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5 一個荷蘭人眼中的廣東汕頭

廣東潮汕地區文化,一直是一個相對封閉而獨特的存在,外面的人看不明,裡面的人也說不清,一千個人心裡可能會有一千個潮汕。

在這片神秘的大地上,很多外地人來過,也看過,他們是潮汕文化的親歷者,或許從他們的眼中,可以看到我們記憶裡熟悉的潮汕,也可以看到記憶裡不一樣的潮汕。

高中畢業那年,荷蘭人田陽萌生了一個想法,他想去最遙遠的國度做畢業旅行。他想了很久,最後選擇了中國。

“出發前我學習了簡單的中文,”田陽說,“大概就是你身體好嗎這種,哈哈哈。”

他記得那本中文教材是法國出版的,就像中國的英語教材一樣,也是用對白的形式表達的,他印象很深,有一個對白是——

A:中國大嗎?

B:對,中國很大!

A:日本大嗎?

B:不,日本很小!

他學了這些並沒有什麼卵用的中文就安心出發了,一路穿過東歐、俄羅斯、蒙古國,進入到中國,開始他的假期,這個旅程花了他九個月的時間。

這次旅行讓他對中國有極好的印象,那時候他也還沒想到,後來他會在北京留學,會遊遍神州大地的大好河山,以及會住在汕頭這樣一個海濱小城。

一個荷蘭人眼中的廣東汕頭

荷蘭人田陽

他能和汕頭結緣,也源於他對建築的喜愛,在北京住衚衕的日子裡,他被北京大小衚衕裡的生活氣息感染,或許也是天生對老事物的喜好,他開始關注起了歷史較久的建築和文化,那時候他常常為老胡同的簡單改造感到遺憾。

這種對歷史建築的喜好,促使他開始遊歷中國的各大城市,機緣巧合。受朋友之邀,田陽在2015年首次踏上了這個百年商埠,參觀了老市區的房子,坐船過到礐石,看看老教堂,看看軍區旁的老房子。在瞭解之後,田陽開始喜歡汕頭。

一個荷蘭人眼中的廣東汕頭

老市區騎樓

一個荷蘭人眼中的廣東汕頭

老市區騎樓

很多人以為老建築哪裡都有,有些地方的老房子比汕頭的更有特色呢,至於傳統文化傳承,那不是更普遍的事情嗎?但走過很多城市的外國人田陽卻有不一樣的看法。

田陽告訴我們:“我覺得汕頭的文化跟普通的文化遺產有一些不一樣,它不顯得偉大,也不跟什麼皇帝有關,它是反應當地人和外來文化交流的歷史,因為汕頭在海邊。”

或許中文對田陽來說終究是不容易精通的,他只能說的很簡單,但他對汕頭文化的瞭解或許比一些本地人更深刻。

後來田陽搬到了南海一橫的巷子裡,他和樓下修摩托的老闆夫婦成了好朋友,那時候田陽飽受南方大蟑螂的折磨,這種趴在地上像坦克、飛在空中像戰鬥機的蟑螂讓他毛骨悚然,最後還是樓下老闆幫他封堵了家裡的蟑螂洞。

一個荷蘭人眼中的廣東汕頭

中山公園門

一個荷蘭人眼中的廣東汕頭

園內九曲橋

一個荷蘭人眼中的廣東汕頭

園內假山

田陽開始活的很“潮汕”,他學會了泡茶喝茶,會騎著單車在老市區閒逛,看外馬路上兩個教堂的外放喇叭互相展開攻勢,看大街小巷裡隨處可見的廟宇和神像,看中山公園掛滿了祈福紅布條的大樹。

有一次從歐洲傳來了消息,小學同學的妻子平安生了個女兒,田陽很替朋友高興,他跑到中山公園,像模像樣地在樹上掛上了祈求平安的紅布條,希望他的同學一直幸福。

田陽對汕頭的印象很好,他覺得汕頭人很熱情,城市很舒適,文化深邃而獨特,鑽研漢學的他對這座城市有著說不出的親切感,後來他還圍繞老市區的歷史和改建工程寫了他的畢業論文。

如今田陽回到荷蘭了,但還是心心念念想要回汕頭來,凌晨四五點還在營業的小食攤常常出現在他的夢境裡,他彷彿還跟往日一樣,和朋友坐在汕頭街頭的小攤上暢談到天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