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性別差異與學歷差異對男女薪酬的影響

性別差異與學歷差異對男女薪酬的影響

【摘 要】大學畢業生就業難、薪酬起點低已成為社會與家庭普遍關注的問題。文章通過調查走訪,分析問卷,著重探尋2014年大連市男性與女性在不同學歷,不同行業,不同所有制性質工作單位等條件下的薪酬。分析發現性別差異和學歷差異與起點薪酬有其一致的相關性。本稿希望能為青年男女學生報考高校專業,高校教學資源的合理利用,家長給孩子的教育投資提供借鑑幫助。

【關鍵詞】性別;學歷;行業;單位屬性;就業

隨著人力資源管理的發展,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更加重視科學地對員工的薪酬進行管理。從用人單位的角度看,一個好的薪酬管理體系不僅僅具有保障功能、更具有激勵員工配合企業戰略實現企業願景、提高工作效率,以達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積極作用。從員工的角度看,充分了解薪酬管理體系,可以檢驗個人付出是否得到相應回報,使自己明確工作的奮鬥目標。薪酬管理總體上分為經濟性報酬與非經濟性報酬。經濟性報酬大體包括月基本工資,獎金以及各種福利。非經濟性報酬包括髮展報酬,心理報酬和保障報酬三個方面。本文依據經濟性報酬設計的問卷調查,因此得出的數據也只是依據經濟性報酬為準。

本稿所指的男女薪酬對比是相同學歷下的對比。學歷是指我國國民教育系列和在職、繼續教育系列中初中及以上學歷,具體包括初中、高中(含中職、職高、技校等)、專科(含高等職業學校和高等專科學校)、本科和研究生等學歷類型。本次調查以調查問卷的形式,在大連發放問卷1000份,回收樣本960份,回收率96%。有效樣本904份,問卷有效率91.4%。行業覆蓋16個行業。在被調查者中,男460人,女454人。高中35人,專科120人,大學本科615人,碩士研究生124人,博士研究生20人。各個學歷中男女人數基本相等。本稿試從以下幾個不同的角度對性別差異加以分析。

一、2014年大連男女薪酬總覽

2014年全國經濟增速放緩,大連市上半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953.2億元,增速為7.3%,下半年房地產市場形勢更加嚴峻,經濟運行困難較大。薪酬漲幅較小。大連對東北三省和內蒙古東北部的就業人員有較大吸引力,就業壓力大。供需矛盾突出,對工資有下拉作用。

(一)2014年大連市從業人員薪酬調查情況(樣本總數904個,單位:元/月)

平均值:4800

中位值:4600

眾數:4605

最大值:16000

最小值:1300

標準差:1558.67

2014年大連職工薪酬呈正態分佈,即多數職工工資在平均值以下,職工工資低於4800元的佔59.9%。1-10月份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以上年同期價格為100%)為102.0%。

(二)2014年大連職工薪酬總體分佈(分位數)情況(單位:元/月)

眾數:男4995,女4491

平均值:男5006,女4501

75分位:男5207,女4700

中分位:男4804,女4097

25分位:男4503,女4102

最小值:男1300,女1300

最大值:男15000,女12500

對比男女職工薪酬數值,低薪酬段男女薪酬相近。依據是問卷調查中走訪了男性大學畢業生在星級酒店從事服務生及部分小微企業管理培訓生的工作,女性大學畢業生在一些科技公司從事前臺接待和部分小微企業從事基礎文職工作,這些工作崗位大部分屬於低薪酬。而相對於男女職工薪酬的高薪情況的人員構成看:男性高薪者比例明顯高於女性高薪者,這和男性多從事於高科技行業的科研工作、擔當企業領導工作有關,而女性在這部分的崗位的數量低於男性。對比男女薪酬的各個分位數指標,薪酬普遍差值約為10%~15%。

