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扶桑談之日本漫畫與政治②|時代風雲中的政治、愛情與理想

【編者按】:本文為“日本漫畫與政治”系列的第二篇,上世紀90年代初的漫畫《革命迷情》描繪的是1960年代日本風起雲湧的學生運動,而其中提出的種種問題,至今仍值得深思。

傳統漫畫,通常使用簡單的黑白線條來誇張地建構詼諧幽默的畫面,以表達作者對現實生活和時事的態度。政治漫畫則將其轉化成武器,以達到揶揄政治對手的目的。傳統的政治漫畫一般是單格或四格漫畫,為了突出核心觀點,所以敘事黑白分明,具有很強的攻擊性與意識形態色彩。在二戰以前的國際關係中,使用漫畫醜化對方、美化自己是較為常見的手法。

扶桑谈之日本漫画与政治②|时代风云中的政治、爱情与理想

二戰時期美國的對日宣傳畫

在日本,單格或四格是政治漫畫的主要表現形式。《讀賣新聞》、《朝日新聞》、《產經新聞》等日本各大報刊每週都會推出社會戲評欄目,用漫畫的形式表達對時事的批判。但伴隨日本社會多樣化的進程,媒體間的競爭變的更為激烈,觀點非黑即白的單格或四格政治漫畫就難以滿足人們多元化的觀點了(參見茨木正治《新聞雑誌漫畫にみる批判・反骨・ユーモア》)。而彌補這一缺陷的正是長篇連載政治漫畫。相比之下,長篇連載政治漫畫不受篇幅所限,可以更為立體的建構情節,對多種觀點進行有效的統合。《革命情迷》就是其中的優秀之作。

扶桑谈之日本漫画与政治②|时代风云中的政治、爱情与理想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森友學園的交易(朝日新聞2017年3月14日)

《革命情迷》:風起雲湧的1960年代

《革命情迷》(日文版名稱《メドゥーサ》)共12卷,作者是日本漫畫家川口開治。1990年至1994年連載於漫畫雜誌《Big Comic》。這部作品以政治與愛情為主題,按時間順序展開故事情節,描述的是1960年代世界反戰浪潮中日本的學生運動與政治生態。

嚴格來說,即使在日本為數不多的政治漫畫中,《革命情迷》也顯得特立獨行。因為,這部作品寫實地描述了一個特殊歷史題材——1960年代日本的左翼社會主義思潮和學生運動。作者採用了男女雙主人公的模式,著重突出了體制與反體制、革命與改良、理想與愛情、程序正義與結果正義等諸多矛盾的現象,勾勒出了一幅動盪不安的、令人感慨的歷史畫卷。

在這部作品中,男女主人公是沒有血緣關係的兄妹,出身於同一個日本政治世家。兩人相互愛慕,並追尋著相同的問題——日本向何處去?但兩人答案不同,人生也分道揚鑣。男方選擇繼承父業,在官僚體制內步步高昇從而推動日本的變革。女方則選擇了參加學生運動,希望通過激進的社會運動改變日本,最終自己成為流亡中東的恐怖分子。

扶桑谈之日本漫画与政治②|时代风云中的政治、爱情与理想

《革命情迷》第一卷書影

這部作品發表於1990年代前期,當時日本面臨泡沫經濟破滅後的經濟衰退,社會上瀰漫著迷茫與無奈的氣息。同時,以柏林牆倒塌與蘇聯解體為標誌,國際冷戰格局瓦解,以蘇聯作為主要假想敵的美日同盟何去何從?加上美國主導的海灣戰爭所帶來的衝擊,都使得日本面臨更為複雜的局面。作者並沒有直面這些問題,而是用描繪1960年代學生運動的方式,試圖從沉睡中喚醒日本民眾的激情,尋求社會分裂的縫合與共識。

暴力抗爭?還是漸進改良?

