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二師:厚植生態底色 綠色經濟成為重要引擎

二師:厚植生態底色 綠色經濟成為重要引擎

二師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發展綠色經濟,使之成為發展的重要引擎——

厚植生態底色

二师:厚植生态底色 绿色经济成为重要引擎

涇渭分明,彷彿兩個世界。

二師三十三團九連職工劉恆家的農田在塔克拉瑪干沙漠北部邊緣。放眼望去,一邊是綠色的農田和高高的防風林,一邊則是望不到邊際的沙海。

說起2006年這裡的情景,劉恆眼裡噙滿了淚水。“當時我種了400畝棉花,6月的一場大風,棉花地像被掃帚掃過一般,一棵棉苗也沒剩下。那時我就知道,僅種棉花是不行的,必須建造防風林。所以我就每年投資1萬多元進行生態治理。”

(一)

治沙又治窮,植綠也致富。

二師把防風固沙、改善生態環境作為要事來抓,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用於植樹造林、退耕還林。塔里木墾區各團場通過運用先進的生物固沙與植被管護技術,不僅綠化了沙漠,還為職工找到了一條發展之路。

三十三團一些連隊職工退出棉田,種上了香梨、紅棗、黑枸杞等。為了保障職工的經濟利益,三十三團免費為退棉植樹的職工提供果樹苗,團場第一年為每人每畝地發放450元管理費,從第二年起每年增加100元,到第4年為止。在樹木生長期套種的經濟作物收入全歸職工所有。這些措施使改種果樹的職工收入不降反增,激發了職工退棉植樹的積極性。

三十三團三連職工袁斌說:“今年,我的香梨每畝預計能收穫300公斤,明年後年產量肯定會更高,種樹比種棉花少打藥,對生態肯定有好處。過去種棉花,一年受災好幾次,現在種果樹,風沙小了,經濟效益也提高了,環境也好了。”

三十三團林業站站長廖英說:“我們團從2014年開始引進主幹接果模式,到現在為止已經種植了2.2萬畝林果。主幹接果模式的引進,使職工經濟效益提高了,團場的生態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二師三十一團南接塔克拉瑪干沙漠,北臨庫木塔格沙漠,身處兩大沙漠夾縫之中。

5年來,三十一團退棉植樹造林累計投入生態環境保護建設資金2億元,團場現有林地面積34萬畝。這個團以沙漠最前沿的生態林為第一道生態保護屏障,今年,團場又在沙漠前沿地帶種植600畝葡萄樹,形成第二道生態保護屏障;通過運用植被管護技術,將苗木成活率提高到83%,每年節約淡水資源近20萬立方米。這些經濟苗木既能防沙固沙,又能增加收益。

三十一團林業站副站長程書明說:“今年,1畝葡萄地預計有200公斤的產量,這是我們促進生態治沙和生態經濟相結合的一個示範點。防沙治沙一味地靠團場的經濟支持是很困難的,防沙治沙只有與沙產業、旅遊業相結合,才能實現良性發展,才能把防沙治沙工作持續下去。”

二师:厚植生态底色 绿色经济成为重要引擎

航拍二師恰拉湖溼地一角(資料圖片)。蘇江生 攝

目前,二師已建成了生態環境保護林、經濟效益林、道路林、農田防護林、居民綠化林“五道生態屏障”。在昔日的不毛之地,防護林彷彿一道綠色的長城,橫亙在兩大沙漠之間,巍然屹立在大漠前沿。

(二)

生態建設是兵團人改造自然的一個奇蹟。

為防沙治沙,二師塔里木墾區5個團場的6萬多名居民植樹造林,抵禦沙漠前行。在他們的努力下,一條長180公里、寬14公里的綠化帶成為沙漠中的綠色奇蹟,保障了塔里木河下游“綠色走廊”的暢通。

近年,二師把防沙治沙作為生態文明建設和促進沙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採取了一系列措施,走出了一條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並重、治沙與治窮共贏的荒漠化防治道路,初步遏制了荒漠化持續擴展的態勢。

二師塔里木墾區各個團場著重發展生態經濟林,以林養林,這些作物既能防沙固沙,又能增加收益。二師已經初步建成了25萬畝紅棗、20萬畝香梨、2.5萬畝葡萄、2萬畝黑枸杞種植基地。三十一團六連職工馮衛,在沙漠邊緣種植50畝棗樹,年產量達20噸,收入可達15萬元左右。

二师:厚植生态底色 绿色经济成为重要引擎

二師三十一團護林員在查看生態林生長情況(資料圖片)。 蘇江生 攝

良好的生態環境也改善了當地的氣候,尤其是近5年,塔里木墾區6級以上的大風及沙塵暴天氣明顯減少。

馮衛說:“以前種棉花的時候風沙大,每年要受幾次風災,都要補種,人力物力消耗很大。現在種上紅棗樹,基本上沒有自然災害了,對固沙也很有作用。這幾年種紅棗樹,既保護了生態又增加了收入。”