二、學歷構成對男女從業人員薪酬的影響

從市場反饋信息來看,大學畢業進入工作後的前兩年,基本情況是薪水高低與學歷水平高低有著密切的關聯。具體表現在是改制後的國有企業,需要逐步重構完整的薪酬體制,一定時期內仍然借鑑原來的工資體系,即根據畢業生的學歷來考慮工資水平。而相當一部分民營企業,也在逐步完善獨立的公司薪酬體制的同時,一部分公司也會參照國有企業的工資標準體系,將畢業生工資與學歷相掛鉤。即使是外企,新入職的畢業生薪金水平目前也是按學歷標準進行劃分。

(一)男女從業人員(畢業5年)依據學歷差異的每月薪酬對比

男初:3830

女初:2840

男高:3590

女高:3020

男專:4060

女專:3450

男本:5050

女本:4800

男碩:9000

女碩:8200

男博:15000

女博:12500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

1.初、高中學歷者,男性比女性工資高出較多。粗略分析:男性中一些從事重體力勞動者(如建築工人、物業保安),其工資要比銷售工作者(如營業員、保潔員)工資高。

2.大專學歷者,男性比女性工資高出較多。究其原因,男性大專畢業者有好多技師,會操縱自動化或全機械化的設備;另外,一些營銷崗位的管理者,男性居多,他們帶動了大專學歷的男性工資。

3.本專科學歷者,男女從業人員所從事的工作性質接近,崗位差異性不大,收入差較小。

4.研究生學歷者,男性明顯比女性工資高,究其原因:現在的公司企業高管和中層幹部,科研事業單位,高校醫療行業的領軍人物,男性佔較大比例,有研究生文憑和碩士、博士學位者居多,他們是高收入者。

(二)男女大學畢業從業人員按照所學專業大類薪酬對比

哲學:男5600,女5300

經濟:男6708,女6408

法學:男7021,女6724

教育:男6263,女5809

文學:男6518,女5850

理學:男6834,女5899

工學:男6812,女6024

醫學:男6636,女6501

進入工作崗位的具有本科學歷的男性所做的工作並不見得比高中和大專生更復雜,具有工學專業和理學專業文憑的男職工薪酬明顯比同樣文憑的女職工高。其餘專業文憑的男女職工薪酬相近。相比於大學擴招帶來的本科生數量的增多,專業過於寬泛籠統,而一些高中生、大專生在學校的學習過程中,其培養方案中重點放在培養應用型的專業技術知識。所以縱觀各個層面的畢業生在實際崗位中的表現,本科生、大專生和高中生各有優勢,或者說,本科生不具有壓倒性優勢。在企業中時有發現,剛剛進入工作的本科生往往年輕氣盛,而且在中國人傳統的觀念中,青年男性肩負著結婚買房買車等生活壓力,正是生活壓力大的時候。同時相比於周圍的大專生和高中生,覺得自己受過高等教育,所以工資水平應該高於高中生和大專生。但是工資並不是由學歷一個因素決定的。本科生應該多充實自己,認識到本科是素質教育,不是研究型教育,腳踏實地地從最基礎的工作做起。

研究生學歷者,綜合素質高。收入比低學歷者有很大提升。但是在畢業後的幾年中,年齡已到,成家立業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需要有充沛的精力和體力去應對科研或教學工作和較高層次的崗。這個階段男性在身體、精力方面比女性有優勢(女性還受生兒育女和家事的影響分散精力),所以,擁有研究生學歷的從業人員,男性和女性薪酬差異較大。不難發現,從學歷的角度看,男女從業者薪酬比例最為接近是本科文憑,其次為專科文憑。

三、行業差異、企業性質差異對男女薪酬的影響

國家統計局2011年標準,分別收集了製造業等9個行業的薪酬數據。對男女薪酬進行比較發現,金融業和文化體育行業薪酬較高,住宿和餐飲業薪酬最低。各個行業中,建築業是男女薪酬差距最大的行業,這和設計人員和施工人員大多為男職工有關。男職工負責設計,負責現場施工指導,經常置身於工地,建築業男性薪酬較高,製造業中也有這種現象。教育是女性薪酬同男性薪酬基本持平的唯一行業,這說明女老師頂起了教育的“半邊天”。