《革命情迷》討論的第一個焦點是,日本的年輕人應該是投身暴力的、激進的社會運動,還是應該進入體制內推動漸進式改良?這是作品的一條主線,作者將男女主角分別設定為正反觀點的代言人。

法國的五月風暴,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之春,美國馬丁·路德·金的被刺,1960年代世界各國的社會運動風起雲湧。同樣,日本年輕人不滿政治陳腐,反對越南戰爭,要求中止《美日安保條約》。當時的岸信介內閣(現首相安倍晉三的外公)打破民主程序,採用違規方法在國會強行通過新的安保條約。這刺痛了日本年輕人的心,數十萬民眾衝擊國會,東京大學女學生樺美智子的死亡事件都令人記憶猶新(1960年6月15日傍晚在國會院內舉行反對日美安全保障條約的抗議集會上,樺美智子遭到警察襲擊,傷重不治身亡——編者注)。

扶桑谈之日本漫画与政治②|时代风云中的政治、爱情与理想

1960年日本民眾衝擊國會

作品提煉了一系列歷史事實作為故事背景,例如1968年的新宿暴動,1969年的東京大學安田講堂事件等(1968年10月21日晚,日本學生組織為反抗美國“企業”號航空母艦入駐佐世保港,在新宿站集結並與警方爆發衝突,導致整個新宿站的交通功能迅速癱瘓,史稱“新宿暴動”;1968年夏至1969年初,在被稱為“東大紛爭”的東京大學學生運動中,學生組織佔領東大象徵安田講堂,是為“安田講堂事件”——編者注)。學生罷課,工人罷工,日本警察的棍棒鎮壓,政治家的傲慢無禮等畫面都定格在這部作品之中。男主角不贊同激進的革命手法,但為了保護參加新宿暴動的女主角,被警察打成腦震盪的橋段,以及激進的學生們佔領東京大學安田講堂,在寒冷的冬天被日本警察用水槍長時間衝擊的橋段都令人印象深刻。由於作者主要重視的是1960年代後期的學生運動,因此並未提及1960年代前期岸信介內閣動員黑社會與右翼團體鎮壓學生,以及命令自衛隊出動(被自衛隊首長赤城宗德拒絕)的歷史事實,而這對日本政治走向的影響實為關鍵。

扶桑谈之日本漫画与政治②|时代风云中的政治、爱情与理想

1969年東京大學安田講堂事件

激情澎湃的女主角作為學生領袖,登高一呼,應者雲集。相反,男主角的身影顯得落寞與孤單,但是深沉、有力、自律。作者川口開治出生於1948年,作為大學生經歷了那個時代,但是作者沒有參與運動,而是一心投在漫畫事業上。從這個意義上而言,男主角更像是作者的化身,他認為真正的政治變革必須要在有序的狀態下進行,暴力抗爭反而會造成更大的撕裂與退步。

政治理想?還是愛情?

《革命情迷》討論的第二個焦點是,日本的年輕人應該是追逐自己的政治理想,還是應該優先考慮世俗的愛情。從現實主義的觀點出發,這本不是一個問題。無數歷史證明,狂熱的政治理念具有壓倒性的動員力量,愛情與親情都會被這強大的漩渦捲入。但是,作者試圖表達,在動盪時代下,年輕人蠢動的情愫與現實的彷徨一樣具有動人的一面。

作者對男女主角關係的定位是,若即若離,藕斷絲連。兩人在年輕時,曾頻繁地因為政治理念發生爭執。男主角深沉持重,外柔內剛,多次試圖阻止女主角參與暴力抗爭。女主角痛恨權力的傲慢,就像痛恨自己當權的父親那樣,潛意識地將自己催眠成鐵血戰士。最終,兩人各有歸宿,但並沒有“道不同不相為謀”,因為各種機緣巧合數度重逢,愛情與政治理想的分歧再次撞出了耀眼的火花。

扶桑谈之日本漫画与政治②|时代风云中的政治、爱情与理想

男主角與武鬥派辯論的橋段

但是,思想逐漸激進的女主角最終加入了武裝組織日本赤軍,流亡中東地區後,她偽造了自己死亡的事件,以求換取新的身份重新對日本開展情報工作。並試圖利用已成為政府高官的男主角對自己的舊情,開展恐怖活動。作者似乎在表達一種觀點——激進的革命理念下,愛情淪為了一種工具。

程序正義?結果正義?