三十一團六連連長周先明說:“把沙漠逼回去,人進沙退,我們就要大力發展林果業,一畝園換十畝田。如果我們把園子建好了,人人都是生態衛士。”

職工富裕了,當地的居住環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為加快生態建設,二師還啟動了“綠色城鎮、綠色社區、綠色連隊”創建活動,明確了綠化覆蓋率、綠化標準、養護水平等指標,統籌推進生態建設,實現因林而美、因綠而富的目標。

三十三團社區服務中心主任邢志遠說:“今年,我們出動了1.26萬餘人次,種植各類樹木3.6萬餘株、各類花草26.8萬餘株。”

目前,二師在做好331萬畝天然草地、260萬畝天然林封育管理的同時,種植林地64萬畝。今年,二師再次減少了經濟作物種植面積,種植飼草、植樹造林5萬畝。二師通過實施生態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0多萬畝,植被覆蓋率提高1.4個百分點;建成13個兵團級以上生態鄉鎮、1個兵團級旅遊名鎮、兩個兵團級綠色社區;全師林網綠化率達85%,鐵門關市城區綠化覆蓋率達42%。

(三)

深耕“生態”,細作“產業”。

三十一團六連職工張英的紅棗園裡,陽光下綠油油的葉片十分誘人,滿臉笑容的張英對今年紅棗豐收信心十足。

但幾年前的一場經歷,卻讓她痛苦萬分。“2014年春天,棉花剛出苗,一個月就颳了三場大風。在我們這,刮一場大風,棉花就不會豐收了,更何況是三場大風。從那時起,我就明白了一個道理:不能僅僅靠種棉花發展生產,我們要通過生態治理髮展生產。在建好防護網的同時,我們發展林果業,使自己的生活有了很大改變。我的28畝紅棗園去年收入6萬多元。”

這些樹、這些草,哪怕只是一顆荊棘,都包含著兵團人和風沙抗爭的血與淚。

儘管這些年二師相繼推廣應用了節水灌溉技術和一系列種植新技術,在沿國道218線、314線、315線和省道305線上直線推進,種植樹木,保護天然林地和天然草地,但仍沒有從根本上改變生態環境差的狀況。

二師二十一團園林中心主任鄧盛春說:“今年,二十一團種植蘋果樹1022畝,總共8.5萬株;未來3年,將種植1.5萬畝蘋果樹,打造二師名優蘋果基地;種植常規楊樹280畝,條田林網化率達100%。”

二師是全國棉花高產示範區,曾多次創造了全國棉花大面積單產紀錄。棉花是兵團的主要經濟作物,退出棉花種植後很多職工一下子不能適應。

三十一團五連職工劉金成說:“我家承包的62畝土地全部用來種樹了。雖然從眼前看,一年5萬元的收入沒有了,有點損失,但從長遠看,種樹既有生態效益,又有經濟效益,還是很值的。”

在劉恆的地裡,香梨園、紅棗園、甘草園、魚塘都被緊緊地包圍在高大的防風林中。如今劉恆自豪地說:“這裡已經形成一個小環境,氣溫下降了,風沙基本吹不到農田裡。去年全團香梨受災,但我家的香梨大豐收,收穫280噸。這都是生態環境治理帶來的好處。”

二师:厚植生态底色 绿色经济成为重要引擎

二師三十六團職工在荒漠裡種植的黑枸杞獲得豐收。圖為該團職工在採收黑枸杞(資料圖片)。兵團日報駐二師記者站 慄衛平 攝

三十一團團長劉河新介紹,有效治理塔克拉瑪干沙漠曾被認為是世紀難題。二師在多年的努力中,創新性地開展了植被生態治理工作。通過先進的生物固沙與植被管護技術,將苗木成活率提高到83%,不僅綠化了沙漠,還為職工找到了一條發展之路。

良好的生態環境也改善了當地的氣候,近年二師塔里木墾區6級以上的大風及沙塵暴天氣明顯減少。尤其近5年,墾區各個團場著重發展林下經濟,以林養林,在“防沙梭梭林”下種植肉蓯蓉、紅棗、甘草、板藍根、黃芪等植物,打破了棉花“一花獨秀”的格局。

2011年以來,二師遵循沙漠生態系統自然規律,把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與科學治沙、推進生態建設相結合,match超額完成了防沙治沙目標任務,共計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積43.04萬畝,完成計劃的139%,其中人工造林23.04萬畝,義務植樹盡責率達96%以上;封沙育林16萬畝,機械治沙1萬畝,草原封禁3萬畝。

二師森林覆蓋率已從6年前的16.3%,提高到去年的18.8%,林地資源總量達到了264.84萬畝。(作者 王新國 蘇江生)

二师:厚植生态底色 绿色经济成为重要引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