(一)我國男女從業人員按照職業類別的薪酬對比

製造業:男7334,女6583

建築業:男7252,女5332

批發零售業:男5794,女5748

住宿和餐飲:男4916,女4574

金融業:男8332,女7834

房地產:男5650,女4970

公共管理:男5667,女5547

教育:男6833,女6804

文化體育:男7505,女6666

男性員工在外商投資企業的薪酬明顯高於其他行業員工。外資企業除了要求專業知識技術以外,還要求流利的外語,較強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以及對西方文化的認同感等等。由於外資企業的高層員工需要經常性地出差,充沛的體能和智力成為外企員工的看家本領,因此收入也相應地增加。總體來說,由於西方文化的男權主導意識,男性員工薪酬高於其它性質的工作單位約1/3左右。

女性在不同性質的工作單位,並沒有像男性一樣在薪酬方面顯著的差異。相比於男性外資企業員工的高收入,女性外資企業員工收入並不高。外企女性員工從事高端領域的工作的比例較少,只有外小部分的女性員工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培訓工作,大部分的女性工作崗位定向為諮詢接待、前臺服務等,因此拉低了外企女員工的整體收入。

(二)男女從業人員按照單位性質劃分的薪酬對比

股份制:男8287,女7039

國有企業:男8509,女6818

事業單位:男6599,女6724

民營企業:男8280,女5854

外資企業:男12562,女5899

其他:男7043,女4809

四、形成男女薪酬差異的多種原因

不可否認,因為男性與女性在生理及心理方面有本質上的差異而產生的思維模式等諸多方面不盡相同,所以他們掌握的技能的方式和處理問題的方法必有不同,因而適合各自從事的職業必有不同。男性比女性有著更好的體力,更能適應某些高強度的工作,某些高端領域的高強度高競爭性的工作中,男性要比女性有著更大的優勢,薪酬遠遠高於女性。

現代社會提出的男女平等,女權主義等理念對於人們的影響也許只存在於表面。中國人潛意識裡還是男性要在工作中出任更高的職位,獲得更高的報酬,取得更大的成就。所以不管從學歷,專業,單位的工作性質哪個角度分析,男性的平均收入都要高於女性。關於這一點,在大學生畢業方向的選擇上可見一斑。影響男生選擇職業地點的首要因素則是未來所從事職業的發展前景,約佔三分之一男性畢業生選擇留在家鄉找工作,而大部分的男生認為好男兒應外出闖蕩,志在四方。由於社會經濟的轉型,男性在現代社會中承受更大的社會壓力使得他們更多關注職業發展帶來的薪酬回報,正式這種期望鼓舞著男性追求高薪。

相對於男生更實際、更理性,更開放的就業選擇,而女生則相對於感性和保守。女生的工作觀則更期望從工作中獲得經驗與發展,“求穩”成為大多數女性畢業生首選的職業規劃,所以像某些福利待遇較好,又不需要高強度勞動,不存在高強度競爭的教育、醫療、事業單位等領域吸引了女性求職者。“過得去”的薪酬使得女性對工作崗位的穩定性更加偏重,而不是高薪酬,這也不難解釋為什麼男女薪酬在賦予挑戰性領域差異之大,而在穩定性工作領域差距較小。

五、結語

絕大部分工作中男性的薪酬要高於女性,尤其以理工類畢業生最為突出。男女生應當在認識自身的各方面差異,預測市場需求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判斷。根據自己對未來人才市場的預期並針對自己的人格氣質類型,選擇適合本人未來發展的專業。大學畢業生們如果只關注就業市場的歧視,抱怨薪酬低,而忽視自身為企業帶來的價值是不符合經濟規律的。一個企業公平的薪酬制度一定關注員工是否真正創造了價值,創造了多少價值。從業人員更應該自省的是為企業帶來多少有效付出就會獲得多少回報,這才是真正公平的薪酬制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