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新高考“6選3”選課技巧 怎樣組合對考大學選專業合算

在上一次我們在覆盤2018年高考的過程中,曾經提到2018年5月份天津市高校曾發佈過的

《坐落天津市高校2020年擬在津招生本科專業選考科目要求目錄》。這份目錄究竟與天津市高考改革有著怎樣的聯繫呢?

新高考“6選3”選課技巧 怎樣組合對考大學選專業合算

既然提到了“專業選考科目要求”這個話題,我們就必須要從天津高考改革的相關政策說起了,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6選3選科”。

(一)高考改革政策的發佈

早在2016年-2017年期間,天津市教委就依據《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等文件,相繼頒佈了《天津市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等政策性指導文件。

在這些文件當中,引起最多關注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英語學科的一年兩考、不再按照文綜和理綜進行劃分,學生在6門學科中任選三門參加高考(“6選3”)、高考招錄批次合併。

其中英語的一年兩考,與高考招錄批次合併,我們已經在之前2018高考覆盤的過程中進行過簡單的介紹。

而本次我們將要對另一個“重頭戲”進行解讀與闡釋。也就是我們通常俗稱的“6選3”政策。

(二)“6選3”政策與“等級賦分制”簡介

我們通常所說的“6選3”其實指的是,同學們在參加高考考試的時候,除去語數外三門主科之外,其餘六門副科(物化生史地政)當中可以任由學生挑選3門參加高考。從2017年進入高中的這批學生開始就即將執行這個政策,不再執行“3+X”的文綜理綜政策。

可能不少同學一定會有所疑問了,高考試卷每個學科的難度都並不相同,在傳統的文綜/理綜當中所佔的分值比例也各不相同(例如理綜當中物理佔120分,化學100分,生物80分)。那麼是不是選擇一些難度較低的學科就能保證卷面高分了呢?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如果真的是單純按照卷面成績來計分的話,一方面不符合高考“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則;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類似浙滬地區出現科目“棄考”現象,對於大學招錄全面人才不利,違背了高考改革的初衷。

為了讓各個難度不同學科每一分的“含金量”儘量接近。在發佈“6選3”政策的同時,還有一個與之關係密切的政策也同時進行了公佈,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等級賦分制”。

所謂“等級賦分制”實際上就是根據學生單個學科卷面成績的排名,賦予其新的分值。這樣解釋可能比較難於理解,我們這裡舉個例子為大家說明一下:

有兩個同學均選擇了2文1理,文科選擇的科目完全相同,但是理科科目一個選擇了物理,另一個選擇了生物。

物理學科難度較大,全市第一名也只是考了97分,而相對而言生物較為容易,全市第一名考了100分。那麼這兩個學生在其他科目成績相同的情況下,選擇生物的同學總分就要比選擇物理科目的同學高3分。

在平行志願填報的政策下,選擇生物的同學,對於高校的選擇權就要優於選擇物理的同學。而兩個同學實際上在物理/生物學科上都是第一名,其含金量應當是一致的。而兩者在志願填報時,選擇物理科目的同學明顯“吃虧”了。

很顯然,由於學科難度帶來的成績差異並不是我們樂於見到的。於是“等級賦分制”就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相應的解決方案。

等級賦分制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卷面成績排名,將學生劃分為A5+至E共計21個等級,每個等級之間賦分差距為3分。也就是A5+等級的考生賦分100分,A4+等級的考生賦分97分,以此類推……最後E等級的考生賦分為40分。具體的劃分比例見下圖:

新高考“6選3”選課技巧 怎樣組合對考大學選專業合算

這樣的“等級賦分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試卷難度差異帶來的科目間分數“含金量”不一致的問題。雖然我們不可否認,如果試卷的區分度(標準差)如果過低,“等級賦分制”也會在某個分數段段區間內效果降低。但是不可否認,對於大部分的情況下,“等級賦分制”確實解決了由於高考改革不分文理,改用“6選3”政策帶來的難題。