《革命情迷》討論的第三個焦點是,日本的年輕人應該是認可程序正義,還是應該認可結果正義?1960年代,學生運動的主體是全日本學生自治會總聯合(全學聯)與全學共鬥會議(全共鬥),其中的激進分子與日本赤軍形成了合流。《革命情迷》的女主角就設定為這一路線,估計是以日本赤軍的領導人重信房子為原型。重信房子因姣好的面容,被日本媒體稱為“赤軍女帝”。

日本赤軍是極端的武鬥派,認為只有使用暴力顛覆政權才能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建設新的日本。歷史上,日本赤軍也實施了多起恐怖襲擊事件。作者提煉了“澱號劫機事件”,“大地之牙連續爆炸事件”,“淺間山莊事件”等一系列歷史事件,吸收為《革命情迷》的橋段(“澱號劫機事件”:1970年3月31日,9名武裝分子劫持俗稱“澱號”的日本航空公司351航班客機事件;“大地之牙連續爆炸事件”:上世紀70年代日本極左組織“東亞反日武裝戰線”策動的連續企業爆炸事件,“大地之牙”為該組織下屬的一個行動小組;“淺間山莊事件”:1972年2月19日-28日期間,日本聯合赤軍在長野縣輕井澤町的淺間山莊所做的綁架事件——編者注)。作者還描述了赤軍內部極度森嚴的組織紀律。女主角就因試圖與臨死的父親(日本高層政治人物)見面,差點被當做叛徒處以死刑(事實上,日本學生運動的各種組織也因理念不同,而不斷地發生衝突、分化)。

扶桑谈之日本漫画与政治②|时代风云中的政治、爱情与理想

日本赤軍劫持日本民航逃亡的橋段

《革命情迷》借女主角之口,表達了日本赤軍追求結果正義的基本觀點。1,日本政客十分虛偽,只是美國的走狗,沒有正義可言。2,只要結果和動機是好的,手段是否正義並不重要。男主角則持相反的觀點。男主角認為,遵紀守法是追求看得見的正義的前提,不擇手段的暴力只是一種扭曲的、幻想的正義。

記憶、喚醒、漫畫

日本的社會運動此起彼伏,貫穿於整個1960年代。學生們打著“造反有理,大學解體”的標語,高唱國際歌的場景正是那個時代的象徵。激進的社會運動是不是僅僅帶來了破壞?改革是不是隻能依靠體制內的力量?作者川口開治並沒有直接給出清晰的答案。

《革命情迷》日文原版的書名是《メドゥーサ》,意為美杜莎,也是女主角在作品中的代號。美杜莎是希臘神話中著名的蛇髮女妖,任何直望美杜莎雙眼的人都會凝化成石。後來,英雄珀耳修斯將美杜莎斬首,並藉助美杜莎頭顱的力量殺死了海怪。最後,美杜莎的頭顱被獻給女神雅典娜,鑲在神盾之上,成為了守護正義的力量。

從美杜莎的題意解讀,我們可以看到作者更傾向認同以男主角為代表的漸進改良派。但是,作者對女主角以及激進革命派也充滿著同情與理解,並不否認他們的奉獻。那麼,1960年代日本波瀾壯闊的學生運動,到底帶來了什麼?帶走了什麼?面世於1990年代前期的漫畫作品《革命情迷》通過記憶與喚醒的方式,所提出的種種疑問,至今仍值得我們深思。

(作者系日本早稻田大學亞洲太平洋研究科博士研究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