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4 評論|許小年退休之問

評論|許小年退休之問

經濟觀察報 文釗/文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許小年退休了,這個消息在他的學生中引發不小的議論。一些學生遺憾今後就不能再聽到他的課程了,還有學生四處找他課程的課堂筆記。

這些年來,許小年在中歐教授宏觀經濟學,儘管他一直聲稱,中歐不應該開這門課,因為沒有什麼用——當選修課瞭解一下是可以的。可是他主講的這門課仍然是最受歡迎的課程之一。

據悉,許小年已經到了退休年齡,所以辦理了退休手續。即使如此,還想提出一個問題,類似許小年這樣的教授能否晚退休,至少不是到點就要退休?

一個大學,無論是商學院還是普通的文科或者理工科大學,可能都會遇到類似的情形。從教授的角度看,即使已到退休年齡,體力精力仍然充沛,也有繼續參與教學和科研的能力;站在學生的立場,即使出於一種樸素的想法,也希望有機會和教授有更多的交流,能夠近距離地聆聽大師系統的學術思想。當然前提是,教授本人也有這樣的意願,因為很多教授也會有自己的人生規劃和選擇。對他們中的很多人來說,課堂只是漫長人生旅程的一站。退休反而意味著新的體驗和開始。

對大學來說,這道選擇題不難解答。所謂大學者,有大師之謂也。一個大學的學術傳統和積澱,多半源自於這種生生不息的代際傳承。而那些大師則成為一所大學聲名的最有說服力的代言人。

人們對一所大學的評價,很大程度上考察的是它擁有怎樣一批教授。中歐只有20來歲,以我不多的見識,最受敬仰的教授應該是吳敬璉,他被稱為中國經濟的良心,市場經濟的堅定推動者,即使今年已經88歲了,仍然以極大的勇氣和責任感投入思想和經濟政策層面的討論,不迴避任何問題。

許小年也是市場經濟的信仰者,他的鋒利和深度為他贏得了眾多的擁躉,當然也因此有人不喜歡他。在課堂上,他與那些作為學生的企業老闆和管理者、政府官員辯論,有些時候作為他論辯對手的學生詞鋒激烈,他也絕不退讓。但所有的學生都受益於這種“交鋒”。這種觀念的碰撞對於學生們更清楚地認知中國經濟,認知政府、企業和社會各自扮演的角色大有裨益。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商學院,吳敬璉和許小年都不是管理、營銷和戰略等領域的知名教授。吳敬璉講授中國經濟改革專題,許小年的課程是宏觀經濟學。他們更像是佈道者。

對今天的中國來說,這樣的思想者也許更珍貴。我們需要相信市場經濟和法治的創業創新者,我們希望在他們身上看到市場配置資源的勝利,而不是相反。不管是否同意他們的觀點,在面對真實世界經濟的時候,那些曾經聆聽過他們的人,多半會想起曾經有過的討論。這些昨天的、今天的、明天的學生,對這些問題抱持怎樣的理解,對我們擁有怎樣的未來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我不知道許小年教授內心有怎樣的考量,我尊重他的選擇,相信以他的睿智,他可以享受的退休生活會同樣精彩。不過始終覺得,也許可以有一種機制,讓那些學生尊崇的教授和他們的學生有機會更長時間在一起——商學院在類似制度設計上應該有更好的解決方案。

比如,像吳敬璉和許小年這樣的教授,是否可以參照很多大學已有嘗試的終身教授制度,為他們的學術研究和教學提供可持續的良好環境,相信這對提升學校的學術底蘊和積澱有很大幫助,學生們也將因此受益。

如果教授們身體條件和時間精力允許,仍樂於參與一線教學,即使不能像過往那樣系統地講授一門課程,多一些傳道受業解惑的機會,對學生來說也是難得而重要的精神滋養。這不單單是中歐這樣一所商學院會遇到的命題。更何況,對於今天的中國社會來說,我們從來都缺那種真正的大寫的學者,當他們還在我們身邊的時候,我們應該大聲地說,請留下。

(作者系媒體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