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2018年土地流拍現象較前兩年明顯增加

日前,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現,到8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53873萬平方米,比7月末削減555萬平方米。其中,住房待售面積削減423萬平方米,辦公樓待售面積添加12萬平方米,商業營業用房待售面積削減110萬平方米。

2018年土地流拍現象較前兩年明顯增加


華夏地產監測數據顯現,樓市庫存數據已連續超過4年下調,全國性的去庫存週期現已完結。對此,華夏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從全國房地產市場看,除極少數區域外,去庫存現已到了完結的時候,大部分城市現已需求彌補庫存。

與此同時,近期,全國各地土地流拍事件頻現,一、二、三線城市輪流演出土地拍賣現場無人報價戲碼,土地市場降溫加重。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顯示,到2018年8月末,全國已發生土地流拍807宗,累計流拍建築面積達7954萬平方米,是去年同期數額的7.3倍。

2018年以來,一線城市流拍率變動最大,而溢價率最低;二線城市流拍率較高且穩步上升,但溢價率不高;三、四線城市流拍率穩中有降,溢價率也持續處於高位。此現象從年內平均數值看更為顯著。整體看來,2018年土地流拍現象較前兩年明顯增加,一、二線城市“地冷價跌”現象顯著。

談及為何會呈現土地流拍現象,張大偉認為有這幾個原因:首要,土地配建複雜,地塊非搶手區域地塊。以北京流標的住宅土地為例,地塊處於遠郊區,並且地塊有多重複雜的特點,導致房地產企業拿地誌願不強烈。其次,房企資金壓力逐步出現,從2016年9月起,全國一、二線城市嚴格調控,這種情況下,房企資金壓力越來越大,儘管整體銷售仍然處於高位,但再拿地的資金壓力逐步增加,對非優質地塊的積極性下降。第三,對未來房地產市場走勢出現分化,整體看,2018年樓市將持續嚴格調控,這種情況下,大部分房企對土地市場的熱度逐步下降,搶地積極性下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