(三)“6選3”政策、大學專業選擇、生涯規劃的權衡

既然我們談到了高考“6選3”政策的發佈與實施,不少學生和家長第一反應就是想要找到能讓孩子考出高分的“最優策略”。

於是這些家長和學生就開始選擇一些能考出較高名次的科目參加高考。事實上,在天津成為高考改革試點之前,浙滬地區的家長們也是這麼做的,確實這些學生和家長考出了不錯的最終成績,然而等到他們填報志願的時候卻犯了難:想填報的院校的某個專業,要求在高中階段必須學物理,然而為了在高考中取得更高的賦分,孩子高考當中並沒有選擇物理科目,所以目標院校的相應專業無法填報,只能更換院校或更換專業。雖然當時有一部分院校對此類科目未加限制,但是錄取之後也發現生員無法跟上教學進度。

這些都是之前在浙滬地區高考改革試點過程中出現的切實情況,各類大學為了招錄到具有一定學科水平的學生,不得不對學生高考所選的科目加以限制。尤其是理學、工學、醫學等一些專業,如果沒有牢固的物理、化學等學科基礎,走入大學之後會很難跟上教學進度。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教育部發布了《普通高校本科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指引(試行)》,各大高校也依照《要求指引》重新對各個專業的科目限制進行了重新修訂。(其中天津地區高校於5月初發布了《坐落天津市高校2020年擬在津招生本科專業選考科目要求目錄》)

這些科目要求指引的發佈,也決定了考生在選擇高考科目的同時,也同時要對高考填報志願的專業有所考慮,以避免出現填報專業所要求選擇的科目在高考時未選擇的情況出現。

既然提到了大學專業的選擇,就不能不提到學生自身的生涯規劃問題了。因為學生自身的生涯規劃,決定學生髮展方向的同時,也決定了學生將要選擇的專業有哪些。

新高考“6選3”選課技巧 怎樣組合對考大學選專業合算

可以發現實際上,“6選3”政策、學生的生涯規劃、高校的專業限制,這三者都是息息相關的。

不少2017屆高一新生(2018年9月上高二)所在學校都在高一下班學期開設了高中生生涯規劃的相關課程幫助學生確定自身的未來目標。其目的就是在於只有學生確定了自身關於未來生涯的規劃,選擇好未來專業學習的目標,才能夠確定自己至少在高中階段哪些科目一定要學,哪些科目可以有選擇地放棄。

想要在“6選3”高考新政下取得良好成績,就要儘早做好生涯規劃,選擇好在大學學習的專業和方向,兩者缺一不可。

(四)“6選3”科目進一步選擇的“必選項”和“可選項”

我們之前提到了,進行“6選3”科目選擇的過程中,要對自身生涯規劃和大學專業選擇有所瞭解和考慮。但其實這些限制對於我們大部分考生而言,只會限制1-2門學科,只有部分醫科類專業會對三門學科都加以限制(如下圖)。

新高考“6選3”選課技巧 怎樣組合對考大學選專業合算

天津醫科大學的醫療影像學和醫學影像技術要求科目為三門必選

所以大部分考生通過生涯規劃和專業選擇,能夠選擇出1-2門必選的科目。我們都知道高考參加考試的科目共有3門,那麼剩下的1-2門學科應當如何選擇呢?

也許不少家長會選擇讓孩子挑選幾個平時成績比較好的科目來參加高考。但實際上平時卷面成績較好,並不能保證在“等級賦分制”的基礎上獲得理想的排名和較高的賦分。

俗話說:“兩利取其重,兩害取其輕。”

對於中考成績較高,而且高中學習成績也尚佳的學生而言,選擇成績較好的科目無可厚非。但是對於大部分考生而言,選擇自身成較好的科目,並不能夠保證在高考的過程取得不錯的排名。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要適當採用“兩害取其輕”的策略了。針對學生自身成績極差,或十分不喜歡的科目進行排除法處理。這樣就能選出1-2個“必不選”的科目了。

之後,結合1-2個“必選”科目和1-2個“必不選”科目,我們整體就可以列出2-6個不同的科目組合方案。然後再根據一些學科之間的關聯性排除一些組合(例如選擇生物的學生往往建議也選擇化學)。

這樣我們就可以選擇出更適合於自身的“6選3”科目組合了。

結語:

“6選3”相關政策看似十分複雜,而實際上用心思考之後,可以選擇的選項實際上是十分有限的。結合學生未來的發展需求來關聯他們大學專業的選擇,從而進一步倒推出科目選擇的組合方案,才是最能夠在高考新政下,充分展現出自身水平的“策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