有情趣,很難表現出情節”。邊發吉認為,在新時代,雜技藝術也應該有新形態、新相貌、新內涵與新故事。經過多種嘗試,他們推出了一大批內涵豐富、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力作,如《故鄉》《玄光》《天緣》等多部雜技劇。又如雜技劇《百鳥衣》以廣西壯族經典民間傳說為創作題材;《江湖》講述中國雜技藝人闖蕩世界、行俠仗義的故事,彰顯了雜技藝人的俠肝義膽及愛國情懷等等。這些創新的雜技劇受到了觀眾和專家的高度認可,多次在國內外獲獎。雜技節目《清宮樂韻》獲法蘭西共和國總統獎,大型主題晚會《中華魂》《玄光》分別獲得2001年首屆中國雜技金菊獎優秀劇目獎及唯一導演獎、第18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星光獎一等獎,雜技劇《夢幻西遊》獲文化部“文華獎”金獎第一名,大型雜技劇《百鳥衣》《江湖》先後入選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他還導演了戲曲《長劍歌》《黃粱夢》《天涯歌女》《狼牙山》等9部作品,其中《黃粱夢》入選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在第十屆中國藝術節上獲文化部文華劇目獎。

邊發吉:敞開心扉給人看

大型魔幻劇《黃粱夢》劇照

邊發吉:敞開心扉給人看

大型魔術主題晚會《玄光》

邊發吉:敞開心扉給人看

大型雜技主題晚會《森林密碼》

邊發吉:敞開心扉給人看

大型雜技主題晚會《夢幻西遊》

牢記使命一往無前

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邊發吉是應邀參加的72位文化名人之一。他說總書記的講話高屋建瓴,至今回想起來,仍備感親切、催人奮進。

“總書記的那句‘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方向’,含義深刻呀。文藝工作者要想創作出好的作品,必須要低下頭來,放下架子,深入民間,去挖掘整理、去創作創新。人民和生活是源頭,源頭如果斷了,水就枯竭了,藝術就沒有生命力了。”

邊發吉:敞開心扉給人看

大型歌舞晚會《英雄河北》

邊發吉說這番話時,是有感而發的。幾十年來,為了深入生活,從生活中捕捉藝術的素材和靈感,他無數次帶領雜技藝術工作者赴基層考察調研,慰問演出,走遍了祖國的山山水水。

“每到一地,我都能深切感受到基層百姓或部隊官兵對藝術的強烈渴望,激勵著我們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回饋他們。”

雜技藝術本身來自民間生活,其表演形式、道具,相比其他藝術形式,更富有中國民間特色。邊發吉在挖掘、整理素材的同時,也在思考如何將已經失傳或即將失傳的美的因素融入雜技創作中,如何讓傳統雜技藝術更加符合當今人們的文化需求與審美價值觀。在創作《百鳥衣》時,他們到廣西壯族自治區考察採風,將當地傳統的“鼓舞”融入到劇本中,受到當地群眾的熱烈歡迎。

邊發吉說,今天,人們越來越重視對美的追求,融合了傳統與現代的優秀雜技作品,在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的同時,也讓我們對自己的文化充滿自信。此外,雜技不但是一門藝術,也是一個文化產業,對發展當地經濟、擴大當地影響力都有積極作用。如2005年他創意執導的“廣州長隆大馬戲”,在國內外得到高度讚揚,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取得巨大成功。他用自己的實踐充分證明了雜技藝術完全可以站得更高,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在訪談過程中,邊發吉多次提到“以民為本”“為人民服務”。他說一個文藝工作者,無論什麼時候都要腳踏實地,務實求學,問心無愧,切忌裝潢,搞假大空。文藝創作如此,做人亦如此。

認識邊發吉的人,無不驚歎於他的博學多才。事實上,他不僅是榮獲河北文藝最高獎“關漢卿終身成就獎”的國家一級編導,而且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是中組部、文化部重點聯繫的高級專家,可是每次填履歷表,他都低調而誠實地填寫“出身農民,學歷初中”。

談到對未來的規劃,邊發吉說,作為一名全國政協委員,他將繼續為以雜技為代表的中國藝術的傳承、發展與創新建言獻策。“對於我個人來說,最大的夢想還是創作出更好的、被老百姓喜愛的作品。”

“行經萬里身猶健,歷盡千艱膽未寒。可有塵瑕須拂拭,敞開心扉給人看。”邊發吉常用這首詩形容雜技藝術,其實,這份坦蕩胸襟、赤子情懷,何嘗不是他自己的寫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